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2015-11-05

一、什么是口欲期?

“口欲期”的概念: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B超检查,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二、口欲期宝宝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宝宝神经发育的顺序是从中心向外围开始,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这段时间,如果他吃饱了,玩够了,睡足了,他仍然要吃手,可以让他尽情的吃,以满足他认知的欲望。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还可用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咬咬乐、磨牙环做替代品,这样既满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三、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脚丫,长大后出现贪吃,抽烟,喝酒,饶舌,唠叨等现象。突然中断哺乳,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由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并进一步发展为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统计,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吮指习惯:一般认为,在2岁以前的吮指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但如果这个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吮指时,将手指放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颌,在此基础上可继发伸舌习惯,又加重开颌程度。由于吮指时颊肌收缩,口腔内气压降低,而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牙反颌。

2、咬物习惯:多见咬铅笔、指甲,还可见咬衣角、被角、枕角等。因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常形成该部位的小开颌。有些患儿咬衣物时习惯用前牙咬住而用手抓紧向前用力拉扯,可使上前牙唇向倾斜而造成前牙深覆盖。

3、咬唇习惯:咬唇多发生在6到15岁之间。咬下唇时,下唇处于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的压力及对下前牙唇侧的压力使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移位出现牙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呈拥挤状态,在上下前牙之间形成深覆盖。患者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咬上唇所产生的异常压力及形成错颌畸形的机制与咬下唇正好相反,容易造成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前牙反颌下颌前突及近中错颌等畸形。

4、舔牙习惯: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舔牙习惯。舔牙习惯可增大舌肌对牙齿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齿倾斜,出现牙间隙,严重时形成反颌。如果同时舔上下牙则形成双颌前突。

5、吐舌习惯:吐舌习惯的危害大多是引起开颌畸形,有时因舌肌对切牙舌侧的压力增大,可造成前牙唇倾并出现散在间隙。吐舌习惯常伴有下颌前伸动作,故除因舌肌的垂直压力造成前牙开颌外,也可形成下颌前突。

6、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大多是由于一侧后牙有深龋或有残冠、残根,甚至有缺失牙,影响了该侧的正常咀嚼,患儿习惯用健侧咀嚼食物,日久形成偏侧咀嚼习惯。由于偏侧咀嚼,下颌向健侧偏移,牙弓向健侧旋转,造成健侧后牙对颌或反颌,下中线也偏向健侧,健侧后牙远中错颌,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7、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儿童在读书或思考问题时经常用手托腮或撑持颊部,睡眠时经常将手、肘或拳,枕在一侧脸下,如此形成习惯,就会障碍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颜面的对称性.

儿童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得不到心理满足引起的。除了在婴儿“口欲”敏感期应予以满足外,还应对儿童多拥抱、抚摸、引逗、亲昵等,母乳喂养,母亲的微笑和照顾,可使婴儿产生愉快和安全感,也可预防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果已形成了口腔不良习惯,尽可能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忌粗暴简单的制止、恐吓、甚至打骂,以免引起小儿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而一味反复的提醒,则是等同于反复的强调注意,会引起小儿的紧张和焦虑,更难以戒除不良习惯;此时,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其它让其感兴趣的事情或户外活动分散对不良习惯的依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与“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还看
猜你喜欢
家教:别用物欲淹没孩子
爱孩子要敢于说“不”
如何教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让孩子跟你亲的小妙招
把BB谎言变成智慧的四策略
宝宝太“兴奋”也是问题
假期孩子如何过最划算
早期教育需遵偱的五大原则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八种做法会让孩子成绩差
不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粘人
齐常才:如何有效亲子沟通
孩子在家上学能否hold住?
语言暴力宝宝快乐的杀手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妈妈态度决定BB大部分性格
和执拗宝宝交流的5个技巧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爸爸如何成为“故事大王”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别让孩子成为“草莓族”
如何有效让BB听话又有主见
宝宝犯错教你10招巧妙惩罚
如何成为宝宝最爱的父母
《妈妈,请这样爱我》连载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孩子受欺负为什么不跟家长说
孩子学英文重在沟通先行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助你亲手“打造”聪明宝宝
解密:你的BB为什么要撒谎
如何帮助半岁宝宝树立自信
韩国父母推崇"自然育儿法"
“80后”父母的个性育儿经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中西教育目的有何不同?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教育BB哪些话不能说?
儿时抢一步长大误孩子一生
苏洵教子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