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宝宝“恋物”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怎么看待宝宝“恋物”

怎么看待宝宝“恋物”

2016-05-26

宝宝不论到哪儿,都要带着她的小熊布偶,虽然小熊已被抱得破烂不堪,可她就是对其他漂亮玩具不屑一顾,如果小熊不见了就坐卧不宁,一定要找到才罢休;宝宝睡觉的时候总是喜欢抓着父母的手,父母总是要等他睡着了才能把手拿开……此时,作为父母的你,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疏导呢?

正常的“恋物”不是病

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所谓“皮肤饥渴”,就是说,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会“恋”上被子、枕头、小熊布偶这些物品。宝宝正常的“恋物”行为并不是病态,是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的,只要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宝宝对物品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通常多数宝宝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需要依恋物,如必须抱着枕头或玩偶才可入睡等等。对于这种情形,妈妈一般无需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宝宝的依恋物。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宝宝依恋物的卫生,其他顺其自然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只要宝宝对物品的迷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长就无需过度担心。除非是宝宝的依恋行为变成了极端状态,几乎要把依恋物品24小时带在身边,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比如奶嘴,如果只在宝宝哭闹不休时拿来使用一下就可以,一旦宝宝经常口含奶嘴不放就麻烦啦,这不仅容易造成门牙突出变形,而且也很容易产生蛀牙。更何况嘴巴里整天塞着奶嘴,宝宝就不愿意开口,学习说话的进展也会很缓慢。“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失才是家长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离,这个时候家长一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另一方面,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寻找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恋物情结有原因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恋物”情结,专家研究发现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很早让宝宝开始在儿童房里单独入睡,初入幼儿园环境变化所导致——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群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刺激。很多家庭居住条件优越,很早让宝宝在儿童房单独入睡;或者宝宝初入园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出现各种偏异行为,恋物就是其中一种,宝宝会设法通过各种感官来安抚自身的情绪欲望。

父母工作忙,孩子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往往与动画相伴成长——在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宝宝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摸和疼爱。如果父母经常与宝宝分离,由动画片陪伴、由严肃的全职保姆一手带大,宝宝就会缺乏安全感,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把原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物品的依恋上。

注重让孩子上早教班,但生活中却认为孩子嬉戏玩闹是“浪费时间”——和家长嬉戏玩闹的需求在婴幼儿的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宝宝得到的不仅是感知觉的发展,还得到了心理上的放松,能够减少紧张感。所以,宝宝所“恋”之物都是那些小被子、毛绒玩具等比较柔软的东西。

妙招帮宝宝转移“恋物”

宝宝出现了“恋物”情结,妈妈该怎么办?在此推荐八大妙招给妈妈们一些帮助。

日常的、无条件地拥抱孩子——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作他的“精神保险带”。

鼓励比惩罚有效——父母需耐心地处理孩子的坚持。有些父母会使用一些过激的方式,如把辣椒涂在奶嘴上,涂辣椒具有惩罚的意味,甚至会让孩子产生恐惧,这种影响值得深思。惩罚或给予孩子太大压力,可能会令孩子养成其他更不好的习惯。

养成睡前良好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 ”这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

陪宝宝一段时间——很多幼儿是在入睡前的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不会使他对包被、小熊之类物品过度依恋,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

合理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奶奶的鼓励,可以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但切记不要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要求他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著地依恋这些物品。

设置情境主动迁移——帮助孩子设定情境或角色,让孩子把所“恋”之物心甘情愿地送给自己最喜欢的小朋友。比如,孩子既喜欢那条粉红色的小手帕,又喜欢阿姨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妈妈可以温和地引导孩子把小手帕送给小宝宝,做个有爱心的小姐姐。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矫正——三四岁的孩子要比两岁前的幼儿较易改善。应选择孩子压力较少的年龄阶段来矫正,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就不是处理问题的好时机。每个转折点孩子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过渡一下再以温和的方式矫正要更有效些。

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钢筋水泥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人们深受其害,就不要埋怨孩子们了!可以多带孩子做室外活动,多交几个好朋友;或者出外郊游,欣赏人文、自然景观,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的性格开朗了,对物品的依恋自然也会减少。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歌唱活动《金老爷买钟》优质课-浙江:蔡温琪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与“怎么看待宝宝“恋物””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怎么看待宝宝“恋物””还看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猜你喜欢
早教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
父母必须注意的教养习惯
关于宝宝长牙齿以及护理
好的社会性参考你给孩子了吗
袁岳:请看爸爸带小孩的书
不妨在孩子面前“装聋作哑”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九招判断孩子音乐天分
新妈妈该如何选择育儿书籍
孩子早期阅读的训练
处理“问题”的几个原则
新生儿黄疸早期症状有哪些
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别让妈妈唱育儿“独角戏”
颠覆传统教育—看国外妈妈教育孩
BB不合群多数与家庭影响有关
五招正确激发女孩最佳潜能
掌握儿童成长九大敏感期
从0岁起,培养自信宝宝
0岁教育原点“才能递减法则”
法国妈妈成功育儿诀窍
宝宝出牙顺序图解及症状表现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朱永新: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孩子需要“因地制宜”
10个绝佳小策略培养勤快孩子
九招培养BB过硬的心理素质
“小辫子”与性别角色引导
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
"2岁开始看新闻联播"成天才?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诺贝尔奖获得者谈开明父母
新生宝宝的护理注意事项
美国人的12条家教法则
家长七大妙招避免娇惯宝宝
早期阅读怎么“读”
新生宝宝的护理经验二十条
儿童教育应如呼吸般自然
如何辨别早教机构是否正规
娇惯溺爱最易教子误入歧途
五个不同成长期的儿童性教育
直面中国式隔代教育问题
女孩富养长大就一定嫁得好吗
初生儿“瞌睡早教”可行吗
“独带独”时代的时尚教育
关注:如何让女童远离性侵害
婆婆驾到,妈妈成“空气”?
这六类孩子智商高出常人
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怎样养育出有道德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