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育儿百科 > 孕期百科 >孕期保健 >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

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

2016-10-10

不少妈妈怀孕后,随着肚子越来越大,身体其余部位似乎也跟着发胖了。这让一些妈妈纠结不已,毕竟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审美观横行的年代,产后恢复苗条的身材也是爱美孕妈梦寐以求的,但是体重增长太多无疑会增加恢复的难度。

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1

胖了固然不好,但是瘦了也有风险。如果孕妈妈怀上了以后,发现整个孕期下来反而变瘦了,或者是体重增长得很少,这就让人不免担心起肚里的宝宝来。胎儿的营养能跟上吗?

一、孕期体重的增加及其构成

首先,我们要清楚怀孕增加的这些体重是要干嘛的:孕期增加的体重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妊娠产物,包括胎儿、胎盘和羊水;二是母体组织的增长,包括血液核细胞外液的增加、子宫和乳腺的发育及母体为泌乳而储备的脂肪等。

不限制饮食的健康孕妇体重增长范围一般为10~12.5kg,这是一个平均值,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有谁能正好是这个数。怀孕后孕妇体重应该增加多少,要看你怀孕前有多重。

1.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推荐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

孕前的体重和身高不同,孕期的体重增长也有较大变动。一般而言,孕前消瘦者孕期增重相应较正常体重妇女稍高,超重和肥胖妇女孕期增重相应低。

体重指数(BMI)反映的是你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其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2.根据孕前体重、受孕年龄、是否哺乳或是否双胎推荐孕期增重。

①孕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以7~8kg为宜,孕后20周,每周体重增加不得超过0.3kg。

②孕前体重正常的女性孕期增重的适宜值为12.5kg,孕后20周,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4kg。

③青春期怀孕或孕前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的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的目标值为14~15kg,孕后20周,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5kg。

④双胎妊娠女性孕期体重增加目标为18kg,孕后20周,每周增加体重约为0.65kg。

二、怎样才能长胎不长肉?

要做到长胎不长肉,必须要合理地饮食,并且进行合理的锻炼。记住:孕妇每天大约需要2500卡能量。合理的饮食包括各大类食品。

1.大约15%~20%的热量要从蛋白质中获得,比如肉、鱼、蛋和豆类。

2.大约25%~30%的热量要从脂肪类食物中获得,比如黄油和奶酪,以及油类和坚果(脂肪)。

3.大约55%~65%的热量(最大的部分)来源于大米、面条、面包、土豆和其他谷物(碳水化合物)。

不过,由于孕妇的体重情况不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操作起来也要有侧重点。比如如果孕妇偏重,就要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在“不长肉”方面多下工夫;如果孕妇偏轻,则必须多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增长优质脂肪,在“长胎”方面多花精力。

三、孕妇体重偏重:侧重“不长肉”

超重和怀孕会增加发生先兆子痫和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在超重20%的时候。超重也会使宝宝成为巨大儿的几率增加,需进行剖腹产手术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更何况,产后瘦身也会有更大的难度。

1.向医生咨询怎样才能吃得有营养,以便确保孕妇在不增长过多体重的同时,仍能保证孕妈和宝宝的身心健康。

2.坚持饮食正常、均衡,减少饼干、蛋糕、糖果和冰激凌等营养价值低、血糖生成指数高,会升高你血糖水平的食物。

3.每天都坚持运动,改善体质。准妈妈坚持运动有助于降低生巨大儿的风险。不过,运动也要适量适度,先从低强度的运动练起,比如散步、游泳,或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四、孕妇体重偏轻:侧重要“长胎”

体重偏轻的女性往往会吃很多低卡路里的食物,而准妈妈应该吃含健康脂类,并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食物,不是什么东西都吃脱脂的。如何让体重偏轻的孕妇更好地增加营养以满足胎儿成长的需要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孕期通常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孕妈不妨多试试蛋白质丰富的零食。

2.坚持每天吃早饭。来个煎的或煮的鸡蛋,再喝杯牛奶,获取更多的蛋白质。

3.每天吃一把坚果,补充蛋白质和(优质)脂肪。

4.正餐之间吃两三次零食。选择酸奶(富含蛋白质和钙)、干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或者果粒酸奶饮料(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和矿物质)。

5.用含维生素C或β胡萝卜素(一种抗氧化剂)的果汁来代替碳酸饮料。柚子汁、橙汁、木瓜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汁里有很多β胡萝卜素。

由于超重的准妈妈体内脂肪中存有额外的卡路里,所以,在宝宝发育的同时,你的体重保持不变,或者甚至减轻一点,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切记不要盲目减肥。由于减少热量的摄入影响你的宝宝获得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怀孕期间减肥是不合时宜的。

五、孕期各阶段合理饮食

孕早期(0~3个月)

控制体重的饮食要点:由于早孕反应带来的恶心、呕吐、食欲不佳,因此,此阶段对营养的要求不是十分的严格,以能进食为首要原则。

1、以自己喜好为前提,让美味和舒适成为决定因素,在健康饮食范围内选择吸引你的食物,数量不要求很多,鼓励食物多样化。

2、避免油腻、辛辣,以及会激发恶心的气味如烹调气味等。

3、饮食清淡易消化,如选择淡味的面食、饼干、米饭、蔬果等。

4、口味可多用酸味或凉拌菜,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食欲。

5、少量多餐防止空胃。在两餐之间喝饮料,用餐不喝。不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品。

孕中期(4~6个月)

控制体重的饮食要点:食物品种及数量都应增加,千万不要因孕早期体重没增加而不加节制地进食。

1、每日谷类400~500克(谷类适当选择杂粮如小米、玉米、麦片)。豆制品50克,肉禽蛋鱼100~150克,动物肝及动物血(每周1~2次,每次50~100克),蔬菜500克(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牛奶250ml。

2、每日比以前增加300千卡的热量。换成真正的食物:50克米+30克瘦肉+200ml牛奶,或者40克米+鸡蛋1只+19克奶粉,或者40克米+鱼80克+135克苹果。

3、孕中期对钙的需求大量增加,经常食用虾皮、海带、紫菜等含钙、碘丰富的食物。

孕晚期(7~9个月)

控制体重的饮食要点:谷物摄取量不变,蛋白质摄取增加。

1、谷类400~500克,肉禽蛋鱼增至150~200克,每周2次动物肝或动物血,牛奶500ml 。

2、由于胎儿较前增大,宜少食多餐减轻胃部饱胀感,有水肿高血压的孕妇要控制食盐摄入量。

六、控制孕期体重具体方法

1、写饮食日记:记录每天早、中、晚餐的饮食内容,反省自己是否吃进不该吃的东西。

2、每天称体重:可不断提醒自己应该注意饮食内容,以免吃进过量食物。

3、饮食过量时隔天节食:有时不小心贪吃,也不必过于自责,建议不妨减少第二天的饮食量,而且以吃清淡食物为宜。

4、了解食物卡路里量:了解食物的卡路里量,从而控制热量的摄取。

5、想着要为产后瘦身做准备:从怀孕开始,时时警愓自己,千万不要增肥过度,产后陷入减肥深渊中,对自己和宝宝都不好。

6、戒掉垃圾零食:逛超市或菜场时,只买必需和计划中的食物,克制购买垃圾零食的冲动。

7、老公帮忙把关:请老公每天确认准妈妈的体重数字,为老婆的体重严格把关。

8、科学合理的膳食和运动计划: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在医生的指点下制定并严格遵照执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与“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相关文章
如何控制怀孕期间饥饿感?
孕期营养怎么保证孕期怎么吃比较
怀孕期间症状怀孕期间注意事项
孕妈妈冬季要如何养生?
孕期吃红枣补血别和葱搭配
看过“孕妈必知 长胎不长肉的秘诀”还看
孕期防辐射
孕妇防辐射
如何减少孕吐
孕5月营养需求
DHA对孕妇的作用
猜你喜欢
喂牛奶的注意事项
婴儿奶粉的月食量超过标准
配方奶袋装与罐装,区别在哪儿?
新生儿期易发生哪些疾病
怎样防止新生儿发生意外事故
新生儿高热的家庭护理方法
新生儿为什么不能用氯霉素
新生儿窒息的表现及预防
甜奶粉是将牛奶水分去掉
婴儿因吸进空气而感到不适
我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
给新生儿拍照应注意的事项
10大混合喂养常见的问题
喂奶时乳母用药为什么要慎重?
婴儿生后42天要进行检查
人工喂养宝宝的缺点有哪些?
婴儿配方奶里配什么最好
给新生儿定时喂奶不可取
新生儿期哪些因素会影响智力发育
最要紧是坚持喂养同一种奶粉
新生儿过冬“三注意”
宝宝不宜穿松紧带裤子
重度过敏是很容易发现的
新生儿的居室应具备什么条件最好
关注新生儿宝宝的另类饥饿
新生儿的眼保护
新妈咪,你会抱小宝宝吗
影响新生儿活动的主要因素
婴儿配方食品不许添加食用香精
正确使用奶瓶喂奶有学问
免疫球蛋白:活性成分有多少?
新生儿脐带脱落前应注意什么
新生儿护理常见误区
新生儿的宝宝不宜抱着睡
小妙招预防应对宝宝打嗝
新生儿慎用红霉素
新生儿发热忌使用退热药
母奶不足需加其他代乳食品
宝宝常腹泻,发育会迟缓
新生儿常见的意外伤害
不要把超重婴儿当胖娃娃养
新生儿保健要点
新生宝宝重点保护区小肚脐
保护好新宝宝娇嫩的头
奶具可在洗碗机内洗刷和消毒
新生宝宝最怕使用风油精
早产儿对营养的特殊需求
新生儿忌用哪些药?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晨吐是缺乏水和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