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2015-12-15

我辅导的一名客户曾经目睹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女人在一家咖啡店排队时,她的小女儿一直趴在自动弹回的门上玩。

那位母亲再三地恳求(加上多次的威胁)之后,终于破口大骂:如果你再不放开那道门,我就会让你在所有人面前难看!

真讽刺。这就像我不堪回首的漂亮帽子故事一样,谁才是真正应该感到难堪的人不言而喻,这就是冲动的代价。四下看看,你会常常看到人们失去理性,你会常常看到父母向冲动屈服。

看看这种情境是不是很熟悉?某一天在公司里,不知怎么搞的你把调色剂洒到了新买的长裤上,然后你接到女儿的电话。嘿,妈妈,你在哪里?你半小时前就应该到了的。

糟了,今天是你去接孩子放学的日子。虽然你满脑子想着要回家换套衣服,可现在却必须赶去学校,而且还必须去超市买食物,否则今晚只好吃这星期以来的第三次披萨了。你发动车子,但车子没油了。你接了孩子,然后去超市(但你把购物清单忘在办公室里了),然后孩子们开始疯了似地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你也开始对他们大吼住嘴和我说过不行。

这些吵闹不休的可爱的天使们在你大叫的时候可能会安静一会儿,可是他们的情绪也跟你一样紧张,而且他们可没想要跟来超市。当你终于到柜台排队结账时,最小的孩子看到那些摆设得跟他视线差不多高的、亮晶晶的糖果(聪明的销售手段或是可恨的阴谋?),然后孩子们又开始吵着要这个,要那个了。更要命的是,你前面的那位太太还在用一大叠的折价券付账。

这时你不是让步就是抓狂。但是,如果你向一个孩子让步了,那另外的孩子也会跟着起哄。如果你已经答应了一个孩子,还妄想拒绝另一个的话,那你就准备应付一场公平之战吧,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平等概念。绝大多数父母就算已经对孩子让步了,十有八九最后也会抓狂。

现在就给我闭嘴!

你们两个为什么就不能安静一点?我们马上就回家了!

如果你们不马上闭嘴,我就会让你们在所有人面前难看!

有时候这些动听的话语还会加上扯手臂、拧耳朵的动作,或是可怕地挥舞手指。如果场面再火爆一点,甚至还可以看到打耳光或是掐脖子呢。

在保罗 莱瑟(Paul Reiser) 演出电视剧《为你疯狂》(Mad About You)之前,他曾主演了一部不太红的电视剧《两个老爸》(My Two Dads),在剧中他饰演的是一位青春期少女的父亲。每当我看到有父母用指责的方式传递他们的愤怒时,我就会想起当时莱瑟在电视剧里做的,一边教训女儿一边不断地挥舞着手指。

不过当他教训到一半的时候,自己停了下来,看着手指问:我什么时候长出了我父亲的手指头?

他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顶可笑的纸帽。

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精神错乱吧?一再地做着相同的事情,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你回想一下,你的惊慌与抓狂真的对事情有所帮助?

通常我们的冲动式反应恰恰会导致我们最害怕的那个后果,而那就是代价。把它想像成一条宇宙法则:每当我们向焦虑屈服,就会使那个我们原本希望避免的后果发生,冲动的反应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每当我们向焦虑屈服,就会使那个我们原本希望避免的后果发生。

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就是这个法则的最佳例证。而且,它还展现了冷静的力量,也就是零吼叫教养的真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与“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还看
教育指导: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处于
k教育指导:在玩耍中开展的早期
教育指导:早期教育不等于智力开
教育指导:要不失时机抓好早期教
教育指导: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教
猜你喜欢
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早教不能于识字背诗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教育奉行“富爸爸、穷孩子”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宝宝也爱面子,请别揭“老底”
14个月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办?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5大育儿“伪真理”,你用过么?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
中日韩宝宝才艺教育大不同
婴儿智力启蒙来源哪里?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盲目比较:孩子多元成才的杀手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千方百计的“奶嘴”告别式
王雅明: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淘气男孩是好的,调皮女孩是巧的
幼儿园发展需不需要男教师?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鉴定宝宝智力的五方法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养“儿”育“女”一样吗?
别担心!宝宝兴趣多变很正常
警惕“独二代”的教育误区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王雅明:真正的蒙氏幼儿园是怎么
别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宝宝不专注妈妈别心急
孩子,宠或者不宠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孩子会遇到这3个“压力期”
谁给“神童”后天扫平路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