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

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

2015-12-22

有关专家指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避免以下七种不良家教:

(1)父母品质不好:父母本身行为不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2)破裂家庭:家庭破裂,孩子受冷落或成了出气筒,从而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自暴自弃或逆反攻击别人。

(3)父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多表现为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子女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

(4)娇惯溺爱型:由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容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懒惰、自私、任性的性格,适应社会能力差,依赖性强,易受坏人引诱,以至走上邪路不能自拔。

(5)放任型: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挣钱,认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忽视了孩子的教育;还有的父母看到自己管教方法不奏效,无计可施而放任自流。

(6)矛盾型:父母间或与祖父母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不一致,一方管,一方护,孩子利用这种护短心理,说谎,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7)心理虐待型:目前打骂虐待孩子的少了,但由于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心理虐待现象极为严重。一是剥夺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如交友、游戏、自尊等。一切以大人的想法出发,望子成龙心切,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或盲目地与其他孩子攀比,并常以讽刺挖苦孩子为刺激手段;二是负性心理刺激过强,对孩子猜疑,甚至查看孩子日记、跟踪等,在他们眼里孩子总是不够好。孩子好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的鼓励,久而久之孩子破罐破摔或逆反,成了问题儿童。

很显然,不良家教的危害是严重的,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身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常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注重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教育,一味地强制命令。有的家长抱怨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和财力,结果还是出了问题。这主要是以大人的心理状态和对孩子的期望出发,没有根据孩子的心理和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所致。因此,重视儿童的心理卫生,搞好家教,做到因材施教,才是防治不良家教的基本原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与“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7种不良家教 父母一定要避免”还看
儿童经典教育能开发儿童潜能
你知道吗?: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引导宝宝正确攀比
这样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宝宝19种不听话行为全揭秘
教你如何纠正宝宝自私的行为
小宝宝爱攻击人的六个原因
孩子对家长不必“言听计从”
3招助你远离“孩奴”焦虑
孩子“小气”怎么办
从出生开始培养四个好习惯
让孩子受益终生的9个好习惯
胆大BB都是“折腾”出来的
孩子哭了,要不要理?
弱智儿童的早期行为表现
2岁孩子难缠的第一反抗期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七个习惯
家长九种行为最伤害孩子
孩子发脾气时父母的对策
六大策略帮你调教顽皮宝宝
如何改造小小“电视迷”
父母最让孩子伤心的四种行为
父母宠坏孩子的11个坏习惯
宝宝咬人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总是把书倒着看要紧吗
智障儿童的表现症状与防治
孩子遭欺负如何处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称赞不要一边夸奖一边唠叨
怎样让磨蹭BB乖乖上床睡觉
家长必须理解的4种BB行为
四招让男宝宝远离“娘娘腔”
模仿--2岁前的必修课
宝宝当众哭闹聪明爸妈会冷处理
父母11个坏习惯宠坏孩子
3岁以内的宝宝爱发火的原因
儿子为何爱搞破坏
好父母首先是个“好演员”
为人父母的七大“通病”
看卡通助宝宝改变暴脾气
5招纠正宝宝的“吮指癖”
宝宝间亲吻父母别大惊小怪
宝宝“恋物”怎么疏导
宝宝哭闹父母需控制好情绪
孩子边吃边玩与喂养习惯有关
极度黏人宝宝如何炼成的
孩子为何以摔东西为乐
全职妈妈的N个心灵处方
不能强硬压制孩子的倔脾气
正确对待孩子的幻想型撒谎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粘人宝宝,你在想什么
如何应对“踢被”小宝宝
巧妙对付宝宝16大“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