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孩子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孩子

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孩子

2015-11-25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要做的应是:了解孩子的特点,理解他,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要求孩子,结果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还可能埋没原本很聪明的孩子。

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对此,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其实,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的时候,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了解孩子个性、气质特色,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很着急,买了好几本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宝宝,后来带着圆圆去检查,看看是否有智力问题。结果在测验时,宝宝的某些能力没有表现出来,不愿意开口发声、没能好好爬楼梯;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就懊恼不已,不知道是否还要再测试一次。

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家长一旦知道孩子智力测验的分数低,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笨,从而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很可能因此而抹杀了他们在其他能力方面的发展。

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八大学习模式,即由注意力、记忆、语言、空间排序、时间排序、运动、社交和高级思维八大系统组成。很少有孩子面面俱到,关键是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劣势,不要将孩子劣势扩大成问题孩子,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去发挥与克服。

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

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国外学能专家还建议家长让孩子学会控制节奏,慢慢去想慢慢做一些事情,这个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么去控制他的行为和一些语言的节奏。

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课堂上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安静地听课这是所有老师都很喜欢的课堂气氛,但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

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其实,注意力集中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创造力非常强,他们的脑子常常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同时,这些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也经常有冲动的表现,所以学校就会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受到老师的批评。其实,大人们恰恰忽略了他们的创造性。

正确的方法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着创造性,同时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获得成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游戏《剪剪纸》优质课-成都:程艳艳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与“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孩子”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小心"成才标准"埋没聪明孩子”还看
适合1到3岁宝宝的图书
提升宝宝数学能力的方法
如何指导孩子学跳棋
适合四岁宝宝读的书
宝宝为什么不爱说话
猜你喜欢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0到3岁是宝宝身心成长地基期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害羞宝宝
父母要学会看宝宝的“脸色”
留心宝宝的嫉妒心理
宝宝认生,爸爸妈妈知多少
孩子太害羞怎么办?
孩子言行不一,家长该怎么做?
培养小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父母11种行为让宝宝自信全无
宝宝的性格由什么决定
暴力教育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宝宝靠自我伤害来释放情绪
0岁起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
分年龄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培养宝宝的坚强性格
贪吃是为寻求心理满足感
关注宝宝成长预防自闭症
宝宝性格孤僻源自父母教养不当
培养宝宝健康心理9个“No”
用美好的语言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父母言行误区会让BB变胆小
让宝宝内心充满同情心的方法
“话痨”父母培养巧嘴孩子
孩子眼中的世界
勿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言
睡觉爱做梦的宝宝更聪明
正确把握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请把人生七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孩子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宝宝认生是心理发育所致
打造快乐宝宝的八大宝典
盲目批评会扼杀幼儿的天性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任性好哭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11项技巧帮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宝宝“吃手”不一定是坏事
怎样养成宝宝乐观向上的心态
宝宝的精神最怕的四种饥饿
宝宝怕黑不是“胆小鬼”
教你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
帮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
哪些事能让宝宝自己做主?
对付逆反期宝宝妈妈需斗智斗勇
关注宝宝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喜爱哭闹宝宝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