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

2015-12-21

Q:家长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精心挑选买回来的书,孩子翻了翻,就说不喜欢,怎么办呢?

A:孩子在3岁以后就发展出自己的喜好,家长不妨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逛逛、翻翻,看看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对哪类书感兴趣,建议从孩子感兴趣的入手。另外,如果孩子一时对你买回来的书不感兴趣,没关系,放一放,过段时间再读。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类情况,那么家长就要反思一下自己选书的依据和标准了。

Q:不知道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样的行为可以算养成了阅读好习惯?

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许多具体的行为指向,如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有顺序地、专注地翻阅图书,边看边积极思维;同时对书有亲近感,轻轻取放图书,看完书放回原处,不撕、不抢图书。

Q:是不是在孩子能认字后就能以孩子自己读为主?

A:首先,早期阅读或亲子共读与孩子是否识字的关系不大,或者说识字不是早期阅读的任务。在识字之前进行的阅读可以称为前阅读,孩子通过对图画的观察,结合大人讲述,慢慢体会、理解读物的内容,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家里营造读书的氛围,陪孩子一起读,念给孩子听,虽然会慢一点,但孩子的收获会很多,同时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受到快乐。

Q: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里和妈妈读了很长时间书,但还不大会讲故事,让妈妈挺沮丧的,感觉早期阅读的效果没达到,是这样吗?

A:认为孩子会复述故事就是早期阅读的效果或成果,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能否讲故事只是孩子记忆力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有所突破,我建议可以在一定周期内反复读同一本书。孩子的特点是喜欢反复,你会发现今天读这个故事,明天、后天孩子还会要求读同一本,但每一次读,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妈妈先读,再亲子共读,最后让孩子自己看看说说。多听多记后自然会复述故事。另外在选择讲故事的图书上,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语句较短,句型重复,角色不太多的故事便于孩子记忆与复述。

园长寄语:让孩子喜欢阅读,让孩子的阅读更有价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综合活动《小木偶的舞蹈》观摩课(上海名师教学展示,应彩云)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与“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关于早期阅读,园长答疑时间”还看
别一味教孩子听话适当顶嘴是好事
别再跟孩子灌输“养儿是多么艰辛
宝宝吃手指的利与弊
学点心理学:读懂BB行为背后的
放养而非放任科学育儿三原则
猜你喜欢
我们的孩子是被吓大的吗
宝宝的性格由什么决定
教宝宝如何抵制住玩具的诱惑?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
0岁起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宝宝“吃手”不一定是坏事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任性好哭
暴力教育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睡觉爱做梦的宝宝更聪明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宝宝怕黑不是“胆小鬼”
宝宝的精神最怕的四种饥饿
宝宝认生,爸爸妈妈知多少
教你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
用美好的语言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贪吃是为寻求心理满足感
培养小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孩子受委屈先释放情绪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父母11种行为让宝宝自信全无
分年龄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让宝宝内心充满同情心的方法
0到3岁是宝宝身心成长地基期
怎样养成宝宝乐观向上的心态
请把人生七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孩子
帮助宝宝认识自我的方法
12点帮助宝宝摆脱妒忌心理
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干预
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父母言行误区会让BB变胆小
了解宝宝的成长密码
对付逆反期宝宝妈妈需斗智斗勇
“话痨”父母培养巧嘴孩子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关注宝宝成长预防自闭症
如何处理宝宝的认生情绪
关注宝宝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小宝宝身上的大暴力全解析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如何看待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言行不一,家长该怎么做?
宝宝认生是心理发育所致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害羞宝宝
哪些事能让宝宝自己做主?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孤独症4大表现家长莫大意
培养宝宝的坚强性格
帮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
宝宝五种高危性格父母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