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用说第二遍,孩子就乖乖听话!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家长不用说第二遍,孩子就乖乖听话!

家长不用说第二遍,孩子就乖乖听话!

2016-12-17

很多爸妈都很头痛这种情况:让孩子停止手中的事儿去做另一件必须做的事,如从玩玩具、看电视到去作业、睡觉等时,孩子会无视我们说的话,让我们不停的重复、唠叨、威胁,甚至咆哮,往往还没有效果。正是这种很容易让人理解的、非常自然的反应,反而导致了孩子对于家长的无视和违抗。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有着四十多年家教经验的、英国资深教育专家诺埃尔简妮思-诺顿的永远别说两次法,教我们在保持友善、尊重、平和的同时,让孩子轻松地从一件事过渡到另一件事,并形成配合的好习惯。

在执行永远别说两次之前必须了解的几件事

永远别说两次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六步法,让孩子在90%的时间里,只要你一发出命令,他们就会毫无抱怨地配合你,能更有效地帮孩子养成配合这一重要的习惯。要先了解几件事:

为什么不要反复发出指令?

当孩子对我们的话无动于衷时,你很可能会更大声、更不耐烦地重复你的指令。这些重复和提醒传递给你孩子的信息就是:他不需要你一开口就闻令即动。你开口说第一次时,他们会对你充耳不闻,因为知道你会重复一次又一次。只有听到我们声音中的很熟悉的尖利的歇斯底里声时,孩子们才会觉得自己必须当心点。

方法适用于什么时候?

孩子的行为分开始型行为(孩子没有捣蛋,但是需要接下来做另一件事);和终止型行为(孩子做了错事或者恼人的事,你希望他停止)。这个方法适用于开始型行为,不适用于终止型行为。

什么时候不能使用?

如果孩子坐在电视、ipad等显示屏面前时。这种情况,首先你得想办法把所有电子设备关掉;时间紧张,需要马上出门时。一旦启用这个方法,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六步都坚持完。

多大年龄可以使用?

从孩子大约3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因为大多数孩子这个时候心智足够成熟,能理解你要求他们做什么,并能专心足够长的时间,遵守简单的指令。

六个步骤让你永远不用说两遍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儿去,站着,看着他。

你是否曾经人在厨房,从厨房窗户喊你的孩子去做作业或者来吃晚饭?自己在一个房间,却向另一个房间里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看不到我们时,就会很容易无视我们。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停下手里的事,然后走到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孩子当然不把我们说的话当一回事。要站在孩子们面前看着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很严肃、很坚决,以此表示这很重要。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

你务必确保孩子已经准备好听你讲话,这一步正是让孩子专心于你要说的话。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们正在专心于画画、写卡片,我们却在这时发话,孩子可能根本就没听,或者很快就忘了你说的什么。你若愿意站一小会儿,等到他抬起头来看着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步:把要求讲给孩子听,用语简单、表意清楚、只讲一次。

一旦你把要求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了(要求不能太长,以免孩子变得躁动不安),就不要重复。如果重复要求,就会给孩子传递出这一信息不必在你说第一次时就听,甚至有可能在你说第四次时也不用听!

第四步:让孩子把要求重复给你听要求他用自己的话准确、完整地说出来。

当孩子告诉你他应该做什么时,他的大脑便会自动产生一幅清楚、生动的图片。图片中的他正在做这件事。当孩子听见自己心底告诉自己必须做什么时,便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由你说出要求相比,这样他便更会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

不要让孩子仅仅只是鹦鹉学舌,因为他们即使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能重复。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谁确地告诉你他必须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那么毫无疑问他听见了你说的话并且理解了你的要求。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找借口。

第五步:站着,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后仍没有开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乐意站着等待。

等待是一个很有效力的办法;等待表明你是认真的。把你站着等待孩子回应的时间当做是一种投资吧,一种很快就会带来更平和、更轻松、更愉快的家庭生活的投资。

第六步:在你站着等待的时候,对孩子朝正确方向迈出的每一小步,不管这一小进步多么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赞扬他,并且反思式倾听他的感受。

每天多给孩子一点描述式赞扬,孩子就越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并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坚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们会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来得快。永远别说两次这一方法通常会起作用,因为没有第七步过一会儿,放弃。

即使让孩子最终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记住要描述式赞扬孩子。

这样,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会来得容易一点、快一点。相信很快你便只需做前面三步即可达到效果。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家长不用说第二遍,孩子就乖乖听话!”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家长不用说第二遍,孩子就乖乖听话!”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专家答疑:说话着急就会结巴?
一位父亲的感言“父母的焦虑”
新手父母常犯的17个育儿错误
不该被遗忘的那些启蒙教育
教育孩子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专家答疑:男宝2岁不会说话?
“儿童经典诵读”家庭教育方法
婴幼儿早教投入多少最合理
零吼叫的真谛:应对情绪化反应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家庭教育应避开的两大误区
美国天赋教育计划给我们的启示
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好处
专家访谈:爱探索宝宝动个不停
“哄骗式”教育是否可取?
管教孩子最易犯六大错误
给宝宝选早教三步就搞定
警惕:宝宝受到伤害的错误教育
职场妈咪育儿心理
解读日本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父母错误看待孩子的3种方式
养育完美女宝宝的秘诀
教育孩子的14大法宝
6个生活小事件折射育儿大问题
父母教育孩子该把握的六个关口
父母必知五种全新育儿观
两种原因摧杀“宝宝的敏感期”
五种易伤害孩子的教育方式
最具破坏力谎言:为孩子负责
父母是最好的教育者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控制情绪
该不该送宝宝去早教?
教育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父母
更好的教育方法——零吼叫教养
国外早教理念的启发侃侃国外的早
揭开犹太人更加聪明的早教秘密
莫将情绪化反应迁怒于孩子
民间育儿经,值不值得信?
针对3个月宝宝早期教育方法
宝宝早期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情绪化反应——父母的头号敌人
宝宝早教考验家长智慧
育儿-从了解你的孩子开始
盘点早教主流理念
教育绝不是将孩子作为遥控目标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特色
尊重孩子梅兰芳“溺爱有道”
孩子早期启蒙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伏明霞:别错过0-3岁最佳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