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

2015-11-12

“我儿子现在2岁8个月了,上幼儿园小班,特爱粘人。每次送他去幼儿园他都要哭两下才走,平时也特别粘我。男孩子这样可不好,我该怎么办?”宝宝喜欢粘着妈妈,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问题。对于这些喜欢粘人的孩子,许多妈妈担心孩子会太胆小、过于依恋父母、以后不敢独立……专家表示,0~3岁的孩子适当地粘人并不是坏事,但过于粘人或完全不粘人就应警惕了。

专家分析如何区分孩子是不是粘人

孩子适度粘人属正常

“宝宝粘人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安全地出来,对外界的环境感到恐惧,是正常的表现。”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说。

那么,怎样的“粘”是正常的呢?南宁市兴华文化教育培训学校的首席讲师李铮举例说,孩子上幼儿园时,孩子与妈妈之间的亲密与分离的状态有三种表现:

第一种是适度粘人、健康的分离状况。这类孩子在入园时,面对妈妈的离开,会因舍不得而哭泣,但哭了一会儿后,能很快地融入新的环境和秩序。到了放学时间妈妈来接时,他们会因见到妈妈而非常高兴。李铮解释,这种孩子是健康的,他会在与妈妈分开时出现适度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与妈妈建立亲密关系后的正常表现。

第二种是不粘人、完全分离的状态。他们在入园时,对妈妈的离开感到无所谓,既不哭也不闹,放学后妈妈来接时,孩子再次看到妈妈也不会感到兴奋。在幼儿园期间,这类孩子对事物比较冷漠,对老师的教学也不配合。这类孩子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左右时还不能与妈妈建立起亲密关系,他长大后能与谁建立亲密关系?”李铮说。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家长却错误地认为这类孩子是最乖、最省心的。

最后一种是过于粘人、病态分离的状态。这类孩子在与妈妈分开时老哭个不停,甚至抱着妈妈死不放手。放学后妈妈来接时,孩子看到妈妈也并不高兴,而会埋怨妈妈把自己丢下。这类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粘人的孩子。他们由于出现过多的分离焦虑,而不能在幼儿园里进行日常的活动,因此也是病态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过于粘人家长需反思

何明谦认为,孩子出现过于粘人,并不是孩子的问题,家长更应该把焦点拉到自己的身上审视自己。

家长应该先看看自己给孩子创设的环境否是令他感到安全。这种安全并不是让妈妈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而是要在心灵上让孩子感到安全。如果妈妈在处理事情时反应偏于敏感,如遇事时常惊慌失措,那么这种紧张的情绪和状态很容易让孩子接收到,从而也产生对环境的不信任感和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就比较胆小粘人。因此妈妈在应付孩子过于粘人的问题时,要先看看自己在遇事时是否能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如果不能要做出调整。

让孩子感到环境安全了,就要放开束缚,让孩子多去探索和尝试。何明谦说,孩子在几次尝试成功后,便会暗示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然后认可自己的能力,从而逐渐树立起安全感和自信心。如果孩子去尝试了,却没达到目标,这时妈妈也不应该贬损孩子,反而更要支持。妈妈的爱是培养孩子自信最有力的保证。

另外何明谦表示,家长还应审视自己,是否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与孩子在一起时,只是形式上的陪伴,还是也做到了心灵上的陪伴?

专家建议

孩子爱妈妈才会爱别人

3岁前要建立亲密关系

0~3岁,尤其是1岁半至3岁之间,是培养孩子的依恋关系的敏感期。李铮说,如果一个孩子在3岁前,没有与妈妈形成健康的亲密关系,则不能很好地建立起自身的安全感,从而出现完全不能分离或过于分离两种病态的依恋关系。那么,孩子在3岁前,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

李铮认为,要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亲密关系基础,妈妈应该在孩子3岁前全身心地呵护、照顾孩子。如果不能做到,也要保证每天有2小时陪伴、照顾孩子。“孩子在3岁前,千万不要完全丢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带。而如果妈妈必须与孩子分离,在孩子3岁前分离最好不要超过3天,6岁前不要超过一个星期。”李铮说。如果孩子与妈妈分开的时间长了,其本来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可能会中断。而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只有与妈妈的爱连接上了,才能去爱别人。

帮孩子重建安全感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以上两种病态的依恋关系,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李铮表示,对过于粘妈妈的孩子,首先妈妈应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当孩子粘着你时,不要把孩子推开,也不要赶紧躲得远远的,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

其次,妈妈要时常告诉孩子:“妈妈是爱你的,妈妈不会抛弃你。”千万别拿“妈妈不要你了”“真想把你塞回肚子里去”这些话来逗孩子或吓唬孩子,这些话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更加流失。

再次,当妈妈离开孩子时,最好能明确而形象地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会回来,比如“当这根短的时针指到4时,妈妈就回来了”,或者“宝宝每天早上睡一觉就在日历上打一个小勾,当小勾填满到20这个数字时,妈妈就回来了”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回来的承诺应该准时兑现,并且做到全家的承诺一致。如果承诺没有兑现,孩子会感到自己被骗,而逐渐丧失安全感。

最后,应该在教育之初就教导孩子要爱父母和孝顺父母,而非只关注自己的需要,让孩子懂得爱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才去爱的。在这方面,国学的经典教育可以发挥作用。如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能给孩子获得更多的力量去爱父母,让孩子因爱父母而懂得体谅、孝顺父母,而非因恐惧父母的离开而孝顺父母。最关键的是,孩子《弟子规》的学习,不是单独拿出来要求孩子做到,而是父母先做到,老师先做到,让孩子从榜样的身上去学习,所以中国的古语说得好:“言教讼,身教从”。

“而对于冷漠、完全不粘人的孩子,家长也要警惕,不能认为这样的孩子乖,让大人没负担,就认为是好的。”李铮说。对待这样的孩子,妈妈应给予更多的肢体爱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并做到与孩子多交流,让他能在妈妈面前说出自己的心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与“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孩子粘人源于缺乏安全感”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五误区让宝宝"爱放弃"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误用奖赏教育惯坏孩子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