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2015-12-16

对比4项特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俄勒冈大学和俄勒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这项研究。

他们首先找来上世纪60年代对夏威夷州约2400名不同种族的一至六年级小学生的一份调查。调查中,这些孩子的老师依照学生日常表现,以打分方式作出性格方面的评价。

40年后,研究人员找到其中144人进行深入调查,并给研究对象接受调查时的情况录像。

研究人员主要对比4项性格特征:是否健谈,又称语言流利度;适应性,即能否很好适应新情况;是否易冲动、感情用事;自我贬低程度,主要看是否弱化自身的重要特质。

性格行为延伸

通过对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当年被认为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善于动脑,讲话流利,总是试图控制局面并表现出高度智慧;而当年被老师认为不健谈的孩子,中年时多表现为缺少主见,遇挫折容易放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适应性强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出乐观开朗,善于动脑,讲话流利;适应性打分低的孩子,成年后态度消极,缺少主见,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年被认为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大声说话,兴趣广泛,健谈;不易冲动的孩子,成年后多表现得胆小害羞,与人保持一定距离,缺乏安全感。

当年被认为自我贬低度高的孩子,成年后易内疚,喜欢寻求安慰,爱讲自己的消极面,爱表达不安全感;自我贬低程度低的孩子,成年后倾向于爱大声说话,善于动脑,表现出优越感。

难以改变性格

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学里弗赛德分校博士生克里斯托弗内夫说,研究结论令人吃惊。

我们仍可辨认为同一个人,他说,这正好说明了了解性格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跨越时间和环境,追随你一生。

先前研究显示,虽然人的性格可以改变,但这并不容易。

内夫说:我们认为,性格居住在人身上,它是人的一部分,生物学层面的一个部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仍对人的行为构成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未来行为中性格所起的作用。

他说,下一步的研究将帮助我们了解性格如何影响行为,以及究竟在何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与“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解析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看
对待孩子要少批评多夸奖
进行连续性的教育
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
让孩子远离懒惰
从小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美德
猜你喜欢
脸型也能反映出孩子的性格?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
还宝宝一个自主的世界
孕妈咪早期的营养胎教
9个月宝宝早教游戏
提高宝贝认知能力6个飞跃
过来人教你22个懒人胎教妙招
最害孩子的12大早教误区
注意!别触碰孩子的这些底线
不一定每个家长早教过程中都会陷
国外孩子如何过假期,你造吗?
宝宝的运动与健康
做事磨蹭也许是隐形多动症
这时节,带孩子一起去旅行!
IQ从均衡开发开始
你教会宝宝用筷子了吗?
宝宝玩玩具爸妈参与其中会更有乐
你的宝宝是哪种性格?
你家宝宝被宠坏了吗?
宝宝跌倒该不该扶?
送园关键词:温柔+坚持
12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马云戒儿子网瘾有妙招坚决不投网
困扰宝宝到底应不应该上早教班
入园必修课:哭
关于宝宝早教看看国外是如何进行
从吸吮手指到咬物的变化
如何缓解家长的“入园焦虑症”?
如何提高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警惕过度早教或造成孩子实力
宝宝爱上说脏话——诅咒敏感期
14个早教区域家长注意到了吗
婴幼儿益智必备三大要素
把孩子交给早教机构你就没有责任
模仿——为宝宝发展全面提速
如何发掘孩子的优势素质
宝贝吐字不清,竟是这些原因在作
你真的会陪宝宝玩游戏吗?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
胎教要接地气实用是王道
“音乐浴”开发婴幼儿智力
从扫塔事件看中国式家长的脆弱
教育孩子,你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让宝宝长高5公分的健身操
注重性格培养避开5大早教误区
谨防五种影响幼儿智力的疾病
接招入园烦心事:午睡+便便+晚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睡眠习惯
培养宝宝多元智能有奇招儿
分离焦虑——妈妈OR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