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妈妈在生宝宝前没上过准妈妈课堂,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也全托付给老人或者保姆,而传统的老人都会认为坐月子都应该门窗紧闭连窗帘都要拉上,把家里搞得很暗,生怕宝宝被声音和光刺激吓着了每天只要给宝宝喂好奶就万事大吉了。在昏暗的光线下,宝宝是否出了黄疸了都很难察觉,许多宝宝在满月那天,被家中来的客人发现有黄疸才抱去看医生,还有的年轻妈妈,听人说黄疸是由母乳喂养所引起的。就马上停止哺乳,希望这样能减轻症状,殊不知宝宝此时最需要的就是母亲的乳汁。
那么如何判断和识别新生儿黄疸,以及黄疸儿是否应该坚持母乳喂养,让与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孩子的皮肤呈柠檬黄或胡萝卜黄,都应该是病理性黄疸。可在自然光线下进一步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类型生理性黄疸
一般情况下,大约有50%~60%的足月新生宝宝和80%以上的早产宝宝,在出生后2~3天就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在4~5天达到高峰,一般表现比较轻微,仅有皮肤和巩膜(白眼球部分)轻微发黄。宝宝的全身状态通常较好,每天照样能吃能喝,精神活泼,2周左右黄疸就会自行消退。当然,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一般也不会超过3~4周,延迟喂奶(开奶晚)、呕吐、出生时及出生后缺氧、寒冷、胎粪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某种疾病而引发的黄疸,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常见的有新生儿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胆道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新生儿败血症等。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但如果没有及时诊治,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母乳性黄疸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只要宝宝其它方面都健康正常,那么黄疸只是短时间而且无害的,母乳所产生的黄疸大约会在1~3个月内完全消失。如果宝宝的黄疸是由于某些健康问题造成,那你就更应该继续哺乳,你的母乳对宝宝来说非常宝贵,黄疸有时会让宝宝睡得比较多,不大喜欢吃奶,你可能必须唤醒他鼓励他多吃奶,并确保哺乳姿势正确,宝宝吸吮始终有效。
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研究发现,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胆红素的浓度往往比人工喂养的要高,因此发生黄疸的时间比较长,往往7~8天达到高峰,20天左右或更长时间才能消退,这种黄疸被称为母乳性黄疸。发生这类黄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不会引起大脑损伤,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处理,根据目前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中脂肪酸浓度较高,抑制对胆红素的排泄有关,而真正的母乳性黄疸发生率仅占母乳喂养儿的1%~2%。
那么如何区分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呢?如果您的孩子黄疸的表现基本与母乳性黄疸相似,精神好,吃奶好,就不必过分焦虑,只有当黄疸特别严重的时候,以及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时,该考虑病理性黄疸。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有专业人员帮助,正确区分母乳性和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多因血型不合或感染等因素引起,黄疸多在24小时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孩子一般情况不好,可出现嗜睡、食欲下降、抽搐等现象,这是因为过高的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造成脑细胞损害,后果较为严重。但是,一般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很低,新妈妈不必为此过分紧张。
早哺乳可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黄疸的形成是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高低直接关联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越高则黄疸越重,反之则轻。尽管新生儿于生后3~4天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但超过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黄疸,即病理性黄疸,将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很是不利。
期哺乳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是预防病理性黄疸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由于新生儿肝脏生成胆红素多,所生成的胆红素主要经肠道排泄。如果新生儿排便和排便次数多,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可粪便排出。反之,如果胎便排出延迟,排便次数少,量小,则使肠道胆红素大量经肠肝循环又返回肝脏和血液,从而造成高胆红素血症而加重黄疸。
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从临床观察来看,正常新生儿出生10~12小时即初次排便,3~4天开始排黄便。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新生儿的这一规律与是否早期哺乳及哺乳次数有关,如果能尽早开奶,并且每日哺乳不少于8次。频繁有效地哺乳不仅可促进乳汁分泌,而且增加新生儿母乳摄入量,还可通过吸吮反射促进肠蠕动,使胎便顺利排出。肠道内胆红素排出增多,减少小肠重吸收胆红素,这样就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防止黄疸过重而引起病理性过程,所以产后要尽早实施哺乳,采取不定时按需哺乳的方法,每天哺乳次数不少于8次,并注意观察新生儿初次排便时间和排黄便时间。
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对宝宝来说是无害的,而通常的治疗手段却会干扰正常的母乳喂养。因此,医护人员和父母们应该注意治疗可能会带来比疾病本身更大的问题。
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原理和方法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因为新生儿不需要那么多的红血球,红血球被破坏的代谢产物就是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太高,即“高胆红素症”,会引起黄疸,一般黄疸分为直接型与间接型。直接型的黄疸主要是肝脏胆道的问题,因为感染造成肝脏功能有问题,或者肝、胆道有先天性异常都会导致黄疸升高;间接型的黄疸是由于红血球破坏过多,使胆红素太高,这可能会造成脑部核黄疸,所以都需注意。
目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多数是采用照光治疗。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而照光对肝功能并没有影响,等到宝宝的肝脏成熟后,能够自己处理胆红素时,才算达到正常状态。
但是照光后仍无法改善的宝宝,必须以药物或换血来治疗。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如果黄疸是由于胆道闭锁所形成的,就需要用手术治疗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中医认为,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染情况,发现黄染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染色泽变化以了解胎黄的进退。
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上一篇:6个月宝宝练习手眼协调训练
下一篇:新手爸妈应该怎样保护好宝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