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个性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个性培养 >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

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

2020-09-04

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1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幼儿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并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是教育培养、教育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是种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情感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情境的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式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从个体情感发生上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抚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幼儿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的,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家庭情感氛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高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主要指不良情绪)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地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的批评,伙伴们离他而去。其次,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又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面前而控制着,孩子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里,向父母发泄,从而使他(她)的情绪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人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屑小事而跟父母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情绪调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使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氛围,表现为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让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温暖只能来自父母的爱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乐观向上,这不仅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幼儿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情感氛围的另一个构成是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给幼儿学习情绪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显然父母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这种父母之爱极易走极端:一是溺爱,父母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越感,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服从家长的意愿。这种家庭独裁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情绪方面表现为孩子情绪的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惟有首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氛围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应设法跳出亲子关系中因父母与子女的不平等性产生的权力陷阱,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博取孩子的信任,成功地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其不满情绪,但孩子的宣泄有可能受阻,因为他(她)的情绪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情绪的发泄可能较为频繁,父母难以忍受,于是造成感情冲突,结果可能是父母情绪占了上风,而孩子情绪没有发泄出来,抑郁纠结,逐渐积累,等待下次更猛烈的爆发。这样下去是危险的,孩子情绪不仅得不到渲泻,反而越积越多,情绪发展有可能走向消极方面。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实现其情绪的宣泄。

二、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首先,家长应帮助幼儿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幼儿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认识,情绪是好是坏,幼儿是不会自己去探究的,而父母要教育幼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如言语表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再如倾诉表达方式。每当情绪不稳定时,应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情绪感受,不要憋在心里,而应释放出来。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应向孩子主动谈论自己的情绪情感,并经常与孩子一道讨论彼此的情绪感受,这既能给孩子提供与同伴交流的范例,又能为孩子提供学习情感语言的机会,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制情绪。运动方式也是一种调适情绪的好方法。通过剧烈的运动,发泄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轻缓运动,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家长应让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如玩水、玩沙、打球,在运动中促使幼儿表达其情绪,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哭也不失为情绪的自然表达法。实际上,对那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好的、永远有用的方法。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情绪的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从孩子的情绪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应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为了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我们又应该让孩子全面体验各种情绪,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的消极情绪时,才有可能实践情绪调控的学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客观分析,满足其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幼儿获得消极的情绪体验,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逐步培养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活动中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做出价值评判。只有当幼儿能够对自己的情绪作价值评判时,才具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各种欲望,抵制各种诱惑,让孩子时常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慢慢就能正确对待需要和满足的关系,慢慢就能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节。

2.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交往,幼儿如果长时间独处,会产生莫可名状的孤独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状况可能导致慢性的情绪压抑。积极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榜样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易于孩子接受和模仿。幼儿可能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正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使孩子们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愉快地、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服从规则要求,要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行为,否则会遭受排斥,失去参与活动的机会,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幼儿的情绪控制机制。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幼儿松弛紧张情绪,渲泻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会借助于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由于幼儿注意力很容易发生转移,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不一定很长,这也表现出一种对情绪的无意识调节。面对孩子的过激情绪,父母可讲究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幼儿注意力等等。但同时家长又应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其情绪。如教给幼儿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譬如告诉他们,当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暗暗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者在不愉快时想想其他愉快的事情。

三、创设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

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将为幼儿学习情绪调控提供物质上的可能性。它包括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合适的图书资料及玩具等。幼儿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的特点,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可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在家庭中应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整洁有序,宽敞明亮的生活空间,以促进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显然,家庭空间的局促狭窄可能导致孩子潜在的心理压抑,如果孩子在其他因素影响下情绪出现波动甚至失去控制,居室的杂乱无章不仅无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和改善,还会加剧幼儿情绪的不稳定。

情绪调控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幼儿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图书为中介的大量实践活动。难度适宜、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玩具、图书等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幼儿的情绪调控力也就在运用有关活动材料达到自己目的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适合幼儿阅读的图文并茂的图书还可以使幼儿获得诸如如何认识情绪,如何对待同伴,做个好孩子等一系列与情绪调控有关的间接知识,明白一些情绪调控的粗浅道理,为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提供知识性基础。

此外,家庭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也会影响幼儿情绪的正常发展。家庭生活单调乏味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反之,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能使幼儿生活得快乐、满足,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因而有利于初步的情绪调控力的培养。在家庭生活中,合理的膳食搭配能为大脑提供维持正常情绪状态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有利于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与“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相关文章
头脑特工队情绪管理
头脑特工队五种情绪是什么
逗孩子的陋习
孩子依恋妈妈的四种模式
轻度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看过“家长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情绪智力”还看
万万没想到,这才是孩子起跑线!
父母教育乏力,多半是心态出了问
孩子将来性格好不好,3岁前的培
如何让孩子乐观向上?记住这4点
好胜心强的孩子,往往受这2大因
猜你喜欢
婴儿不到4个月别用吊兜 容易窒息而死
含塑化剂药物用量须谨慎
小儿学用筷子家长注意监护
劣质餐巾纸含增白剂
别让驱蚊产品伤了你的娃
儿童文具“带毒”名单
孕婴童购物安全白皮书
孩子如何挑选作业本?
宝宝的居家防护要点
宝宝餐具用两次就需消毒
给宝宝买书应先看颜色后闻气味
婴童沐浴用清水最佳
儿童防晒品并不多见
三无玩具危害大
幼儿园老师被曝与女童互踹 园方称遭讹诈
产后妈妈用紧身腹带需谨慎
玩具枪子弹伤害性更大
什么样硬度的床垫适合婴幼儿
化妆品对宝宝的危害
儿童化妆品选择标准
如何给宝宝选择消毒药水?
宝宝安全:卫生间7大隐患
手机套释放致癌物质?
让孩子远离问题玩具
为新生宝宝购衣的必学常识
留心家中高科技产品伤宝宝
好玩具标准:可使孩子维持长久的兴趣
13个最易忽视的家居卫生死角
较易导致宝宝噎住窒息的食物
成人化童鞋伤害大
塑料餐具让宝宝更爱吃饭
宝宝学步车的安全隐患
怎样教宝宝用普通杯子喝水
如何保护宝宝居家安全?
电磁辐射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香水、空气净化剂中的挥发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玩具产品选购小常识
孕妇穿鞋要讲究
警惕 孕妈谨防唇膏带入胎盘
儿童玩具30%含有害重金属
如何为宝宝选购睡袋?
危害宝宝的9种有毒日用品的代替品
宝宝房布置的16个小细节
洗发水和肥皂会影响婴儿记忆
宝宝衣物处理要注意
如何辨别优劣婴儿车
宝宝戴首饰要谨慎
欧盟禁令从何而来?
宝宝玩具安全性四个注意点
增塑剂会激发婴儿生殖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