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

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

2017-03-22

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既不能事事宠着、顺着,也不能够随便的呵斥与棍棒教育。如何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呢?查字典幼儿网和家长们一起探讨研究。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手段。

手段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本身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光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并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手段排行第二:恳求乞求

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恳求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手段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外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并且不达目的誓不放手!

手段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五种行为导致孩子任性

1、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彰或批评

适当的表彰有利于资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受愉快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彰孩子,结果导致了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彰,不然就拒绝去做。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因此,孩子出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资助其吸收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办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办理仍是必不行少的。

3、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

孩子缺乏是非判断能力,为了资助其明辨是非,父母应该在平时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有些父母信奉棒打出秀才的观念,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习惯于使用奖励,从来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适度的惩罚是应该的。

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惩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好比:孩子在墙上乱画画,原来父母只要及时避免和教育就可以了,可有的父母偏要使用奖励的方法,如果你不往墙上画,明天给你买个新玩具。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今后为了得到玩具而明知故犯。

4、孩子不平从管教,源于父母间的教育意见不统一

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合。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以求在达到意见的统一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而对教育子女的问题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开吵架,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是让孩子感到缺乏宁静感、不知所措。

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连结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报酬的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于父母的盲目扼杀和过分掩护

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整日将子女保护在本身的羽翼下,连子女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舍不得让他们做,甚至将子女的活动范围也完全限制在本身的视线内。这种过分的掩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另外孩子与本身的孩子做比力,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尺度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本身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

巧妙应对任性的孩子的八大战术

1、平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断;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暴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平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安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平静下来,此时没有须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本身的任性是不合错误的,待孩子安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好比,当遇到孩子发脾气、哭闹不断时,父母不必理他,让他发泄一会,然后给他喝些开水,让他喘口气,资助他安静一些,条件允许的可让孩子一人留在屋内,父母离开一会;如果屋里人多,可让他在另外空屋,把门关上.但不要锁上,告诉他等他安静了可本身出来。注意语调要坚决,但不行用责备口吻。把孩子隔开,只是让孩子明鹤发脾气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休息,而不是惩罚他,待孩子安静下来后给他冼脸,平静睡-觉,过一会或明天和他再好好谈谈。

2、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3、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断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制止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好比当孩子提出分歧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需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安静以后,对他也不克不及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4、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分歧理要求,父母必然要坚决地说不,不克不及有丝毫心软。

5、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好比孩子想要一个不克不及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消,可以给你玩一下,不外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6、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必然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好比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需定时起床,定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

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克不及随意破坏。

7、说一不贰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克不及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克不及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必然要从一而终。

8、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可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纷歧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与“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学习英语的误区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经典教育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
教育孩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何帮孩子克服不良情绪
你知道吗?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兴
家长误区与知道策略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什么时候开
培养孩子自律学习
培养幼儿健康性格
警惕!三种教育方式影响孩子的智
培养好的人格比学习重要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早期教育:0—6岁是发展关键
良性攀比的培养
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怎么看待父母的?
培养孩子的15个重点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效率低?
独立学习的能力怎么培养?
“双语教育”的好处
五个建议培养孩子乐观性格
让孩子担负自己的人生
89条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下)
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上)
科学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兴趣改变孩子
教育不仅是老师的职责
用爱教育孩子
让孩子更聪明的五种运动
不同年龄段的管教孩子方法
家长要注重礼仪教育
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心灵健康五元素
不要故意吓孩子
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里健康影响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
10个行为看你是否溺爱孩子
宝宝的学习能力
好的习惯要父母以身作则
爱孩子就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
家庭婚姻对孩子的影响
早期教育应注重的三事项
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建议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认错
正确培养孩子的认知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