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三个年龄阶段冒险防范须知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孩子的三个年龄阶段冒险防范须知

孩子的三个年龄阶段冒险防范须知

2016-08-10

青少年时期,是冒险行为的高发期。假期,更是其冒险的大好时机。如此,应如何引导其勇敢精神,而又防范其意外伤害?

A 青少年更愿意冒险

青年人肌肉柔软、反应机敏、耳聪目明,应该是最好的驾驶者了吧?但青年人发生车祸的几率,比年长司机高四倍;因车祸死亡的几率,是年长者的三倍。车祸,是造成青少年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为何会如此?有个原因是,青年人爱冒险!

随着年龄增长,各种风险行为不断出现,并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峰。而最高风险行为,多见于14岁左右的青少年。

冒险行为,有一类是“社会许可的冒险行为”,这里蕴含着一种积极可贵的勇敢精神。

B 冒险是青少年天性

为何人在青少年时期热衷冒险?冒险,是年轻人心智成长的一部分。

婴儿刚出生时,混混沌沌、人我不分、物我不分,没有“自我意识”;大约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以第一人称“我”直呼自己;接近3岁时,会走路会说话了,自我意识增强了,表现出独立的愿望了,如,要自己吃饭,非要到水坑里玩,不假思索地对妈妈说“不”等。

进入少年期,“自我意识”产生质变,“自我意识”空前高涨,这时的少年显出两种心理特点——出于对“自我角色”体验的需要,他们总希望获得与“自己”有关的新异刺激。危险游戏等“问题行为”,就在体验中发生了。

成长: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把心智加工指向了内心世界,开始自我设计,希望自己成长。而“探险”活动,对未知的探索、意志的磨炼、精神视野的拓宽等,对他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为何青少年在“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时,容易走上极端?

首先,得到奖励时,青少年大脑“纹状体区域”的活动,和成年人一样强烈。“纹状体区域”对神经递质多巴胺反应敏感。而多巴胺主要负责传递兴奋、开心等信息,是“快乐激素”。

青少年对“快乐激素”为何和成年人一样敏感?因为青少年的“纹状体区域”的发育完全了!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没有发育完全,而“前额叶”是能抑制“快乐反应”的,所以青少年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面对快乐”,“三思而行”!因此他们在“自我体验”和“自我成长”时,不能科学评估危险。

C 当今青少年更爱冒险

当今少年与父辈相比,其冒险欲望更强。他们特别喜欢玩滑板、滑雪和自行车越野等高水平竞技的极限运动,甚至包括“窒息游戏”。为何他们有了“危险记忆”,仍不能控制冒险冲动?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电视等视频游戏的诱惑和刺激。新鲜玩意儿多了,也就不再觉得新鲜,唯有增加表演难度,才能引人注目,才能让内心感到更加刺激。

如何减少意外伤害?对于吸毒、酗酒、抽烟、打架斗殴,以及进行其他无保护性的“问题行为”,需要加强防范。

如何防范?观察孩子的玩伴!少年人“自我意识大涨”后,形成了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家长苦口婆心的安全教育,早已被他们强烈的独立和成人意识所驱散。而人是社会化的人,进入青春期后,同伴的影响力远超过父母。因此青少年的“冒险”行为,显现出了“合伙冒险”的特点。

这样,父母应及时有效地获知“孩子爱和谁在一起?”如此,可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行为”,并进行有效制止。

如何满足孩子“自我成长”型冒险

对于“有着积极可贵的勇敢精神的‘自我成长’型冒险”,应如何引导,而又能规避其风险呢?喜欢探险是孩子的天性,对这一天性过多进行限制,将不利于孩子的成熟。而且,这种天性你压制也压制不了,就像个案中的母亲以暴打的方式不让儿子游泳,但儿子仍会去游泳一样。

那怎么办?改造儿童游乐场所,让孩子们在那里满足探险的需求,享受探险的乐趣,从而避免他们到野外去冒不必要的风险。

对于青少年呢?引导他们多参加那些诸如攀岩、模拟帆板和嬉水区等具有完善安全设施的探险活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歌唱活动《种子宝宝快结瓜》优质课-南京:张倩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孩子的三个年龄阶段冒险防范须知”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孩子的三个年龄阶段冒险防范须知”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夸孩子当心夸出表扬瘾
早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及培养
怎样调教嫉妒心强的宝宝
“心理医生妈妈”的教子方法
宝宝被忽略会变焦躁
究竟是谁在左右孩子的情商?
启蒙教育从说“你行”开始
父母必知幼儿心理健康知识
不同性格的母子如何处
你理解孩子的“快乐指数”吗
3岁前宝宝身心健康比智商更重要
这样会让亲子关系降至0°C
五种家庭精神垃圾侵袭孩子
赞美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爱
如何对待宝宝的坏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父母攀比孩子长大会嫉妒
父母如何应对宝宝的坏情绪
孩子自我探索心理的规则
认生是孩子不可避免的吗?
孩子不该过早介入成人世界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如何解开宝宝的怕生情结
怎样应对闷闷不乐的孩子?
解密宝宝的五种典型性格
如何避免造成孩子性格软弱
孩子最害怕的100件事
孩子个性偏激任性与环境有关
孩子最爱&讨厌的7类父母
测测你家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五招帮你缓解宝宝分离焦虑
如何进行幼儿期的心理教育?
宝宝为什么和亲爸不“亲”
转折期是心理发展必经阶段
聊天是亲子“精神脐带”
那些以电子保姆为伴的宅童
不要把孩子当成“小屁孩”
怎样才能拥有安全型依恋心理
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
对宝宝的心灵惩罚危害大
孩子装爱病,因为缺少爱
婆媳关系对孩子影响大
吃饭催三遍就是心理虐待
错误“鼓励”让孩子更自卑
从脸型解读宝贝的性格密码
父母情绪失控酿孩子灰色人生
给“望子成龙”思想做手术
心理学家解读宝宝心情密码
心理健康专家谈孩子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