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疾病 >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

2015-12-09

  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有:正性肌力药、利尿药和扩血管药,以联合应用为佳。

  一般治疗

  1、休息: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可减轻呼吸困难,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是极重要的治疗措施。应采取各种办法避免烦躁哭闹,解除紧张心情,必要时用镇静剂。可口服苯巴比妥或注射苯巴比妥钠等镇静药,必要时用吗啡0.1~0.2mg/(kg次),作皮下注射,最大量不超过10mg;

  2、饮食:少量多餐,给予容易消化及富于营养的食物。低盐饮食,应限制盐量,一般每天饮食中的钠量应减至0.5~1g;

  3、限制入液量:静脉每日总液量应控制在60~80ml/kg,匀速补充;

  4、吸氧:对气急和紫绀病儿及时吸氧;

  5、应保持大便通畅;

  6、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病因治疗

  一、洋地黄类药物

  作用机理

  洋地黄类药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搏量增加,心室排空完全,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下降,从而静脉充血症状减轻。洋地黄可使在体和离本、正常和衰竭的心脏增加收缩力,

  洋地黄的次要作用是减慢心率,一方面因心肌收缩力加强,使静脉压下降,因而反射性代偿性心动过速消除,使窦性心律减慢;另方面洋地黄作用于心脏传导系统,使房室结不应期延长,传导减慢,因此对心房颤动心室率快的病例,心室率下降明显。

  洋地黄类药物有使正常人周围阻力血管张力增加的趋势,从而导致整个周围阻力增加,使心脏的后负荷加剧,所以正常人服洋地黄固然心脏收缩力增加,但由于后荷亦同时加剧,因而心搏量并不增加甚或下降。与此相反,未经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交感神经的张力增加,周围阻力最初是高的,但用洋地黄有效的治疗后,使心力衰竭改善,可能导致周围阻力不变或下降。

  心力衰竭时使用洋地黄可发生利尿作用,其主要原因为心搏量增加,肾血流量增多,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

  常用药物和用法

  洋地黄类药物的选择,视病情轻重缓急而定,儿科多用地高辛,其饱和量为2个月以下或2岁以上患者30g/Kg。在一般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采用每日维持量疗法,口服地高辛,新生儿8~10g/kg,婴幼儿10~15g/kg,学龄儿8~10g/kg,分2次服。

  病情较重者,口服地高辛首次量为洋地黄化量为1/2,余量分2次,6小时服1次。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病情危急或昏迷、呕吐不能进食者,可注射作用迅速的洋地黄制剂,1次由静脉注入地高辛化量的1/2,余1/2分2次,每隔4~6小时1次。如需要维持疗效,可于末次用药12小时后口服地高辛维持量。由于口服吸收完全,半衰期略长,故用量应较地高辛减少1/4~1/5。

  需长期用药者应根据血浓度调整用量,以免发生中毒。地高辛有效血清浓度为1~3ng/ml。

  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常用于紧急情况,尤其心力衰竭伴有低血压时,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时。

  多巴胺

  作用机理:直接作用于心肌的1-肾上腺素能受体,加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扩张。用药后心脏指数增加,周围血管阻抗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增加而有利尿作用。

  多巴胺的作用与剂量相关,小剂量2~5g/(kgmin),兴奋多巴胺受体,尿量增加;中等量5~10g/(kgmin),兴奋受体,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同时扩张肾血管,尿量增加;大剂量g/(kgmin),兴奋受本,使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用量开始宜小,约1~2g/(kgmin),其后逐渐加大,可达2~10g/(kgmin)。

  剂量每分钟5~15g/kg,静脉滴注,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及肾血流量。急性心力衰竭伴有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以及少尿者尤为适用。也可选用多巴酚丁胺,剂量每分钟0.5~20g/Kg。静脉滴注。或可二药联合应用。以使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而不增高肺毛压。

  多巴酚丁胺

  为新合成的多巴胺侧链诱导体,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肌有较强的正性肌力作用。静滴开始时为2~5g/(kgmin),逐渐增加至10~15g/(kgmin)。也可与多巴胺联用,以使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而不增高肺毛压。

  肾上腺素

  可提高心脏指数及血压,用量0.05~1.0g/(kgmin),静滴。上述药物作用快,持续时间短,应持续静滴。静注1~2分钟起效,10~15分达高峰,停药10~15分作用消失。

  异丙肾上腺素

  有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但有使心率加愉及血压降低之弊。用量为0.05~0.5g/(kg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易致快速心律失常,多用于心动过缓者。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静脉注射氨力农,用于急性心衰的短期治疗。首次负荷量0.5~1mg/kg,5~10分钟缓慢注入。继以每分钟 5~10g/Kg静脉滴注维持,连用7~10天。也可选用米力农,口服每日1mg/kg,分3~4次,静脉注射首次剂量25g/kg,10分钟后以每分钟0.25~0.5g/kg静脉滴注,维持24~48小时,或于停药16小时后改口服。

  三、血管扩张剂

  血管扩张剂可改善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心搏量,其主要原理是扩张动脉阻力血管及静脉容量血管,减轻心脏的负荷,以减轻后负荷为主。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硝酸甘油:能扩张静脉,减轻前负荷。静脉点滴剂量每分钟0.1~10

  )酚妥拉明:扩张动脉,减轻后负荷。剂量为每次0.3~0.5mg/kg,溶于10%葡萄糖液10~20ml,在15分钟左右缓慢静注,必要时隔0.5~1小时可重复使用。每次最大用量

  硝普钠:可扩张动静脉,减轻前后负荷。静脉点滴剂量每分钟1~8g/kg。

  哌唑嗪:为-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使小动脉及静脉扩张,可减轻心脏负荷,以减轻后负荷为主。口服后作用可持续4~6小时,用量首剂 5g/(kg次),每6小时1次。病人服用首剂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以后服用首剂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而以后服用则无此反应。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作用机理: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度代偿作用。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的活性,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从而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下降,后负荷降低;再则醛固酮生成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前负荷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开搏通)

  主要作用是能减轻前后负荷,增加缓激肽水平,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剂量:新生儿每次0.1mg/kg开始,日2~3次。开始量宜小,并应监测血压,以后渐加量,逐步加大至1mg/kg,6~8小时1次;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每日0.3~6mg/kg,分3次;青少年每次6.25~12.5mg开始,逐步加至每次50~70mg。大多数患者能耐受,副作用较少见。副作用有低血压、粒细胞减少、味觉异常、口腔溃疡、皮疹、发热、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原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易发生严重心动过缓。

  依那普利(乙丙脯氨酸)

  口服开始剂量每日0.1mg/kg,分2次,逐渐增至0.5mg/(kgd)。曾报道依那普利治疗严重心衰婴儿8例,年龄4天~12周,其中左向右分流为主的心肌炎各1例。经治疗2周后,除心骨炎1例外,余7例心衰均明显好转,低钠血症恢复,血尿素下降。首剂用药后血压下降均1.3kPa(10mmHg)。平均剂量为0.26mg/(kgd)〔0.12~0.43mg/(kgd)〕。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可与地高辛,利尿剂联合应用。临床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瓣膜病变和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均有效。

  五、心肌代谢赋活药的应用

  1.1,6-二磷酸果糖(FDP):剂量每次0.7~1.6ml/kg(75mg/ml),最大量每次2.5ml/kg,输注速度为每分钟10ml。7~10天为一疗程。

  2.辅酶Q10:剂量每次l2.5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应一3个月。

  3.极化液及能量全剂:极化液(10%葡萄糖10ml中,加10%氯化力争上游3ml和普通胰岛素4U)及能量保剂(辅酶A50mg、三磷酸腺苷20mg和细胞色素X30mg)可改善心肌代谢,作为辅助治疗。

  六、利尿剂

  使用利尿剂以减轻前负荷,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应用一般治疗及洋地黄类药后心力衰竭仍未控制时,或对严重浮肿、急性肺水肿的病例,应在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同时兼用利尿剂。强效利尿剂产生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降低左室充盈压,使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减轻前负荷。

  静脉注射后10~20分钟开始显效,2小时作用达高峰,可维持6~8小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采用噻嗪类与保钾剂尿剂联合使用,采用间歇疗法以维持疗效,服药4天,停药3天,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患者可产生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加用安体舒通可使增高的醛固酮降低,增加尿量。浮肿严重及顽固性心力衰竭者,也可用利尿酸或速尿。长期使用任何利尿剂易致电解质失衡,应密切注意。

  七、其他药物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强心、抗醛固酮、对抗抗剂尿素的作用,直接作用于肾脏抑制钠离子回吸收,对急性左心衰竭及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有肯定疗效。采用静脉给药,氢化可的松5~10mg/(kgd),溶于5%葡萄糖液缓慢静滴,短期应用,心衰控制即应停药。

  病因治疗。

  若有急性风湿热需用抗风湿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阿司匹林。部分先天性心脏开门见山可施行手术。高原性心脏病病程迁延者,经过治疗使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转往平原地区。缺乏维生素B1时,应输血或供应大量的维生素B1。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与“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手足口病怎么
宝宝咳嗽怎么办宝宝咳嗽注意什么
宝宝感冒怎么办宝宝感冒注意事项
宝宝哮喘怎么办宝宝哮喘吃什么
宝宝肋骨外翻怎么办宝宝肋骨外翻
看过“婴儿宝宝的百特异症状及治疗护理措施”还看
婴儿为什么会先天性缺陷呢
新生儿便秘
先天性心脏病
攒肚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
猜你喜欢
新生儿睡眠颠倒怎么办?
改变宝宝睡眠黑白颠倒的密招
新生宝宝睡眠规律及习惯养成的最
婴儿白天、晚上的睡眠状况
宝宝睡觉时的不宜事项有哪些?
婴儿早晨醒得太早怎么办?
掌握一些让宝宝安睡的技巧
新生宝宝夜间睡觉惊醒的原因及防
新生儿日夜颠倒的解决方法
新生儿能睡摇篮床吗?
安稳的睡眠有一定的标准
新生宝宝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及防护
造成宝宝睡眠日夜颠倒的2大原因
新生宝宝夜间睡觉惊醒的原因及防
宝宝住的房间温度不能过低
宝宝出生后“独睡”的好处
新生宝宝夜间睡觉哭闹的原因是什
新生宝宝睡觉被惊醒怎么办?
如何培养宝宝独睡的好习惯?
宝宝睡眠异常症状的注意事项(下
新生儿睡眠不足怎么办?
浅睡眠决定了宝宝一放下就醒
新生宝宝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及防护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的原因是什么?
监视器或婴儿睡袋有用吗?
婴幼儿易因夜间失眠导致生病
新手父母护理宝宝时不宜犯的错误
适合宝宝睡觉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新生宝宝一天内的睡眠是多少才属
新生宝宝睡觉时睁着眼睛正常吗?
宝宝的睡眠与特殊症状表现
会让宝宝肌肤更细腻白嫩
宝宝枕秃是因为缺钙吗?
新生宝宝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及防护
新生儿出生3周睡眠规律及习惯养
宝宝0-1岁时的睡眠规律及健康
新生宝宝夜间睡觉惊醒的原因及防
新手父母护理宝宝时不宜犯的错误
新生宝宝的6种睡姿不利于健康成
新生宝宝睡眠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
新生儿夜间醒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宝宝半夜醒来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宝宝的6种睡姿不利于健康成
新生宝宝为什么容易得枕秃?
新手父母护理宝宝时不宜犯的错误
父母必知防止宝宝夜间踢被子的实
新生宝宝夜间睡觉惊醒的原因及防
如何纠正宝宝睡眠日夜颠倒的坏习
宝宝枕秃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新生宝宝的6种睡姿不利于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