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

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

2015-11-11

三岁以前,是孩子大脑情绪发育的关键期,因此与最亲密的人建立依附关系,学习、环境的影响,都是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基石。正视孩子的感觉,明白他的需要和情绪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各阶段宝宝情绪发展

在医院的育婴室里,刚出生数天的婴儿,只要有一个宝宝发出哭声,其它宝宝也会跟着哭,这种伴哭的现象正是一种与他人共鸣能力发展的开始,此时也许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但逐渐会成为孩子的同理心发展基础,在宝宝还不会说话时,只能尽其所能的用“嗯嗯”、“呜呜”,或用舞动四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果得不到响应,只好发出那令妈咪紧张的哭声,哭声中可能就隐含着惊吓、生气、不舒服、饿了或病了……等涵意,其实就是宝宝情绪发展的第一步呢!

宝宝出生时大都拥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因此在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就对说话声有反应,对人脸特别注意。二个月左右,当父母亲近他或满足某种需求时便会发出微笑。四个月时大概就有认生的能力了,会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半岁以后,宝宝的情绪活动会有很明显的转变,开始依恋环境中特定人物,妈妈、爸爸、奶奶甚至是保姆。

满一岁时,这样的依恋将达到一个高峰,这时妈妈的出现会给婴儿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当妈妈离开自己时,他可能会用哭泣的方式,吸引妈妈回到他身边,但是如果长期给保母或奶奶照顾的宝宝,并没有与爸爸、妈妈建立这份依恋感,当妈妈、爸爸出现时,孩子反而会产生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哭闹。

二岁时,孩子开始有违抗父母要求和指挥别人欲望出现,情绪表达形式也更为复杂化,此时“不要”很容易成为宝宝的口头禅,“摇头”像是反射动作似的随时出现,让父母极为头痛,但也同时宝宝开始会关心和爱护其它人,开始发展社会性,当他看到妈妈难过时,会主动过来抱抱,如果有同伴哭,甚至会学妈妈去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同伴。

三岁前大脑情绪发育关键期

三岁以前,是孩子大脑情绪发育的关键期,虽然每个孩子与生俱来就拥有自己独特的情绪性格,但与最亲密的人建立依附关系,学习、环境的影响,都将成为孩子情绪发展的重要基石,父母亲或保母必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引导角色。藉由与孩子的互动,启动孩子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并且得以稳定发展,才能逐渐呈现稳定的人格。所以正视孩子的感觉,明白孩子的需要和情绪的发展,给予适当的正确引导,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是非常有帮助的。

然而,三岁以前孩子的情绪却最容易被大人忽略,孩子会闹情绪,一定是有某种原因的,没经验的父母可能手忙脚乱,有经验的父母却又太容易仗着自己的经验下定论,忽略了孩子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果孩子只是饿了、累了,或生病不舒服还容易猜测,但如果与发展阶段有关,可能因语言能力的限制,无法说清楚自己的需要,感到挫折而闹情绪,父母又无法解读,很可能就会导致孩子畏缩、磨牙、口吃、尿床、咬手指头、哭闹、打人、咬人、破坏东西等行为跟随着出现,这时候父母可能真的要伤透脑筋了。

所以当孩子有不寻常的情绪反应或不正常的哭闹情形出现时,父母必须用心的去探讨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可以请教医师或专家!预防胜于治疗,总比问题变得更严重时再来导正,来的轻松多了。

以身作则做好情绪管理

在协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情绪,拥有良好的“EQ”前,父母必须先拥有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现不当情绪反应之际,自己也跟着发怒,尤其当自己的工作忙碌或压力沉重时,孩子的哭闹声常会成为导火线,让父母把一肚子的怒火,发泄在无辜的孩子身上,也让孩子莫名奇妙成为“受气包”,如果父母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能期待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发展?长期下来,孩子的火爆脾气自然就被训练出来了,那可不是遗传,是“传染”呢!

所以当面对闹情绪的孩子时,父母必须先检视自己是否能平静的协助孩子处理?是否能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并先接纳他的情绪,再来解决问题。如果自己无能为力,应寻求家人的协助,千万别把事情越搞越糟。

培养稳定的情绪,可以让自己更成熟、家庭更和谐,让孩子拥有更好的表现,即使是不容易,只要耐心的去执行,相信用心的父母们终会尝到甜美的成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中班阅读活动《啪啦啪啦嘭》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培养孩子健康生活的好情绪”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解析三大育儿“慢”养攻略
镜子镜子谁是最可爱的宝宝?
宝宝双语教育的4大误区
周末请让你的孩子喘口气儿
别老说“不要你了”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几个细节
五种“特色妈妈”千万不要做!
有趣的各星座BB挨批评反应
5种游戏方式逗宝宝很危险
让孩子做“不听话”的小朋友
家庭教育存在的极端问题
全职奶爸“炮轰”天价早教!
中国宝宝最欠缺的早教是什么?
情绪管理优质父母的第一堂课
拼养孩子有风险需谨慎
人前教子不利孩子自尊心
“穷养儿,富养女”OUT了吗?
别陷入这3个早教误区
血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家庭游戏中的感统训练
激励让孩子更优秀
让孩子“窒息”的三种爱
别让夫妻教养不同调伤了孩子
冷嘲热讽比打孩子更暴力
王菲:父母为什么需要学习?
教育孩子的6种错误态度
书法家王羲之劝子于学
常打孩子阻碍儿童智商发展
有一种伤害叫“无微不至”
注意!五种亲子关系害苦孩子
母爱或影响孩子恋爱心理
幼儿情商教育3大误区
切勿盲目跟风早教时尚
80后父母多陷养育焦虑
李开复:“给家长的育儿妙方”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少儿英语并非“上班”越早越好
当着孩子面能不能吵架?
切忌:这些育儿“高频率语句”
育儿课堂:少夸孩子你真棒
向犹太妈妈学习智慧育儿经
父母4种行为,孩子伤不起!
看看你的宝宝是不是超常儿童?
你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国外大亨对孩子的“苛求”
智力,在宝宝的指尖上跳舞
莫把早教变成对宝宝的早虐
童趣:人生起跑线的着力点
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父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