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活动前,我先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设计活动时,我围绕幼儿诗歌学习的形式经验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这首散文诗较长,从便于幼儿理解、记忆的角度出发,我选取了其中的三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作为教学内容;基于幼儿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的特点,我带孩子们走进春天的小花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与发现看得见、看不见的东西,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不可或缺的铺垫,以便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从已有经验谈起,逐步从用口头语言表达转换到用文学语言表达。
活动一
目标:
1.在观察和认识春天花园里各种生物的基础上,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句和意境。
2.在欣赏的基础上理解散文诗的结构线索“花园里看得到的是……”“花园里看不到的是……”“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以及重复句式“还有……还有……”“这是……这是……”“因为……因为……”。
3.感受散文诗的语言节奏、韵律和美感,初步尝试运用轻重不同的语气、高低不同的语调、快慢不同的语速朗读文学作品的片段,对朗读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准备:
1.春天,带领幼儿感受小花园的景色,使幼儿对小花园里的生物产生兴趣,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积累经验。
2.根据散文诗内容设计的PPT课件,班得瑞的《迷雾的森林》(MP3音乐),分别贴有“看得到”和“看不到”文字与图片的两块小黑板,幼儿观察花园之后创作的绘画作品。
过程:
一、回顾经验,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在花园里拍摄的照片,激发幼儿学习文学作品的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最喜欢去小花园了,请你们来看看这些照片(播放幼儿在小花园里玩耍的照片),讲一讲我们在小花园里做什么。
2.请幼儿回忆并讲述在小花园里观察到的事物。
师: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
3.请幼儿将自己在花园皇观察时画的作品贴在相应的黑板上,进行分类。
4.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花园里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的是什么。
师:花园里,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1)教师在音乐背景下朗诵散文诗中的段落。
师: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只要它们不动,你就很难看到。因为树叶是小虫的隐身衣,因为草是蚱蜢的隐身衣,因为花是蝴蝶的隐身衣,因为……穿上隐身衣,它们就好像不见了。
(2)引导幼儿理解“隐身衣”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隐身衣吗?(就是穿上后能让其他人看不到自己的衣月艮。)
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小虫、蚱蜢和蝴蝶了呢?(穿上树叶、草、花等隐身衣,它们就好像不见了。)
二、欣赏与感受,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1.配乐朗诵,让幼儿感受散文诗的节奏和美感。
2.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特点。
师:好听吗?你觉得朗诵散文诗和我们平时说话在表情、语气、语调上一样吗?
师:诗句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喜欢听吗?你最喜欢听哪一段,为什么?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和句式特点。
三、学习朗读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1.播放PPT,将诗句和画面对应起来,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特点和内容。
2.教师朗诵,幼儿跟念。
教师朗诵时,根据散文诗的画面内容,语气上要有轻重的区别,语调上要有高低的不同,语速可或快或慢,同时还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比如,在朗诵“这是树的根,这是草的根,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这是蚯蚓挖的隧道,这是小蚂蚁的家,这是小蚂蚁的蛋”这一段时,可以轻一点、快一点,还可以加上用手指指向不同地方的动作。
3.幼儿分组朗读散文诗。
幼儿朗读完后,教师对幼儿朗读时的语气、表情、语调要作出恰当的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特点。
四、再次朗诵散文诗,保持幼儿的文学作品学习兴趣
教师请幼儿挑选散文诗中的一段内容,并在音乐伴奏下为幼儿朗诵这段内容,以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散文诗的兴趣。
活动二
目标:
1.能较熟练地朗读散文诗,能尝试根据散文诗的节奏、韵律和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进行表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在观察春天花园的基础上学习初步运用文学语言仿编散文诗中的语句。
准备:
1.幼儿已在第一次活动中学习这首散文诗。
2.根据散文诗内容设计的PPT课件(同活动一),班得瑞《迷雾的森林》(MP3音乐),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过程:
一、复习散文诗,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结构和句式
1.复习散文诗的名字。
师: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名字叫什么?
2.复习散文诗第一段并尝试仿编。
师:这首散文诗有几段?第一段说的是什么?
(1)请部分幼儿上来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花园里看得到的是……”。朗读完后,对幼儿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脸部表情进行点评。
(2)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过或画过的“花园里看得到的东西”以朗诵的语气加到第一段中。
教师朗诵开头“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浆草、金盏菊……”,以激发幼儿的情感,最后带领幼儿集体收尾:“还有……还有……哎呀,太多了,我说不完啦!”让幼儿感受到仿编的乐趣。
3.复习散文诗第二段。
(1)请幼儿集体朗读散文诗的第二段“花园里,看不到的是……”。
在朗读前,教师与幼儿以讨论的方式分析朗读时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念‘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时,应该轻一点还是响一点?为什么”,从而让幼儿感受语气的轻重带来的不同的听觉感受。
(2)帮助幼儿理解重复的词句“这是……,这是……,这是……”。
4.复习散文诗第三段。
请幼儿集体朗读第三段“有一些东西,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
二、初步学习创编,感受与理解口头语言和文学语言在表述上的不同
1.请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讲述“真的看不见的是什么”。
师:有些东西是真的看不见的。它们要用耳朵才能听得见,要用鼻子才能闻得到。是什么?(请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讲述。)
2.引导并鼓励幼儿用好听的、像诗一样的句子进行表达。
例如,当幼儿说“花的芳香”时,教师先予以肯定,再进一步引导:“花在哪里呢?如果前面再加上‘那就是’,念起来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幼儿创编出了“那就是百花丛中花的芳香,那就是大森林里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句子。
3.在音乐伴奏下,教师起头念,鼓励幼儿有表情地接着朗读自己创编的句子,感受成功与快乐。
三、介绍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激发幼儿朗读散文诗的兴趣
1.出示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总结散文诗的特点以及与故事的不同之处。
2.将图画书《花园里有什么》分发给幼儿,请幼儿带回家去看,要求爱惜图书。
评析:
“如何帮助幼儿获得文学作品的形式经验”是许多教师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特级教师蒋静设计和指导的大班散文诗学习活动“花园里有什么”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思路。
1.按照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设计活动目标
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的语言简洁而优美,具有多节段的结构特征。教师围绕作品的“句式结构”与“节奏韵律”两个主要形式特征来制定活动目标。同时,在系列活动目标的设计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诗歌学习经验的发展阶段。层层递进。在第一次活动中,教师将活动目标定位在“感受散文诗的语言节奏、韵律和美感”“理解散文诗的句式与结构”以及“初步运用口头语言表现作品”三个方面。在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将第二次活动的目标上升到“能尝试根据散文诗中节奏、韵律和语句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进行表现,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初步运用文学语言仿编散文诗中的语句”两个方面。
2.根据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组织活动过程
教师遵循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帮助幼儿经历了从感知到理解,进而到运用和创造经验的过程。首先,引导幼儿通过在花园里的实地探索活动,为学习作品做好前期的经验准备。在第一次活动中,先调动幼儿关于“花园里有什么”的感性经验,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欣赏作品让幼儿获得关于作品的完整感受。其次,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比如重复句式“还有……还有……"“这是……这是”“因为……因为……”等,以及“看得到的是什么”“看不到的是什么”“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的是什么”“真的看不见的是什么”这四幅画面内容和由这四幅画面串连起来的结构主线。再次,巩固幼儿有关散文诗的语言、句式结构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链接幼儿已有感性经验和获得的文学作品形式经验,使幼儿到达创意仿编的发展阶段。
3.依据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这首散文诗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教师选择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感受与理解作品。在教学中,幼儿通过实地探索、画面观察、倾听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和自己朗读等多种方式获得了运用多种感官充分感知和体验作品的节奏和语言形式美的机会。教师根据作品的句式结构这一经验点,提炼出了四幅画面内容,并设计了四个关键问题,为幼儿理解句式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教师还提取作品中的句式(如图4),为幼儿掌握作品的句式和后续仿编提供支持。最后,教师适时地运用分组朗读和绘画作品帮助幼儿完成了作品的仿编。
4.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
从活动现场来看,教师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与欣赏之情充分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幼儿与教师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文学形式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首先,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示范作用。在朗诵时,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充满情感的声音传递了散文诗的高质量语言信息。当幼儿在仿编初期对运用文学语汇和句式有困难时,教师就通过语言示范,如“花园里看得到的是丁香花、酢浆草、金盏菊”,使幼儿顺利地仿编出“树上的小花、飞起来的小蝴蝶、草上的小蜗牛”等内容。其次,教师充分关注了幼儿的表现及其发展需要。比如,当幼儿只用一种语调朗读时,教师问:“念‘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时,应该轻一点还是响一点?”幼儿马上放轻了声音。当幼儿因还不能很好地记忆“翻开土地来看看!里头有什么东西?哇!这是树的根,这是草的根,这是还在睡觉的小蝉……”这一内容而停止朗读时,教师就做用手翻开泥土的动作,并用手指指向不同方向加以提醒,使幼儿的朗读流畅起来。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好长好长的名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学习活动敲碎玻璃老价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