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十要诀送给新爸妈 不用完全按部就班-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新生儿百科 >新生儿护理 >育婴十要诀送给新爸妈 不用完全按部就班

育婴十要诀送给新爸妈 不用完全按部就班

2017-08-24

虽然生长发育有着“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等一般规律,但家长更应该意识到,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特定的发育时间表,并不会完全按部就班。

1、会吃能睡身体棒

吃和睡,是宝宝出生后首先要学会的“本领”。婴儿应该建立相对稳定的睡眠规律,这通常是在出生2—3个月内,通过和妈妈一起生活逐渐形成。新妈妈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婴儿应该在晚上9点以前入睡;不足3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应达15—16小时;而3个月以后的宝宝每天睡眠时间要达12—13小时。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对稳定的哺育规律,婴儿最好每隔2—3小时喝一次奶,也就是说每天喝奶次数要达到8至12次。

如果婴儿表现出烦躁不安,而父母筋疲力尽,说明这时候并不是喂奶或睡觉的“正确时间”。此时,父母不要刻意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一些工具也有利于安抚孩子,比如转动缓慢、声音柔和的床铃等。

2、开辟安全育儿区

家有小生命,安全恐怕是所有大人最关心的问题了。事实上,家庭安全护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家里开辟一块理想的“安全育儿区”,在这里给宝宝换衣服、尿布时,不用担心磕碰、污染等问题,还可以把宝宝常用的物品、用具等放在附近,以方便寻找。

家长要格外关注以下几点:第一,给婴儿换尿布的台子要大一点,地方不能过高,以防父母意外将婴儿跌伤。第二,婴儿洗澡室温以24℃—26℃为佳,水温不宜过热,家长的动作要轻柔而迅速,澡盆必须清洁消毒,向澡盆中倒水的顺序应该是先冷后热,以免烫伤婴儿,澡盆必须经常放到室外晾晒。第三,护理婴儿时,至少要保证视线或手有一样不离开婴儿。

3、同室分床更独立

宝宝要不要和父母同睡,是年轻父母们经常讨论的话题。虽然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多数育儿专家并不推荐小婴儿和父母同睡,这是因为不仅父母容易吵醒婴儿,而且成人呼吸的二氧化碳量大,容易让孩子呼吸污浊空气。更严重的是,如果家长睡着之后压到孩子,很容易引起婴儿窒息、甚至婴儿猝死。

因此,新生儿应有自己的床铺,但是要与父母在同一房间,即“分床不分室”。婴儿床应该足够大,并且不能太软,否则不利于孩子骨骼的发育。睡觉时父母应将还不会翻身的小婴儿包裹好,但宝宝的手和手臂要可以自如活动。宝宝学会翻身后,床要大到足够他们移动,但是周围要做好安全措施以防婴儿跌落。

4、自娱自乐添开心

很多父母特别害怕“离开”宝宝,其实,让宝宝懂得自我寻找娱乐,是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突破。虽然婴儿需要全天候看护,但家长也要给他们独自玩耍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宝宝自己会想办法对抗寂寞,过分关心,只会阻碍他自我发展及学习新事物的机会。父母要做的,是制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大人的监控和观察下,鼓励宝宝自我玩耍,比如孩子睡醒后,不要马上抱着他走动、玩乐,可以留给宝宝一点“个人时间”,看看他自己想做点儿什么。这短暂的“冷却”时间,能让看护人员稍微休息片刻,也让婴儿有机会自得其乐,学习如何独自“打发时间”,得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5、切忌与人比发育

“我家宝宝会抬头了”、“我家宝宝长牙了”……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凑在一起“比较”各家的孩子。虽然生长发育有着“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等一般规律,但家长更应该意识到,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特定的发育时间表,并不会完全按部就班。

因此,家长实在没必要拿自家孩子和别人的比较,而是应该为宝宝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并且仔细观察他们的成长变化,摸清专属于自己宝宝的“成长轨迹”,比如,我的宝宝身体比较强壮,协调性不错,但开口发声和说话较晚;我的孩子可能很早就开始走路,但个子长得小。如果孩子与同龄儿相比差异太大,则可以向儿科医生咨询。

6、视听锻炼最重要

6个月以前,婴儿都处在发育的基础阶段,父母应该理解并遵循这一“自然”过程。比如,两个月大的新生儿只能看到视线20—25厘米以内的物体、分辨黑白两色,对触碰的物体并不会有切实的感受。如果跳过基础发育的必要步骤,会对孩子的感官发育等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将粗线条的物体放在婴儿床上方,让他跟着看,慢慢刺激视觉发育,逐渐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吸引他;3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喜欢聆听音乐和妈妈的声音,在给他换尿布、洗澡时,可以对他唱歌或说话,这些语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睡觉时,也可以放些柔和的摇篮曲帮他放松。

7、“开发”过早伤孩子

激烈的社会竞争,让越来越多的父母高喊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很多刚刚有了孩子的父母,就开始热衷于“开发”和“教育”他们的孩子,似乎这样孩子就能“领先一步”。

但需要提醒的是,婴儿——特别是还不满3个月大的新生儿,他们是一天一天慢慢长大的,这一过程通常无法通过人为加快。而早期教育、智力开发等,并不等于要让孩子早认字、早读书和早学习。婴幼儿阶段,家长更应该引发孩子的探索行为和认识世界的能力,逐渐促进孩子在大运动、精细动作、情绪、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比如,通过让宝宝抓握自己的手指、摸不同材质的玩具等,练习触觉和运动能力。拔苗助长,只会让宝宝无助、家长焦虑。

8、一起玩耍促亲密

婴儿出生后到1岁,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黄金期”。不能误以为这么小的婴儿只是需要睡觉吃奶,不需要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一方面,要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哺乳、洗澡的时候,眼睛一定要看着孩子,和他目光交流。此外,宝宝对触摸格外有反应,尤其是哭闹时,抚摸可以让他知道有人在关心他。另一方面,要陪婴儿一起玩耍。这既是孩子的天性,也能促进身体和大脑发育,掌握各种能力。家长可以带着宝宝认识各种物品、颜色;把玩具放在宝宝手边引诱他去抓握;用不同的表情吸引宝宝,让他试着观察和模仿等。

9、关爱妈妈少抑郁

很多妈妈分娩后,会有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包括担心婴儿的安全、新生儿不好照料、身体不适,以及激素水平改变等。因此,保持身心平和,对新妈妈非常重要。

首先,不要把全家所有人的精力都单纯放在宝宝身上。家人,特别是爸爸,要多给妈妈鼓励和支持。其次,大量进补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甚至焦虑,多吃新鲜的蔬果、多喝温开水更有利于调整身心状态。最后,别要求自己24小时“全职”,要适当休息、调整和倾诉。

10、新手爸爸多参与

现代家庭中,我们越来越强调爸爸的作用。照料新生儿也不例外,爸爸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哄宝宝、换尿布、给宝宝洗澡、带他到户外活动等,都是爸爸可以胜任的工作。

爸爸特有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激起孩子对外界的兴趣,鼓励他们探索外部世界;而且孩子会在爸爸的引导下,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要知道,建立亲密关系的“黄金期”一去不复返,新爸爸们可以通过游戏、玩具等和宝宝互动,消除“婴儿很难照料”的恐惧心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阅读活动《我幸运的一天》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与“育婴十要诀送给新爸妈 不用完全按部就班”相关文章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新生儿黄疸是
新生儿基本护理如何照顾新生儿
新生儿脐带怎么消毒新儿脐带护理
新生儿冬天如何照顾新生儿如何快
新生儿到底需不需要嗮太阳原来还
看过“育婴十要诀送给新爸妈 不用完全按部就班”还看
剃胎毛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不睡觉怎么办
如何给宝宝修剪指甲
新生儿睡觉打嗝
猜你喜欢
新生宝宝的常见疾病大盘点《中》
肺炎患儿的基本护理常识
新生宝宝产伤的因素与护理技巧(
秋季宝宝患急性肾炎的原因及应对
宝宝越治越重的腹泻该如何治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治疗方
新生宝宝发热时的降温缓解方法
新生儿破伤风的表现症状及诊断治
新生儿出生后的异常表现症状及应
秋季宝宝患腹泻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导致新生宝宝呕吐的常见原因(下
小儿艾滋病的表现症状及防治方法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预防的5大重点
新生宝宝患鹅口疮的病因i防治措
新生宝宝容易患的疾病有哪些?
秋季宝宝患疟疾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新生儿溶血病的突发症状及防治方
新生宝宝败血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新生宝宝产伤的因素与护理技巧(
新生儿疱疹症状的预测及预防方法
新生宝宝溶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的各种疾病及分类《下》
宝宝过敏性结膜炎的原因及治疗方
新生宝宝常见皮肤疾病的护理及防
新生宝宝禁忌使用的药物及护理注
秋季宝宝患气管炎的原因及应对方
新生宝宝肠病毒疾病的防治方法(
新生宝宝常见的眼科疾病及防治措
新生儿硬肿病护理时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脑膜炎的表现症状及原因
新生宝宝患乙肝时治疗的注意事项
新生宝宝常见皮肤疾病的护理及防
新生宝宝常见的8大疾病盘点(5
新生儿脱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新生宝宝常见的眼科疾病及防治措
新生宝宝肠病毒疾病的防治方法(
新生宝宝的常见疾病大盘点《下》
解密宝宝出湿疹的原因
秋季宝宝患鼻炎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及原
新生宝宝常见皮肤疾病的护理及防
新生儿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新生宝宝常见的8大疾病盘点(7
早产宝宝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治疗方
宝宝湿疹的常见症状表现
新生宝宝常见皮肤疾病的护理及防
新生宝宝的肺炎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生宝宝常见的8大疾病盘点(6
新生宝宝常见的眼科疾病及防治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