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别让父爱匮乏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好爸爸别让父爱匮乏

好爸爸别让父爱匮乏

2015-12-01

养孩子是女人的事?

母爱几乎是天然而成的,孕育、分娩与哺乳给母爱的产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父爱则发生于丈夫对妻子的爱,是在与婴儿的朝夕相处、悉心照料当中,逐渐建立并稳固起来的。

做父母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人们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学校、社会没有设立这门对人生、对社会都至关重要的课程。大家似乎也都默认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养孩子是女人的事儿!

但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母体内、出生和成长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成年男性作为父亲亲身参与,做游戏、交谈(即便孩子还不会说话,父亲的声音和话语,也有助于他们开发语言能力)、倾听、辅导、指引等都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能。也只有这样,这个由父亲、母亲、孩子组成的家庭三角形(多个孩子则形成多边形)才是完整、平衡和稳固的。父亲是孩子生活智慧的源泉。

一般来说,父亲比较胆大,敢于冒险,乐于跟孩子从事一些大幅度带刺激的运动,如轮滑、攀爬、冲浪等,有助于开发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从而开发他们的智力、帮他们树立信心与培养个性,为他们学业与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父亲的爱和接纳赋予孩子价值感,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父爱与母爱相结合,不仅能给予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开发孩子的情商,而且能使孩子成年之后顺利地得到他人的爱与接纳。在父爱母爱结合良好,即阴阳平衡的家庭里,母亲更多承担了哺育、照料、安抚的任务,父亲则承担了供给、保护、教养的任务。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要从与父母双方的关系那里学习、练习、掌握与他人相处的技巧,也要从父母之间的关系那里观察婚姻关系是怎么回事。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注重理解和沟通,相依为命,都是孩子学习和效仿的榜样。男孩需要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以父亲为榜样,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归属感、有道德感、尊重女性、热爱家庭的成熟男性。女孩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异性相处和沟通的技巧,以父亲为偶像,成长为一。

“男孩子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生命的价值感与使命感,获得生活的智慧与自律的技巧;女孩子从成年男性身上获得爱与接纳,获得与异性相处和沟通的技巧。”

一个自尊自爱、自信自立、情感成熟的女性,为自己今后成为合格的母亲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应该是榜样、是偶像、是指路灯、是生活智慧的源泉。

一个温和的坚持原则的父亲,远比一个粗暴严厉的父亲,更能滋养孩子的情商,更有助于孩子发展健康的人格。一个获得丈夫关爱、支持与呵护的女性,内心是幸福、满足和平静的,她对孩子的态度也是积极、开心和平和的。

“婚内单亲母亲”的家庭危机:

单亲家庭中,由于婚姻已经解体,父亲本身的缺席,至少还是一个明确的、容易解释的现象。在双亲家庭中,父亲和孩子之间,身体与情感上的距离,则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混乱。有很多家庭,父亲长年在外出差,或者工作极其繁忙,与孩子见面的机会很少。也有一些父母把孩子丢给长辈或保姆。还有一些父亲,虽然业余有闲暇,却因为对父亲角色的认识不足,而宁可自己去玩儿、休息,也不跟孩子共度时光,对孩子的态度也比较冷漠,甚至严厉乃至粗暴。很多母亲一手带大孩子,父亲极少甚至不参与养育的任何活动,我给这样的母亲授予一个独特的称呼——“婚内单亲母亲”。“婚内单亲母亲”,很容易把自己对婚姻、对配偶、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焦虑与不满,都投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变得很焦虑、很神经质;同时她们对孩子抱有内疚感与过高的期望,既溺爱孩子,又严格管教孩子,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压力。这些孩子与母亲的情感纠结得极度紧密,他们表现出非常黏母亲,不能离开母亲,有严重的分离焦虑。一方面,他们害怕母亲也像父亲那样,疏远、拒绝、抛弃他们;另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的弱小、黏人、多病,来纠缠母亲,获得关注,让母亲没有精力关心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以此来维护家庭表面上的完整。

父爱缺失现象的危害:

父亲与孩子距离远,必定造成夫妻之间的距离,使婚姻发生危机;也导致母亲与孩子的感情纠结得过于紧密,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心理压力,使得家庭三角形失去平衡。父爱的缺失带给孩子的被遗弃感,是非常深刻的伤害。父爱缺失带给孩子最严重的心理问题是:这样的孩子极度缺乏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缺乏成长的动力,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与成就。同时因为缺少与父亲的感情绑定,他们难以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这种心理症结,直接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婚姻以及亲子关系。

父爱缺失在男孩女孩身上不同的表现:

父爱缺失的男孩子,会游离于男性集体之外,难以获得男性亟需的性别归属感;他不知道自己作为男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由于缺乏男性榜样,他在性别认同,尤其是性别角色认同方面,会遇到困难。他不知道夫妻关系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怎样对待异性。由于缺少成年男性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他缺乏自律,很容易产生反社会行为。他们的情感和性格也很不稳定,有的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有的脾气暴烈、做事冲动,有的则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父爱缺失的女孩子,由于没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纳和认可,会深深怀疑自己作为女性的存在及其价值。由于缺乏男性偶像,她不知道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对待女性才是平等的关系。她会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深深自卑,会穷尽一生、付出很大的代价,去讨取男人的欢心。对于她来说,爱是痛苦的。她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比她大很多或者对她漠不关心甚至虐待她抛弃她的男性,因为她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正常的男性的爱、呵护与尊重。

妈妈做法:让对方参与到家庭关系中来。

部分女性在生了孩子后,不由自主地包揽了全部养育任务,觉得丈夫笨手笨脚从而将丈夫排斥在外,并且不再注重与丈夫的感情交流;还有的家庭由于育儿观念不同,或父亲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育儿责任,或因为家庭矛盾等,这些都使得父亲产生一种失落感、挫折感,继而对孩子产生怨气,好像孩子将妻子夺走了,让他们之间产生矛盾。这是非常有害的观念,夫妻双方都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包容对方,加强沟通,及时调整,让对方更多地参与到整个家庭关系当中来。

如果是离异单亲家庭,那么母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在孩子那里树立一个美好的父亲形象。无论婚姻带给自己的伤害有多么深重,母亲都不能在孩子那里发泄怨气。即使是单亲家庭,孩子的第一个男性榜样依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如果他是一个很丑陋的形象,那么孩子就会感到极度自卑,对男性产生无端的愤怒。母亲怨恨父亲、甚至夫妻以孩子为砝码互相要挟,都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创伤。单亲家庭的母亲,在再婚之前,可以在亲属范围之内找到一些成年男性,请他们多和孩子接触,作为男性榜样的替补。只要母亲不当怨妇,既不因为内疚而在物质和教养方面过度溺爱补偿孩子,也不把所有的感情和精神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积极地重建生活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快乐地迎接每一天,就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父爱缺失给孩子带来的损伤。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与“好爸爸别让父爱匮乏”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好爸爸别让父爱匮乏”还看
细数那些教宝宝识字的妙招
培养聪明宝宝须做的10件事
怎么正确引导孩子学英语
让孩子学会坚强至关重要
如何教育没有耐心的孩子
猜你喜欢
父亲对幼儿的语言影响大
一岁到一岁半孩子只关注自己
孩子的行为为何这么难琢磨
让孩子欣赏不同的音乐
不同年龄的幼儿音乐欣赏
孩子那些奇怪的“恋”情节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妈妈宝宝一起玩音乐
幼儿绘画从握笔和画线开始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漂亮宝宝还能“听出来”
婆婆们控诉的七种“坏妈妈”
艺术教育可帮助开发宝宝右脑!
“女性暴力”影响亲子教育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孩子学画的十大禁忌方法
做妈妈,谁没焦虑过?
怎么发掘宝宝对打击乐的兴趣?
一岁半前用手的往返运动涂鸦
培养聪明宝宝方法大汇集
学习音乐能改变孩子的不足
他是钢琴神童吗?
目光交流影响宝宝行为模式
父母为孩子打开音乐之门
小游戏开发宝宝音乐智能
家长“争宠”不利孩子成长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发展婴幼儿音乐能力的方法
孩子边吃边玩的3大害处
你的孩子是否有音乐天份?
让音乐充满孩子的生活
19-24个月里爱说不的小人
“急”父母VS“慢”孩子
父母唱歌的目的要让孩子快乐
实践教育: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宝宝先学拼音还是学识字
“幼稚”父母让BB缺乏责任感
0-3岁宝宝的八种智能表现
儿童礼仪教育全纪录
给宝宝听什么曲子开发潜能
两岁宝宝“遭遇”避孕套
听莫扎特让孩子更聪明?
正确引导孩子的独占行为
培养宝宝性格从“小”做起
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
听音乐真能让孩子更聪明
如何培养宝宝的音乐才能?
幼儿为何越来越爱粘着妈妈
家长须在精神上善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