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

2016-01-12

都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出生开始,陪伴相处最多的就是妈妈,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孩子。妈妈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反对,然而说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这是不是太扯了?

这个新观点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学系助理教授珍妮特沃西基(JanetWojcicki)博士所提出的:当人们说到儿童的行为问题时,他们通常想到的是这些问题的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如何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或者与同伴的交往。但他们却很少想到,这些行为问题会影响到细胞层面。她和同事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母亲罹患抑郁可能使孩子随后发生白细胞端粒长度变短的现象,这些儿童也更可能产生特定的行为问题。

端粒(telomere)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它们像鞋带两端的塑料头一样,保护着染色体的末端,作为一个缓冲区来避免编码蛋白质的DNA在细胞分裂中丢失。端粒会随着细胞复制而缩短,与机体的衰老相关。尽管端粒的缩短是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理与心理的压力会加速这个过程。除了作为细胞衰老的标志,较短的端粒长度在成年人中还与较高的慢性病(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风险相关。

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在这项发表在自然旗下期刊《转化精神病学》(TranslationalPsychiatry)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对一组条件基本相同的低收入家庭拉丁裔儿童进行了调查。被试包括108个4岁儿童与92个5岁儿童。他们出生在旧金山的两家医院,其中许多人连续两年参加实验。研究人员检测了这些儿童及他们母亲的白细胞端粒长度,并筛查他们的母亲是否患在产前或产后是否罹患过抑郁。

同时,他们也检测了这些儿童在3岁、4岁及5岁时是否患有包括(ODD)在内的行为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是一种常发于儿童的行为障碍,症状包括敌意、易怒、反复抗拒以及拒绝服从权威人物等,可能会导致明显的社会或学业功能损害。

结果显示,与没有对立违抗行为的儿童相比,有对立违抗行为的3、4、5岁儿童端粒长度要显著更短(P0.01),缩短长度约450个碱基对。

此外,如果母亲在孩子3岁的时候患有临床抑郁症,那么孩子在4岁和5岁的时候,端粒会短于那些母亲没有患抑郁症的孩子。不过,如果母亲在产前或产后一年内患抑郁症,或只是出现较轻的抑郁症状,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端粒长度。

怎样长度的端粒是健康的,以及怎样对它进行干预,目前还并没有确切的准则。可人们经常认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脱节的,而事实上,早在4岁或5岁的时候,儿童已可能出现细胞的衰老,这体现出生物学上衰老与心理病理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沃西基说。

研究人员认为,具有对立违抗行为的3-5岁儿童端粒长度较短也许部分归因于母亲的抑郁。此外,如果孩子的端粒长度较短,他们的母亲端粒长度往往也较短。沃西基认为,这种现象可能同时与遗传以及家庭环境压力相关。

敲响警钟的相关关系我们的研究第一次探索了母亲的临床抑郁症、学龄前儿童的对立违抗性障碍与学龄前儿童较短的端粒长度间的联系。沃西基指出,现在的研究结果提示,母亲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儿童的行为问题会在儿童的细胞层面表现出影响。它们强调了早期干预儿童行为问题与治疗母亲抑郁的重要性。

心理压力与端粒长度之间的关系早已为人所知,但在如此年幼的被试身上发现端粒缩短依然是一个警钟,告诫我们应该尽早去帮助这些家庭。来自佛蒙特大学伯灵顿儿童医院的戴维雷图博士(DavidC.Rettew)则评论称,这个研究也再次凸显了那种要么是生理问题,要么是心理问题的想法是多么不科学。环境既影响我们的身体,也改变我们的大脑。

不过,研究者也强调,要衡量这些影响在儿童细胞衰老层面上的表现,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由于目前这个研究还不成熟,研究者们也并不推荐将端粒长度作为常规检查。

虽然论点还没有得出确凿的结论,但我们要知道,妈妈的心理健康对宝宝能否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妈妈们都能调整好心态,开开心心,与宝宝一起快乐生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韵律游戏《打气球》优质课-四川:王华.rmvb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与“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妈妈的心理问题可能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还看
美国放养式育儿让孩子不怕“大灰
警惕!毁掉你女儿未来的7种教育
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育有奇效
教养·学习:让孩子为了自己而努
当“丁克”反悔,“白丁”兴起
猜你喜欢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孩子的“底线”雷区您知道么?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孩子爱告状,你该怎么办?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可以让孩子打破的10条规矩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0-6岁宝宝的早教要点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前龄前孩子敏感期你留意了吗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知道么?爸爸才是带孩子高手!
拒绝“填鸭”启蒙重在“四教”
中国的“隔代教育”问题
多元智能里的“音乐智能”
解读80后育儿经:穷养还是富养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残缺家庭警惕孩子“父母化”
“蒙氏教具”开启幼儿智慧大门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孩子也需要“一个人”的空间
怎样避免家长走进早教误区
警惕!教育误区会阻碍孩子成长
多元智能:音乐智能给孩子好气质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独二代:把孤独消灭在起跑线上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难于说教就请试试“暗示”教育
孩子爱说谎是智力在增长?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盲目比较:孩子多元成才的杀手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教育奉行“富爸爸、穷孩子”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正确育儿,早期教育要“得法”
你知道玩具的教育奥秘吗?
养“儿”育“女”一样吗?
“起跑线”渐成多元成才的误区
培养孩子,父母可以各显神通
孩子早教家庭需谨防四大误区
看外国爸爸的哄孩子绝招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别让“战争”在孩子的心灵投下阴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关于婴儿之间独有的交流方法
日本幼儿园里开始修炼分类精神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