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

2015-11-13

编辑/小篆 文/苏苏 专家指导/鲁杰(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硕士)

当宝宝一天天长大,你会发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东西,

却莫名地让宝宝们开始感到害怕。其实父母们不必为此着急,

“怕”是宝宝心智成长的一种标志。不过你又要有足够的耐心,

才能够带领宝宝走出恐惧。

怕小动物 常见年龄:2~5岁

昆昆的爸爸妈妈经常带他到楼下的花园中散步,但昆昆只要看见小狗、小猫等动物就拉着妈妈的手说回家。

妈妈猜想:宝宝是不是害怕这些小动物呢?为了证实这一点,妈妈做了一次测试:当邻居抱着小狗在散步时,妈妈带着昆昆走过去,妈妈摸摸小狗的毛,然后让昆昆也摸一摸,他不敢动,妈妈鼓励他:“没事,你看妈妈都摸了,你试试?”昆昆拉着妈妈的手说:“走走,我不看。”昆昆流露出害怕的眼神,见妈妈还不走,他索性大哭了起来。妈妈没办法,只好带昆昆回家。

现在,邻居养狗的人越来越多,遛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昆昆越来越不敢在花园里玩了。

心理分析

两三岁的小宝宝怕狗或者其他毛绒绒的小动物,这是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分不开的。这个年龄的小宝宝对有关动物的知识有一定认识,比如知道有些动物是危险的,狗会咬人、猫会抓人,但他并不知道怎样躲避危险,因此,他们见到这些动物会出现害怕的心理。

通常,孩子的害怕大多受成人影响,比如:爸爸妈妈就怕狗,宝宝自然不敢靠近狗;宝宝从大人的谈话中听到狗咬人的事情或者从听的故事、看的动画片中留下了狗非常凶狠的印象;也有可能在宝宝玩耍时,成人疏于照顾,宝宝受到过狗的攻击,虽然没伤到宝宝,但他自此以后很害怕;也有些宝宝生来就害怕毛绒绒的动物,见到它们就不舒服,甚至害怕毛绒玩具,有些宝宝甚至连小鸟都怕。

战胜恐惧对策:

1. 家长要为宝宝准备一个毛绒玩具。可以是小狗、小熊、小兔子等动物造型的,然后让宝宝触摸,虽然这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但有的宝宝仍是不敢动,妈妈要亲自摸摸小动物,并鼓励宝宝去摸,这样可锻炼宝宝的触觉能力。

2. 确定宝宝害怕的原因。宝宝虽然很小,表达能力不强,但家长还是要尽力和宝宝沟通,从宝宝的只言片语中发现宝宝害怕的真实原因。比如宝宝害怕狗抢他的食物、怕猫抓他的脸等等,总之知道的越详细越好。

3. 给宝宝讲解知识。找出狗、猫等动物的照片,给宝宝讲解它们的叫声、吃的食物、习性。比如狗的鼻子很灵、可以帮警察叔叔抓坏人、狗如果摇着尾巴是表示欢迎、狗高兴的时候会围着人转圈等等。并告诉宝宝,人如果不去有意地伤害猫、狗,它们是不会对人进行攻击的。

4. 看有关动物题材的动画片。迪士尼里的许多故事都是有关动物的,比如《小鹿斑比》《三只小猪》《一百零一只狗》等等,让宝宝看看,可减轻宝宝对动物的恐惧心理。如果能找到小主人公和狗互相帮助的电影就更好。

5. 观察狗、猫。宝宝开始并不敢在近距离观察这些动物,妈妈可以站在阳台上,和宝宝一起从阳台上观察在花园中玩耍着的狗,并讲讲狗的可爱之处。过一段时间后,妈妈就可以带着宝宝到楼下,抱着宝宝看看狗。然后过渡到将宝宝放在地上,让他观看。最后,妈妈带着宝宝一同去靠近一只狗,妈妈摸摸小狗,鼓励宝宝也去摸一摸,哪怕只碰了一下宝宝就缩回手,妈妈也要表扬宝宝。

6. 不要强迫宝宝靠近狗。不要失去耐心,强迫宝宝靠近狗、摸狗,这样会加重宝宝的恐惧心理。而要一步步引导,顺其自然,逐渐让宝宝不再害怕。

7. 当领着宝宝走过一只狗的身边时,妈妈不要提醒他,而要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对宝宝的表现漠然处之。走过去之后,妈妈对宝宝说:“你真棒,现在不怕小狗了。你看,你走过去没有事吧!”让宝宝知道狗没那么可怕。

8. 虽然大多数狗不会对人进行攻击,但要让宝宝知道一些危险的躲避方法:比如当狗追你时,千万不要跑,而应当站着不动。当手中拿着食物时,不要去靠近狗。

怕黑 常见年龄:1~4岁

都都是个3岁的小宝宝,每当天黑下来,他就缠着妈妈,妈妈让他去阳台拿件玩具,他都会害怕,因为阳台光线比较暗。而傍晚妈妈带他下楼去玩,他就会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有时甚至把头埋在妈妈身上,什么都不敢看。

战胜恐惧对策

1. 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影视作品。影视中的一些恐怖镜头,如伴随着黑夜出现的蒙面人、妖魔鬼怪等给孩子造成了“黑夜等于魔鬼”“黑暗都是可怕的”心理定式。

2. 有些动画片有比较吓人的画面,如《睡美人》《白雪公主》,家长最好陪孩子观看这些动画片,对其中的恐怖镜头要正确地解释,及时地进行引导。要讲一讲这些内容是人们特意制作的,世界上没有丑陋的女巫婆。

3. 不要用“关黑屋子”之类的语言吓唬孩子,也不要独自把宝宝一个人放在黑暗的房间中。

4. 成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怕黑的言行。一些年轻的母亲自己怕黑,带孩子走夜路时显得紧张、焦虑不安。成人的这种不安情绪极易感染给孩子,加剧孩子怕黑的心理。

5. 不要给小宝宝讲各种鬼怪的故事,尤其是临睡前不能讲。

6. 告诉宝宝,天黑了,只是太阳躲到另一边去了,所有的东西没有变。

心理分析

对黑暗的恐惧是大多数宝宝经常体验到的一种心理过程。这种恐惧心理大多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想象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程序有直接关系。婴幼儿具有恐惧心理,一般来说不是什么病态,而是一种年龄特点,一种暂时现象。而生活因素也可引发宝宝恐惧,比如父母作为惩罚方式,把宝宝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或是听过多关于鬼怪的童话,或是看过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

怕声音 常见年龄:6个月~2岁

凯凯快1岁了,他的胆子好像越来越小,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会哇哇大哭,有时听到门铃或是电话铃声,也会表现出害怕的神情。前些日子,朋友送宝宝一支玩具的发光手机,宝宝听到声音吓得再也不动它了。凯凯妈妈担心,夏天若是打雷的天气,宝宝更是害怕啦,怎样能减轻宝宝的恐惧心理呢?

战胜恐惧对策

1. 给宝宝买一些发声玩具,如拨浪鼓、摇铃之类的,增强宝宝对声音的承受力。

2. 带着宝宝做一些游戏,比如拿个小鼓来敲(或是碗、锅盖之类的),让宝宝体验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

3. 让宝宝自己按一下门铃,让他明白声音的出处。

4. 给宝宝放些唱片。刚开始,可以先放些柔和的音乐,以后渐渐放一些自然界声音的音乐,如风声、波涛声、流水声等等。

5. 多带宝宝外出,让宝宝了解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同的声音。

6. 当宝宝听到救护车声或是警车声时,要让宝宝看看车子,并对宝宝讲救护车是救病人的,警车是抓坏人的,虽然宝宝可能不理解,但随着他认知能力的增加,会逐渐不再害怕。

心理分析

婴儿在6个月时听觉很敏感,是感觉器官中发育最快的一种知觉。当有巨大或尖锐的声响出现时,会刺激他弱小的神经高度紧张,引起恐惧感。所以宝宝特别害怕鞭炮声或是救护车的警笛声之类的声音。

另外,新奇的刺激也会给宝宝带来恐惧。1岁前的宝宝一般活动的空间很小,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出现了他没有见到过或者是他还没有能力去认识的东西,就会给他带来恐惧感,比如他很少听到的声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与“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帮宝贝战胜成长中的恐惧”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建立规则能让孩子成功
培养完美女孩培养秘籍
应对男孩淘气的三个策略
宝宝对秩序也有敏感期
让宝宝快乐的7个小秘密
家庭教育中不可忽略的13件小事
父母过度教育是育儿大忌
宝宝教育,不宜在人前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
美国礼貌补习班教小孩用餐及沟通
家庭教育“三应三忌”
你想成为哪种妈妈?
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
透析家教背后爸妈谁更难当?
家庭教育中“规矩”不能少
这四句话父母不要轻易说
溺爱型父母培养出霸道的索取者
《法国妈妈育儿经》简介
女孩要精养6岁前很重要
五大“矛盾”养出迷惘孩子
早期教育从娱乐和游戏开始
夫妻吸烟更易生女孩?
教育投资要从宝宝0岁开始
测测宝宝是哪种依恋类型
法国妈妈,的确更胜一筹
四种不同性格宝宝教养法
八大家庭教育让BB受益
父母不设限孩子会更优秀
孩子10岁前不容错过3件事
骄纵的孩子
儿子生命中的头号女人是谁?
好父母应具备九大特征
不分床,对孩子是利还是弊
雪宁:培养孩子的独特气质
孩子被欺负该鼓励他还手吗
糟糕的父女关系,会影响几代人
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你了解新生宝宝吗?
早期教育从母婴交流开始
妈妈教育儿子方式最重要
家长,犯过这些教育通病吗
老人带孩子到底哪儿不好
爸爸们:你希望你的女儿一切都好
5个早教常识父母得了解
浪费奢侈的孩子
2岁宝宝身高体重正常标准
父母要智慧地爱而非溺爱
父女关系,女人生命里的必要成分
警惕:这些游戏暗藏杀机
跟元首学如何培养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