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

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

2015-12-10

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是靠什么和照顾者沟通的?当然是他们的表情、肢体动作和不同的情绪,这一切表达出的含义,有时候比话语更真实,因此,照顾者应该学着将注意力延伸到语言之外,才能更加准确地知道握宝宝想要表达的意思。

宝宝大约在出生1年后,才会开始有意义的口语沟通。在此之前,宝宝倚赖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与想法的。除了以哭做为直接的沟通之外,身体语言如脸部的表情、手臂与脚的摆动都是。在此期间,你越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就越能拉近你与宝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越能鼓励他使用非语言的方式作为有效的沟通。

非语言沟通方式

宝宝在15个月大之前,通常会用6种基本的非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1 哭

这是出于本能且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以此让照顾者知道他是不快乐的。刚出生的时候,宝宝哭通常是因为他不舒服或饿了,而随着他的成长,哭表达的含义就演变成了很多种。

2 面部表情

脸部的表情可以表达的情绪,包括快乐、悲伤、满足、不舒服、疲倦、害怕、寻找、生气等。

3 手掌与手臂的挥动

几个月大的时候,宝宝会开始用手碰触他想要的东西,或者推开靠近他的人,能清楚地表达他的欲望,要了解他心里的想法,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

4 腿与脚的摆动

当宝宝躺在摇篮中,强而有力地踢着他的双脚时,通常表示他此刻很高兴或是很兴奋,不过,也有可能是他不高兴或痛苦,父母要配合他的脸部表情或其他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讯息,一起解读。

5 身体动作

如果宝宝扭曲身体想要离开你的怀抱或他的小床,表示他是不安宁的或不稳定的,也可能表示他现在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小宝贝不高兴了。

6 身体的接触

宝宝依偎在你的臂弯中,表示他很自在,而且很享受跟你在一起的时光。反之,如果他猛烈地挣扎着要离开,则表示他不喜欢和你相伴。

你给宝宝的回应越多,表示你越了解他的肢体语言,这对宝宝以后的语言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所以试着去了解宝宝非语言沟通的方式,你会很快发现,你能够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你能够正确了解他的“语言”。举例来说,当你帮他换掉湿湿的尿布之后,他停止了哭泣,这表示你解读宝宝“语言”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也会增加宝宝对你的信任。记住,同一个姿势有不同的意义存在,在不同的情境中,同一个动作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将一个玩具丢在地上,表达的情绪有可能是兴奋、生气或痛苦,也有可能是厌倦、无聊。结合脸部表情、手脚的摆动、身体的移动,你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宝宝想要表达的讯息。

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是靠什么和照顾者沟通的?当然是他们的表情、肢体动作和不同的情绪,这一切表达出的含义,有时候比话语更真实,因此,照顾者应该学着将注意力延伸到语言之外,才能更加准确地知道握宝宝想要表达的意思。

PART1 宝宝非语言沟通的6种方式

TOP TIPS

1 注视着他

熟悉宝宝肢体语言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仔细观察他的反应。你会慢慢了解他表达情绪的非语言方式。

2 练习

将你所观察到的宝宝的情绪、行为表现联系在一起,你会越来越了解宝宝,当宝宝做出某种肢体动作时,你就会明白宝宝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3 模仿他的行为

如果你不是那么确定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你可以模仿他的行为,问问自己,当这些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可能代表什么意思。

4 说出你对他的诠释

跟他重复说“你是不是饿了”、“你不喜欢这样躺着,是吗”之类的话,这也有助于宝宝学习非语言的动作与口语之间的关系。

5 与他人讨论

与他人讨论你的宝宝的肢体语言,也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宝宝的情绪。

PART2 父母常常扮演的角色,你有吗?

当宝宝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你常常跟他沟通吗?这里所说的沟通,并不是带着唠叨、提醒、批评、哄骗、威胁、训斥、质问、劝告、评论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即使出发点是善意的,也会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破坏亲子关系。如果你能将宝宝当作自己的朋友,以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宝宝,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在情感与经验的分享中而有所增进。想想看,当自己处在情绪低潮的时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呢?有时候你希望单独静一静,有时候你又希望有人陪着你,和你说说话,试着了解你,接纳你,宝宝其实也一样。

当宝宝表达感受时,你的角色是什么?

大部分人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认为生气、失望或害怕的情绪是不正确的,而且不应该表现出来。因此,当宝宝出现这些情绪时,有的爸爸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自己的感受,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我们常常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指挥官:扮演“指挥官”角色的父母,是期望将事情置于自己可控制范围内的父母,他们要求宝宝不要出现负面的情绪及感受,并且表现出“中规中矩”的样子,凡事不能出现偏差。命令与威胁是“指挥官型”父母最常用的语言模式。

道德家:道德家是个“应该先生”,凡事都用“应该”、“不应该”来衡量。这种“道德家型”的父母相当关心宝宝是不是有“正当”的感受,他们像牧师般地劝诫,总是告诉宝宝“你应该这样做”、“你不应该那样做”。

万事通:“万事通”型的父母企图告诉宝宝,大人走了一辈子的路,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事情,所有问题的答案,大概都了如指掌。这些父母常用“训诫”、“劝告”、“说出理由”等方式,企图炫耀自己是多么地万能。

法官:“法官”型的父母不给宝宝任何尝试的机会,就先宣判宝宝的罪状,他们非常重视的事情,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宝宝是错的。

评论家:就像法官、道德家或万事通一般,“评论家”型的父母非常重视“对与错”的判断。不过,“评论家”型的父母常用嘲笑、辩论、讽刺或戏谑的方式,让自己居于宝宝之上。

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型的父母试图分析问题。他们拥有最好的意图,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所有的细节,因此,会站在比较好的位置,试图使宝宝坦白一切。然而这类父母擅用的诊断、分析、探询的方式,不一定会让事情得到恰当的处理。

安慰剂:“安慰剂”型的父母会努力避免让自己涉入跟情绪有关系的事件,总是轻描淡写地处理宝宝的感受,例如当宝宝焦虑时,他们总是用单纯的保证、赞许或假装一切没事的方式来安慰宝宝。

当父母扮演以上这些角色时,没有半点不良企图,他们都有最好的动机,只是方式不一定妥当。

有效的倾听与沟通

基于相互的尊重,父母与子女都希望对方诚实且放松地表达他们的情绪与感受。作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包括眼神的接触,都要散发出“我正在听”的讯息姿势,有时保持沉默,有时则需要给予回应,让他们明白,我们正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并且能明白他的心情与感受。

沟通分为封闭式反应与开放式反应。封闭式反应指倾听的人并没有真正地在“听”,或者虽然在听却并不了解说话人的意思和感受,因此很可能中断彼此的沟通。

开放式的反应是指倾听的人听到了对方的话,而且懂得话中隐含的感受讯息,而说话者也能感受到倾听者明白他的意思。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微笑、皱眉或抚背等非口语的方式来做无声的沟通。多用开放式的反应,少用封闭式的反应,沟通才能更有效率。

有时候,宝宝会很直接地将他们的感受表达出来,但是有时候,他们的身体语言含有更多的内在讯息,多用“眼睛”倾听宝宝的“声音”,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世界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而且很容易找出逻辑与规则,这对你跟宝宝的互动关系,会有正面的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与“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如何与新生宝宝进行沟通”还看
学前教育至关重要
不知道怎么选择幼儿园?来看看幼
孩子放学,早接还是晚接?会影响
父母的陪伴有利于宝宝发育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猜你喜欢
适合23-24个月宝宝的游戏
家庭才是早教最重要的课堂
教21个月幼儿玩的早教游戏
什么是宝宝最健脑的运动?
改善BB害羞要做好六件事
小游戏提高孩子模仿能力
用微笑化解孩子的小脾气
纠正宝宝坏习惯的60秒法则
培养注意力3招“定住”孩子
父母育儿不必太教条
该花多少时间来陪BB?
宝宝吃手的习惯在3岁前改掉
动起来一起来玩趣味游戏
好方法改变宝宝吸吮手指习惯
隔辈育儿常遇的10矛盾
发展0-6岁宝宝的记忆力
孩子爱摔东西家长怎么教?
正确对待宝宝的占有欲
让孩子成为左右脑并重的人
早期教育让孩子“学”什么?
教宝宝学走路
你是孩子最好的语言老师
妈妈应常对宝宝说这五句话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19~24个月:平衡能力更加好
幼儿眼中的动画世界
高智商的宝宝有哪些特点?
小宝宝迷上电脑怎么办?
看《功夫熊猫》学育儿
智商和情商主要取决于母亲
认识愤怒
如何培养23个月幼儿的能力
1岁以上宝宝仍吃手,6招解决
溺爱孩子导致七大可怕后果
专家释疑家长的早教问题
为你解开宝宝的记忆之谜
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个习惯
适合21-22个月宝宝的游戏
家务活能锻炼幼儿精细动作
别让尊重孩子变为顺从
早教早得太离谱宝宝会糊涂
家长八大不当行为快快NG!
玩游戏父母参与才有内涵
奥巴马教子五大锦囊
惩罚孩子要掌握的智慧
学会了原地跳和踢球
适合17-18个月宝宝的游戏
培养BB健全人格家长注意十戒
哪些家庭更容易出天才宝宝
“坏妈妈”能带好宝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