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2016-01-13

一、什么是口欲期?

口欲期的概念: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岁以内的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B超检查,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奶嘴;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

二、口欲期宝宝的表现是什么?

宝宝从两个月左右就开始认知世界了,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开始发育,宝宝神经发育的顺序是从中心向外围开始,小婴儿的口周神经比手的神经发育更早,口对于2~5个月大的宝宝来说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过口来探索和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会碰到什么舔什么,这是宝宝正在学习呢!

4个月前的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并不知道吃的是手,他在用口研究这个带着五个叉的东西。这段时间,如果他吃饱了,玩够了,睡足了,他仍然要吃手,可以让他尽情的吃,以满足他认知的欲望。

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手、吃玩具等是正常过程,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应充分满足。还可用一些安全的玩具,比如咬咬乐、磨牙环做替代品,这样既满足了口欲期心理需求,又有助于乳牙的萌出,有利于语言发展。

三、口欲期滞后导致的结果

如果这段时间家长仅用粗鲁或简单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就会造成孩子在口欲期过后仍然吃手,吃指甲,啃脚丫,长大后出现贪吃,抽烟,喝酒,饶舌,唠叨等现象。突然中断哺乳,宝贝的口欲被无情地剥夺,就可能导致宝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与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

由专家的研究说法可见,一岁以前的口欲期现象并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一岁半左右,幼儿的发育快速,活动范围加大,兴趣转移就可以自行纠正。如果在这期间婴儿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并满足,则会让口欲期过度延长,这是心理学上称之为过度补偿的一种心理现象,以后一旦遇到焦虑不安,孤独无聊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吮指、咬物、咬唇等,并进一步发展为口腔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统计,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口腔不良习惯种类很多,其中有些不良习惯会导致骨骼、肌肉、牙齿等方面的改变,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吮指习惯:一般认为,在2岁以前的吮指不属于口腔不良习惯,但如果这个动作持续到3岁以后,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导致明显的错颌畸形。吮指时,将手指放置于正在萌出的上下前牙之间,会阻止前牙的正常萌出,形成前牙圆形开颌,在此基础上可继发伸舌习惯,又加重开颌程度。由于吮指时颊肌收缩,口腔内气压降低,而使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开唇露齿,并伴有单侧后牙反颌。

2、咬物习惯:多见咬铅笔、指甲,还可见咬衣角、被角、枕角等。因咬物固定在牙弓的某一部位,常形成该部位的小开颌。有些患儿咬衣物时习惯用前牙咬住而用手抓紧向前用力拉扯,可使上前牙唇向倾斜而造成前牙深覆盖。

3、咬唇习惯:咬唇多发生在6到15岁之间。咬下唇时,下唇处于上前牙舌侧和下前牙唇侧,从而增加了对上前牙舌侧的压力及对下前牙唇侧的压力使上前牙向唇侧倾斜移位出现牙间隙,阻碍下牙弓及下颌向前发育并压下前牙向舌侧倾斜呈拥挤状态,在上下前牙之间形成深覆盖。患者颜面表现为开唇露齿,上唇短而厚,上前牙前突和下颌后缩等症状。咬上唇所产生的异常压力及形成错颌畸形的机制与咬下唇正好相反,容易造成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前牙反颌下颌前突及近中错颌等畸形。

4、舔牙习惯: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舔牙习惯。舔牙习惯可增大舌肌对牙齿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齿倾斜,出现牙间隙,严重时形成反颌。如果同时舔上下牙则形成双颌前突。

5、吐舌习惯:吐舌习惯的危害大多是引起开颌畸形,有时因舌肌对切牙舌侧的压力增大,可造成前牙唇倾并出现散在间隙。吐舌习惯常伴有下颌前伸动作,故除因舌肌的垂直压力造成前牙开颌外,也可形成下颌前突。

6、偏侧咀嚼习惯:偏侧咀嚼大多是由于一侧后牙有深龋或有残冠、残根,甚至有缺失牙,影响了该侧的正常咀嚼,患儿习惯用健侧咀嚼食物,日久形成偏侧咀嚼习惯。由于偏侧咀嚼,下颌向健侧偏移,牙弓向健侧旋转,造成健侧后牙对颌或反颌,下中线也偏向健侧,健侧后牙远中错颌,废用侧趋于近中关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

7、托腮及单侧枕物习惯:儿童在读书或思考问题时经常用手托腮或撑持颊部,睡眠时经常将手、肘或拳,枕在一侧脸下,如此形成习惯,就会障碍颌面的正常发育及颜面的对称性.

儿童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由于得不到心理满足引起的。除了在婴儿口欲敏感期应予以满足外,还应对儿童多拥抱、抚摸、引逗、亲昵等,母乳喂养,母亲的微笑和照顾,可使婴儿产生愉快和安全感,也可预防口腔不良习惯的形成。如果已形成了口腔不良习惯,尽可能采取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切忌粗暴简单的制止、恐吓、甚至打骂,以免引起小儿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而一味反复的提醒,则是等同于反复的强调注意,会引起小儿的紧张和焦虑,更难以戒除不良习惯;此时,应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通过其它让其感兴趣的事情或户外活动分散对不良习惯的依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律动游戏《小星星变奏曲》优质课-山东:牛玲霞.rmvb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与“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还看
宝宝不太合群父母需反思
“孩奴”越来越多源于攀比
上班族妈妈幸福育儿十项法则
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个性
五种情形父母要坚决说NO
猜你喜欢
孩子在不同年龄的心理变化
单亲家庭教育小心3个误区
怎样防止孩子产生过分依恋
老人带孩子溺爱也是害
爸爸独特的6个育儿妙招
爸妈太溺爱,孩子易低能
毁掉孩子一生的N种烂教育
教育孩子要避免的7个禁语
美国"虎妈"教育方式大转弯
爸爸越参与育儿宝宝越聪明
母体环境可改变BB性格
表扬BB需掌握四大技巧
管理压岁钱培养BB财商
亲子互动开心游玩小宝典
好胜宝贝也能输得起!
儿童教育怎样去规划和规定
宝宝节后怎样恢复精神状态
五岁孩子要iPad嫌妈穷
李嘉诚教子做成功的人
父母,怎么让孩子读懂你?
艺术教给孩子为人之道
老人带孩子究竟哪儿不好
从小缺乏母爱BB很可怜
咋判断幼儿是否有自卑心理
五误区让宝宝"爱放弃"
别让孩子产生过度依赖行为
春节后让闹宝宝变回乖宝宝
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单亲妈加班让儿能多吃粽子
"在家上学"是富人的传奇?
2岁前满足孩子对亲人依恋
学会巧妙调教省去早教费
宝宝爱打人应该怎么教育?
不愿上学或是分离性焦虑
法国妈妈如何让BB安睡
信任宝宝才能有效沟通
10种宝宝必学的生活技能
浪费时间对孩子有益?
这些孩子是不能打的
超级爸爸是这样炼成的
头等大事:请个好保姆
误用奖赏教育惯坏孩子
保姆带大的孩子心理问题多
单亲家庭的5大早教策略
关爱百万农村留守儿童纪实
"隐性单亲家庭"伤宝宝
怎样面对BB圈里的攀比现象
"另类虎妈"造就华裔"神童"
孩子被"欺负"之后怎么办?
妈妈误区让儿子变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