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

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

2015-03-23

宝宝经常生病,妈妈很担心。但是你们知道吗,有时候宝宝生病并不是照顾不周,而是心理上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很多宝宝已上幼儿园就会又哭又闹,发烧、拉肚子,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却都很正常,不去幼儿园,烧就退了。这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疾病。避免宝宝患上心因性疾病,在日常教育护理方面就要多注意了。宝妈们你们都了解宝宝常见的心因性疾病吗?

宝宝个子矮小,有可能是妈妈产后抑郁的原因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因为总有些爸妈想给个子矮小的宝宝补这补那,认为孩子个子矮小是遗传和营养造成的。其实,宝宝个子矮小也有可能是因为心理因素引起的。

临床医学用标准差法和身高百分位法来判断矮小: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民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的第3个百分位或两个标准差(即比平均身高低5-10厘米以上)。

矮小的病因多种多样,内分泌疾病、家族性矮小、体制性生长和发育延迟、染色体异常等等。有研究表明,若妈妈有产后抑郁,那么孩子的个子就会比较矮小。

有一个妈妈问我,怎么才能让孩子长个儿?——她和老公身高都很高,但是每次体检,孩子的身高却总是比同龄人的平均身高水平矮5厘米以上。在详细问了情况之后,得知她在生完孩子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所以经常发脾气,她觉得孩子是让他抑郁的根源,有时孩子哭泣的时候,她甚至有把孩子扔下楼的想法。

我跟她说,孩子矮小的根源其实在妈妈自身的情绪。因为产后抑郁会影响她的激素分泌,进而影响她的乳汁质量。乳汁的质量一旦有所变化,里面的成分随之发生变化,孩子的身体发育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TIPS:

1.妈妈的情绪直接关系宝宝的身心发育,所以妈妈必须调节好心情。不管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出现问题,都要积极应对,多想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尽量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男人在成为爸爸之前最好能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为妻子排除产后抑郁的隐患。

宝宝夜惊,可能源于焦虑、惊吓

夜惊也是孩子常见的一种心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孩子在入睡后约15~30分钟突然惊醒,继而双目直视,躁动不安,面露恐怖表情,不过意识仍呈朦胧状态;同时可能表现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历时数分钟至20分钟,然后再次入睡。多发生于3~8岁的儿童。

夜惊和恶梦惊醒有所不同,夜惊的孩子醒后完全不能回忆或者有零星回忆,而恶梦惊醒的孩子很快就清醒,并多能回忆梦的内容。

另外,患有夜惊的孩子在发作时还可能伴有梦游症,例如走来走去,做一些简单机械的动作,如开抽屉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夜惊还可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

儿童夜惊的病因主要为心理因素,多因焦虑和受惊所致。

TIPS:

1.儿童期孩子的神经、大脑发育尚未健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部分,尤其是控制睡眠觉醒的大脑皮质发育的不成熟,对孩子的睡眠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孩子正常生理发育的自然现象。如果孩子发作夜惊的情形不很明显或偶然为之,父母们则不必过分在意。随着孩子的成长,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逐渐成熟,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了,这种状况属于是一过性的。

2.不要给孩子看恐怖惊悚的影片,也不要给孩子讲恐怖故事。这个年龄的孩子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了大幅提高,想象力也变得丰富,因此这些刺激会使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梦,也就可能导致孩子当晚或这几天夜里出现夜惊。

3.如有亲人突然离世(尤其是自小就与他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或分开(爸爸妈妈出差之类的情况),要及时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4.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苛或者态度激烈,也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安,从而夜晚睡觉出现惊厥。

夜间尿床可能是对孩子太严格

夜间遗尿症在儿童期较为常见。一般5岁以后仍出现频繁尿床者,称夜间遗尿症,简称夜尿症。分为气质型和功能性两大类。

除了体质亏虚等身体因素之外,功能性遗尿和心理因素及教育有很大关系。

这个案例故事你们可能听到过:

一个女子,因为夜尿症的关系,一直到40岁还没有结婚。而导致这个夜尿症的原因只是因为5岁时尿床了。五岁时候的小小的她尿床后,父母大为生气,并且进行了强烈的指责。父母的话让小小的她非常羞愧,内心充满担忧和紧张。这种紧张引起了她的第二次尿床。第三次尿床。而父母的批评指责随之加剧。最终陷入恶性循环中。

从那时起,她开始隔三差五地尿床。父母越是想要通过打骂来让她克服这个问题,她越是难以克服。

这个真实的案例充分告诉我们,打骂是一种多么顽劣的教养方式,尤其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这种方式几乎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TIPS:

1.如果孩子遇到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障碍,如家庭成员死亡,变换新环境,失去父母的照顾所造成的焦虑状态,以及黑夜恐惧受惊、报复心理、母子关系不和精神过度紧张都可以促进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孩子发生夜尿症,而且如果父母引导不当,有些孩子在发生夜尿症后便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成人后仍无法改变。

2.对待孩子应该宽容。如果孩子不小心夜里尿床了,爸爸妈妈可以淡然处之,温和提醒就好,大可不必厉声指责。因为孩子3岁以后,就已经建立起自尊感。对于尿床,他可能自己都已经很羞愧了,爸爸妈妈如果再用负面性语言进行指责,往往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尤其是自尊性强的孩子。

很多宝宝的荨麻疹皮肤病等其实是躯体化反应

荨麻疹皮肤病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心因性疾病,俗称风疹块,是一种皮肤病。通俗的解释,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状可能持续数日至数月。荨麻疹病因比较复杂,但很多慢性荨麻疹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每两个月就会得一次湿疹,全家人都着急上火。问到我,我告诉她,这根本不是病,而是孩子情绪上出了问题。因为我这个朋友非常忙,每隔两个月就会出一次远差,持续一周以上。而对孩子而言,每一次和妈妈的分离,都是一次痛苦的经历,孩子会觉得恐慌,无法理解妈妈为什么周期性消失。

孩子因为跟妈妈分开得了荨麻疹,其实这种现象在小小孩中,尤其在一岁以前比较普遍。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认识到客体永恒性,亲近的人一旦消失,他就会害怕不会回来了。中医讲,恐伤肾。如此,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自然而然会下降。

而很多时候孩子心里的焦虑说不出来,于是最终引起一些躯体化的反应,比如湿疹、荨麻疹等。

TIPS:

1.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妈妈要短暂离开孩子,必须要让孩子知晓,并且在承诺孩子的时间范围内回到孩子身边。否则孩子就会认为你不要他了,由此引发更强烈的焦虑情绪。

2.在孩子3岁以前,不要频繁变化抚养人。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基本思维是一维的,他们需要的是唯一的抚养人,而不是多样化;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改变。因此,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频繁更换抚养人,孩子往往会因为心里的焦虑过度而导致体质不好。

3.有时候孩子身体生病,不过是情绪生病的投射。爸爸妈妈也注意观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与“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宝宝心因性疾病 妈妈知多少?”还看
当前幼儿国学教育争议有哪些?
给宝宝恰如其分的温暖拥抱
除了分数我们应让孩子拥有什么?
家教五大误区干扰孩子成才
小测试教你发现宝宝8大潜能
猜你喜欢
幽默训练从小开始培养
新生婴儿模仿能力超凡
怎么挖掘宝宝与生俱来的“超”能
宝宝眼睛养护的三大疑问
如何训练宝宝听声拿玩具?
3个小游戏提升宝宝方向感
和宝宝玩玩感知小游戏
幼儿期的记忆发展
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有秘诀
提高智力多给宝宝一点色彩
新生儿常抚触长大更自信乐观
儿童智能的发现与培养
这8个线索显示宝宝有超强智力
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
妈妈素质影响宝宝智力
早教使孩子具备5大素质
婴儿分辨颜色的能力怎样训练
2岁以前孩子不宜使用电脑
是什么影响了宝宝的智力发育?
让孩子自然地成长
挖掘孩子智力不要错过八个时期
早教理论是否适合国内孩子
14个亲子游戏培养运动小健将
父母如何训练宝宝各种能力
让宝宝在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的能力
让宝宝去“发现”世界
要及时挖掘宝宝与生俱来的超能力
游泳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教你如何坦然面对宝宝特殊时期
聪明宝宝要多做点"白日梦"
开发宝宝数学潜能的几个科学妙招
新生儿太“乖”警惕智力低下
3岁宝宝的智力测评指标
早教开发孩子智商的最佳时间
美国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
适合1-2岁孩子的巧手游戏
教宝宝辨别颜色别闯这些误区
启迪宝宝创造力的四个小游戏
早教不宜求早,求快,求全优
在生活中开发宝宝大脑
训练新生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有利宝宝智力提升的好习惯
常赞赏可让宝宝变得更聪明
唤起宝宝感知的5种亲子游戏
如何用儿歌开发宝宝语言潜力的方
为宝宝创造五彩缤纷的世界
警惕宝宝智力的五大“杀手”
怎么锻炼床上宝宝?
宝宝潜能开发营
你不可不知婴儿智力发育的八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