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笑容教育”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孩子需要“笑容教育”

2015-12-18

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

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2004年8月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指出,三周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的中国孩子多55.6%。

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报告成为本届大会首批学术报告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众多听众甚至挤满了报告厅的过道。

卡姆拉斯的结论来自对40多例中美儿童笑容的记录、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两国儿童心理及性格差异的深入研究。《父母必读》杂志副主编徐凡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然而,父母的溺爱和过度关注往往造成子女缺乏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去关注、帮助和爱护周围的伙伴。

他们对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容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失望感。徐凡认为:童年时的心理缺陷或情感残疾往往会影响一生的发展,而要弥补则需付出很大代价。

美国河郡学院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卡萝尔亨青格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1.3%和138%。父母不应填充孩子的全部生活,即使是婴儿,也需要一定的独处空间。徐凡说。

在中国,与生活上的大包大揽相伴随的往往是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值和高标准要求。卡姆拉斯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超出52.2%。

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欣指出:中国父母往往把太多的期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亨青格教授呼吁:中国父母应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国际心理学研究证明:通过语言、表情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对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不要一味对孩子进行批评、责骂和说教,而应多给他们一些笑容。孟昭兰教授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与“孩子需要“笑容教育””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孩子需要“笑容教育””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走出“不打不成才”的教育误区
“懂”和“不懂”的区别(上)
宝宝永远没有错
一个国际家庭的早教经
荷兰夫妇育儿经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上)
华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日本的“魔鬼”式儿童教育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请给宝宝一种简单的生活
谨防早期家庭教育误区
加拿大的早教体验之旅
别急着帮助孩子
早教到底要多早
“80后”妈妈育儿方式大不同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家长要接受孩子说不(下)
别让家庭氛围毁了孩子
美国宝宝的自信教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职场妈妈的育儿小窍门!
啃老族和不当育儿方式有关
让你的宝贝舒适又开心
男孩调皮不爱学习怎么办?
林怡:我所推崇的早教理念
两个“坏孩子”的启示(下)
蒙特梭利和公文教育哪个适合你的
谨防“挫折教育”步入误区
外国父母培养领袖儿童的秘诀
“懂”和“不懂”的区别(下)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外国家长注重言传身教(下)
分享比尔盖茨的教育新观念
溺爱会让孩子变得无情
13个教育难题,13个怎么办(
“丢女教育”不可取
欧美家教的四大法宝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二:模仿
婴儿早期教育专家有妙招
向比尔盖茨学习“坏孩子思维”
儿童的七种天性之六:合群
5个育儿“伪真理”(上)
玩耍,培养宝宝社交能力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应答者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教育孩子是门“艺术科学”
怎样解决宝宝认生的问题
一句话的力量有多大?
家长必看!“爱”可能毁了孩子的
5个育儿“伪真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