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

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

2015-03-06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不仅仅是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心中的牵挂和不舍,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在宝宝入园的时候怎样才能帮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千万不能做哪些事情呢?

一、孩子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情绪方面

孩子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

2.饮食方面

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所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做到多流质、多清淡、多饮水。

3.睡眠方面

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现象,这是家长不必惊慌,经过一段时间,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会自行消失。

4.行为方面

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比如: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这也是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5.身体方面

少数孩子入园后因为哭闹,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体质减弱和体重下降。

二、孩子入园后,家长切忌这样做!

1.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2.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3.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4.“我在外面等着你!”“我去给你拿进毛衣来!”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5.“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7.“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8.“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9.喂完饭再走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早上总想喂饱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饱了后再和家长告别,很容易因为哭而呕吐,而且,家长长时间逗留在活动室,会让其它的孩子产生情绪感染,不利于孩子适应。

10.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11.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12.“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凶你吗?”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老师表扬你了吗?”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13.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孩子入园得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14.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15.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与“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宝宝入园 家长千万别这样做”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各年龄段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为什么宝宝左右不分?
培养孩子精细动作的游戏
宝宝睡觉磨牙六大原因及对策
六种好性格影响人一生
父母应教会宝宝自己玩耍
不要让宝宝太乖哦
不要阻止宝宝“乱扔东西”
如何有效的刺激宝宝的视觉神经发
孩子经常迟睡熬夜的3大危害!
满地乱扔的玩具“会说话”
哄宝宝开怀大笑的方法
怎样对待宝宝不同的哭声
2岁宝宝早教的8大训练方法
应对孩子哭闹的三个误区
让宝宝在水中做自由运动
宝宝爱咬人家长别担心
宝宝脚丫的特点
哄小儿入睡的7大错误做法
注意力训练从零岁开始
别阻止婴儿吃“手抓饭”
公平意识从小培养
让孩子动手动脑学测量
宝宝小动作导致牙齿不整齐
哪些因素决定了宝宝的性格
儿童6种性格要早抓
宝宝爱捡脏东西吃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睡眠习惯
宝宝会爬后“危险”也来了
怎样让宝宝成为小小社交家
4个标准判断宝宝睡商高低
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
宝宝学走路的错误观念
惊呆!一家八口获得十一个博士学
孩子养成坏习惯的三大原因
培养亲子感情多抱抱宝宝
拥抱会让宝宝未来更聪明
宝宝吃手,找原因巧去除
宝宝喜欢撕纸怎么办
宝宝不爱吃饭与家长行为有关
让磨床宝宝迅速起床的小妙招
训练宝宝忍耐力需掌握情绪技能
理解孩子学习走路的暴躁
诚实品质,从小培养
教你轻松学会帮宝宝做抚触
逗孩子笑外国爸爸有法宝
鼓励宝宝独立
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哭”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脾气坏”的孩长大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