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2015-12-10

独立性是宝宝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获得独立性的宝宝,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自尊心也会得到发展,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世界,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独立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期,适时对宝宝进行培养,有利于宝宝良好个性的形成。

什么是独立性?

独立性也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时所反映出来的个性品质。独立性既是一个人的行为特点,更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态度上。

宝宝独立性培养三阶段

第一阶段

即宝宝6个月以后——具备移动能力之前。在这期间,应满足宝宝心理及情绪上的需要,爸爸妈妈随时在他身边,让他感到自己是被爱护的,这种早期依附关系的适应,是后期独立的前提。

第二阶段

宝宝已具备移动能力,喜欢到处走,看到什么摸什么,非常好奇地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他一方面希望不受约束,一方面又有些害怕。作为爸爸妈妈就应给他适当的鼓励和充分的安全感,即让宝宝知道爸爸妈妈随时在他左右。对于尚未具备独立能力的宝宝来说,充分的安全感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

第三阶段

3岁以后,随着宝宝身心发展的成熟,慢慢地不需要爸爸妈妈在他身边。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6岁这一阶段是宝宝自主性、独立性迅速发展的时期。爸爸妈妈必须耐着性子,容忍宝宝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要给宝宝尝试的机会,爸爸妈妈不要事事都一手包办,过度的保护会使他缺乏韧性及生活应变能力。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容许宝宝有探索的空间,多让宝宝学习如何面对挫折、痛苦,而能保持自信。

温馨提示: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依赖性是宝宝生活的特质之一,宝宝就是因为具备了依赖性才能拥有紧跟爸爸妈妈学习的机会。独立性是随着宝宝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身心发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质。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要从鼓励宝宝自己做决定起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机会,如,让宝宝自己选择衣服的颜色、玩具、图画书、游戏等等。

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

1、不能过分保护和包办替代

对宝宝过分保护,往往会妨碍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变得胆怯、易哭闹、依赖性强、神经质、不敢尝试和探索等,而且不易与人接近,阻碍了宝宝的社会性发展。宝宝的独立性,不仅依赖于身心发展的成熟,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因此,爸爸妈妈应该拥有一颗耐心,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有些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宝宝的动作慢了点,索性帮宝宝做了;当宝宝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爸爸妈妈却抢着帮他说了等,类似这种包办替代的现象在很多爸爸妈妈身上存在着。结果只会阻碍宝宝的思考能力、活动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宝宝变得更加沉默和依赖,独立性的发展自然也受挫了。

2、让宝宝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凡是宝宝力所能及的事,就要尽量要他们自己去做。这主要体现在生活自理上,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独屋独床睡等。

培养宝宝独立性要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开始。爸爸妈妈应该把宝宝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放开手脚,凡是宝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应该鼓励他独立去做。4~5岁的宝宝已经具备了独立处理一些小事情的能力, 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再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宝宝才能从日积月累的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有能力自己作出判断,才不会唯唯诺诺、缺乏主见。

3、分配给宝宝简单的家务劳动

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让宝宝承担一些责任,让他们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喂鱼、浇花、分发碗筷等,千万不要一时心软、或嫌麻烦而代替宝宝去做。1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让他参与家中易于完成的小任务,可以让宝宝帮忙拿报纸、拿扫帚、摆放筷子、浇花等。当他完成了你交给他的任务时,真诚地对他说声“谢谢”,并给予适时的鼓励。根据宝宝的年龄不同,交给宝宝的任务也应有所不同,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还可以增强其责任感。

4、培养宝宝遇事先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自己作主的能力是独立性发展的较高层次,它常常表现为“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有自己的主张,有创新意识”。针对宝宝好奇好问的特点,我们习惯上强调成人要耐心倾听、认真回答。然而,这里必须注意一点:有许多问题是可以启发宝宝自己动脑去寻求答案的,动辄就告诉宝宝答案会养成宝宝“只问不究”的习惯。决策能力是独立性的重要内容,需要从小培养。成人应尽可能让宝宝自己拿主意、作决定或让宝宝参与决策,而成人起好“调整”及“把关”的作用。

也许有的爸爸妈妈会说: “宝宝的选择不一定正确, 因为他们毕竟还小!”其实有些宝宝完全有权利、有能力做出选择。当然尊重宝宝的选择同时还应该培养宝宝的“辨别”能力。当然“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是给宝宝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

温馨提示:

民主、平等的家庭气氛是宝宝独立生活能力发展的土壤。平等的亲子关系是爸爸妈妈满足宝宝的需要,也是宝宝了解爸爸妈妈的需要,大人与宝宝之间应经常交流感情。爸爸妈妈不能对宝宝持独断强制的态度,而应以商量的口吻对宝宝表明自己的逃遁。比如“你需要我帮助吗”、“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知道你是如何想的”等等。一个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对与宝宝独立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小班阅读活动《海豚》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与“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培养宝宝独立性的策略”还看
秋天出游,让孩子边玩边学!
宝妈必知,幼儿园能教会孩子的十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幼儿园不是万能的家长必备功课你
主要看气质:不同气质宝宝的养育
猜你喜欢
中国"独二代"应该如何教育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知己
早教五个方面,父母投入越早越好
儿童的意志力如何形成?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怎样表扬孩子效果更好些?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新妈妈必学如何与宝宝玩耍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1到3岁的孩子如何成长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如果爱怎样爱
饭桌教育影响孩子人格气质
炸弹妈妈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
好妈妈必须教孩子四件事
父母应该口径一致教育孩子
英文成学前儿童必修课?
家庭教育最忌三个过度
十句话帮助孩子自信满满
孩子6岁前不宜学写字
犹太人独特的育儿方程式
怎样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让孩子学会“浪费时间”
小心早教变成“心理虐待”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谈童年成
生活处处有教育
这些年,我们相信过的“育儿真理
孩子好性格可能强过高智商
男孩子的缺点大多源自父亲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打造宝宝自信的28大法宝
如何改变孩子爱说谎的习惯
六个黄金性格成就优秀宝宝
如何打造出女孩的公主气质
如何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性格培养,给BB天性的自由
三个方法教孩子学会忍耐
合适的依恋让宝宝更有成就
非凡孩子都具备的三种气质
宝宝听力发育特点妈妈们知道多少
犹太家长教BB的独立生存经
透视新生儿5种有趣“潜力”
老外眼中不合理的中国式早教
家长教子法宝:暂时冷落
幼儿学英语的意义是什么呢
父母必须教孩子六个道理
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中国式育儿的十大致命伤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秘诀
孩子的儿语你能听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