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给你支支招_才艺培养-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才艺培养 >想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给你支支招

想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给你支支招

2015-03-30

有一项兴趣爱好,可以让人的精神多一个支撑,听上去似乎就很美。可是很多人却穷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呢?


如何发现孩子喜欢什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洁指出,要想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首先要了解孩子、自己和事实。爱好是大人和孩子平衡生活的途径之一。发现和培养孩子独特的兴趣需要你花些时间,但家长首先要有一个开明的态度。你和孩子的目标也许相互冲突,也许需要不断地尝试并经历失败才能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爱好。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1.观察孩子的兴趣,并给予他们鼓励。

举例来说,如果他们喜欢收集篮球卡,不要禁止他们买包装内装有卡的口香糖。如果他们喜欢玩滑板,不要说他们把时间浪费在了无聊的活动上。如果孩子要你送他们去一个漫画书市,试着去包容他们。

2.不要随意地批评孩子的兴趣,要给孩子发言权。

比如,家长认为孩子会喜欢越野滑雪,但他们所有的朋友都喜欢速降滑雪,请让孩子两者都试试。问一问孩子,要是跟他们一起玩速降滑雪,他们是否也想和你一起玩越野滑雪?如果家长不会滑雪,可安排孩子和朋友或者滑雪团一起去。如果孩子对某个爱好感到厌倦了,不要责骂他,也不要强迫他继续下去,让孩子知道,即使你花钱给他买了装备,他也有权改变主意。

3.家长也需要自己有兴趣爱好,这可以给孩子一个榜样。

如果孩子也有兴趣,邀请他们加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家长对孩子爱好的热情不能比他们自己还要高。而且,在你确信孩子会坚持某种爱好之前,别花太多钱在上面。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不同的兴趣,他们不必把什么事情都做到最好。仅仅为了找些乐趣也是可以的,如果觉得没意思了,可以放弃,他们如果改变了主意也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半途而废者。有些活动要求承担的责任很大,如团体运动或者饲养宠物,重要的是在他们决定继续下去之前要让他们认真考虑。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家长与每个孩子度过一段特别时光的好方法。不要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有同样的兴趣。通过不同的爱好,孩子们可以表现出他们自己的个性,你也能够欣赏到他们的独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律动游戏《拍蚊子》优质课-广东-陈燕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中班情景阅读《换一换》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与“想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给你支支招”相关文章
学演讲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六种音乐启蒙智力的方法
“2018小小世界杯”—超萌兔
孩子学篮球的最佳年龄你真的知道
2-3岁培养绘画能力关键期
看过“想培养宝宝的兴趣爱好?给你支支招”还看
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个刘翔……
田亮晒女儿绘画背影照宝宝学画画
本周热议:田径世锦赛:中国健儿
李湘晒女儿作业照王诗龄写名字字
【育儿头条】如果你的孩子是下一
猜你喜欢
“双语教育”的好处
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下)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里健康影响
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如何帮孩子克服不良情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认错
科学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对孩子的说话方式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责任一大半
爱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童滑板车的教育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怎样才是正确的爱孩子?
孩子专注精神培养的建议
早期教育应注重的三事项
帮着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教育
正确培养孩子的认知观念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保护孩子健康
10个行为看你是否溺爱孩子
家长要注重礼仪教育
乐观外向孩子的培养
宝宝的学习能力
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上)
不要故意吓孩子
让孩子担负自己的人生
玩游戏培养好兴趣
给爷爷奶奶带孩子的建议
怎样培养幼儿的早期情商教育
不同年龄段的管教孩子方法
伤害孩子的六个关键词
这些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外国培养有灵性的孩子的建议
早期教育:0—6岁是发展关键
一定要告诉孩子的大道理
孩子心灵健康五元素
什么原因让孩子不爱吃蔬菜?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从什么时候开
孩子怎么看待父母的?
家庭对孩子独立性培养
让孩子更聪明的五种运动
培养好的人格比学习重要
8大战术解决孩子的任性
独立学习的能力怎么培养?
五个建议培养孩子乐观性格
孩子常见的行为心理分析
12种方法让你的孩子聪明又快乐
父母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