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直升机父母”吗?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你是“直升机父母”吗?

2015-12-09

今天,你也许只是帮孩子准备幼儿园的作业,替他向新伙伴作自我介绍,那么明天也许就轮到你帮孩子投递求职简历,陪他参加面试

对孩子无所不管,随时在孩子上空盘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需要时立即给予补给,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马上降落,为孩子解围无处不在,时刻准备着挺身而出的父母被称作“直升机父母”。 也许你对这样的“冠名”并不认同,觉得自己对孩子已经放手很多,然而“直升机父母”在家里、游戏场所随处可见——

场景1:“妈妈来啦”

——过度保护

3岁的晨晨在小区绿地跟小伙伴玩得正欢,他们准备向通往滑梯的铁架子进攻,比晨晨大一岁的伙伴,身手比较矫健。晨晨模仿着小哥哥的样子往上爬,可是爬到一半不敢再往上爬了,他又想往下爬,可是脚不知道往哪放。就在这进退两难时,妈妈出现了,一把把晨晨抱了下来:“妈妈来啦,你比哥哥小,这个你还不能爬。”一听到妈妈这么说,晨晨哇哇大哭起来

分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当他不小心摔倒了,会抬头看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反应比较平静,他会自己爬起来;如果大人大力渲染,过度紧张,孩子就越感觉痛,哭得越发厉害。孩子的哭,好像是哭给大人看的。“过度保护”传递给孩子的负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严重、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对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想法渐渐刻进了他的脑袋里,以后每当面对稍微高一点的铁架子便不敢动弹,只是因为怕摔跤。而更糟糕的是,他无时无刻不处在妈妈的保护下,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向别人寻求帮助。

教育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首要责任,但过度保护往往会束缚孩子的手脚,剥夺孩子自己判断的机会。在这个案例中,妈妈把晨晨抱下来这个行为没有错,错在抱的时机。妈妈应该等一等,给晨晨留下自己判断的时间,小脚往哪踩比较合适,如果他发现自己真的下不来,他会回头望向妈妈或者呼唤妈妈。这时妈妈再出现就对了,同时鼓励、肯定晨晨这一次的探索,约定下一次再来试试,看看能爬多高。这样,晨晨才会在攀爬活动中“吃一堑长一智”。

场景二:“没有带展示作业,都是你不好”

——包办

小然妈妈是个勤劳的人,孩子的事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能替孩子做的从不让孩子动手。每天晚上都会把小然的小书包收拾好,看看彩笔带了没,再确认一下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放进去没。而5岁小然,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有一天,小然从幼儿园回来,撅着小嘴,跟妈妈大发脾气:“展示作业没有带,被老师批评了,都是你不好”她还赌气不吃饭。妈妈也觉得很内疚,好像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再比如,6岁的大辉,本来要和同学们一起代表幼儿园参加合唱比赛,可是临到参加比赛的前一天,大辉退缩了,哭着要妈妈打电话给老师。妈妈看着大辉嗓子都快哭哑了,只好出面帮大辉解围,“好的好的,咱们不去了,妈妈给老师打电话”,结果后来去幼儿园,大辉才知道同学们得奖了,回来又气鼓鼓的,怪妈妈没有带他去。

分析:两个孩子和妈妈出现的是同一个问题,本应由孩子负的责任反倒落在妈妈身上。坦率地说,收拾书包这样简单的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做,更何况小然已经5岁了。不仅要教会小然自己收拾书包,更要让小然明白这是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没有带作业是小然的错,可连妈妈也觉得是自己的错,这才是出了大问题。

再说到大辉,“打电话给老师说自己不去”,是大辉自己的事,结果妈妈替代大辉去面对,去承担责任。妈妈可以替代孩子做事,却不能替代孩子做人,不能替代孩子成长。我们不赞成家长逼孩子参加活动,去拿奖、争名次,但不代表可以无原则地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也容易向孩子妥协,纵容孩子,这是“直升机父母”的典型特征。

教育提示: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会什么都想不到,到头来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没有自己承担责任的意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少些包办,放手交给孩子,把责任还给孩子。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父母只需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孩子尝试的机会多了,就能逐渐做好。

同时你不仅要教会孩子自己系鞋带、穿衣服、盛饭、洗碗,还要让孩子自己向别人说对不起、谢谢。给孩子机会去体验“我做的决定,我就要负责”,获得动手能力,建立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失落

场景三:“以后咱们不跟他玩了”

——干涉

4岁的明明和东东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明明拿着爸爸新买的遥控车到楼下玩,东东非常喜欢,“开”了一圈车后还想玩。明明不肯,想从东东手里夺回遥控器,东东就是不撒手,两人扭在了一起。这时明明妈妈跑过来,冲着东东说:“遥控车是明明的,已经给你玩了一次了,你别抢了,你真不懂礼貌。明明听我的,以后咱们不跟他玩了”说完,妈妈就把明明拽走了。

分析:小伙伴在一起玩,发生争执往往不可避免,在孩子心目中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往往过去了也就忘记了。明明妈妈用成年人的思维不恰当地干涉了孩子们的争执,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了;而且所下的判断给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设置了一堵墙,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社交恐惧。

教育提示:孩子在与伙伴交往中发生冲突时,父母大可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该急于干涉,甚至代替孩子作决定。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症结所在,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孩子寻找和解的办法,比如:“东东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让明明玩吗?”或许两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要切记只是给孩子必要的提示,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由孩子自己讨论、自己选择,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交往。

结语

“直升机父母”的要害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弱化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真的爱孩子,就别做“直升机父母”。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担责任、体验成功、尝试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吧!在孩子的人生舞台上,他们才是主角。收起你不停转动的螺旋桨,不仅是自身的解脱,更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与“你是“直升机父母”吗?”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你是“直升机父母”吗?”还看
帮助宝宝上幼儿园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猜你喜欢
教育BB哪些话不能说?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如何成为宝宝最爱的父母
让孩子跟你亲的小妙招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80后”父母的个性育儿经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和执拗宝宝交流的5个技巧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宝宝太“兴奋”也是问题
假期孩子如何过最划算
齐常才:如何有效亲子沟通
孩子受欺负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爸爸如何成为“故事大王”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苏洵教子有方
语言暴力宝宝快乐的杀手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如何帮助半岁宝宝树立自信
孩子在家上学能否hold住?
解密:你的BB为什么要撒谎
儿时抢一步长大误孩子一生
妈妈态度决定BB大部分性格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助你亲手“打造”聪明宝宝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早期教育需遵偱的五大原则
爱孩子要敢于说“不”
韩国父母推崇"自然育儿法"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家教:别用物欲淹没孩子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八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