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

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

2015-12-09

从引导式教育的观点来看,家庭教育犹如孩子拉手推车的时候,妈妈在后面推一把。

一个寒冷的冬天,孩子正拉着一车东西艰难爬坡,这时,绝大多数父母都会自然而然地想替孩子拉车。但我告诉你,必须得让孩子自己去拉,即使是孩子从来没有拉过车而且很可能会失败,也要让孩子自己拉车。没有拉过手推车的孩子当然不会调节好力度,手推车可能会倾斜,甚至会伤到孩子。但绝对不能说:“哎呀,别伤着自己了,妈妈替你拉吧。”这时候,妈妈该做的是在保证孩子不受意外伤害的情况下,让他自己拉车。这样反复几次,孩子就能学会如何调节力气,努力前进。这个时候妈妈在后面推一把,孩子就能把车拉得更顺利一些。

这就是引导式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习惯了父母和别人的指导的孩子有时候很难应对突发事件。犹太人的《塔木德经》里有一则“蛇头和蛇尾的故事”,就能很好地体现家庭教育中的引导的重要性。

蛇尾总是跟着蛇头走,很不满意。有一天,蛇尾说:“我为什么总得跟着你走?你总是按自己的想法走,根本不管我的感受,这很不公平。我也是蛇的一部分,为什么要像奴隶一样听从你的指挥呢?”蛇头回答说:

“你怎么能这样说话?我并不只是为我自己,我之所以总是带着你走,是因为你没有能看清前进方向的眼睛,没有能分辨危险的耳朵,没有能决定行动的头脑。我是真心为你好啊!”

蛇尾大声讥笑着回答道:“我已经厌倦你的说教了,独裁者和暴君才会这样蒙蔽追随者!”蛇头回答说:

“如果你真是那么想,那么就让你走在前面试一试吧。”

听了蛇头的话,蛇尾非常高兴。它跃跃欲试,但没过多久它就掉进了水沟,费了很大的劲才从水沟里爬上来。可是很快它又掉进了刺丛里,蛇尾拼命挣扎,可是越挣扎越出不来。浑身是伤的蛇尾最后靠蛇头的帮助才得以逃脱。可是蛇尾还想走在前面。这回糟了,蛇掉进了火堆里,周围越来越热,蛇开始害怕了,着急的蛇头想救出蛇尾,但已经来不及了。火势很快蔓延到了蛇头,结果蛇就这样被烧死了。

这则故事的结局无疑是令人惋惜的,如同生活中不当的教育导致的不良结果。父母包办的被动式教育让孩子感到压抑,这种压抑的能量不断积累会产生偏执和逆反,而此时孩子的经验和能力还不足以应对生活的问题,可他们已经拒绝听取父母的建议,并宁可为此付出代价,这就使事态变得危险。此时的父母们往往充满担心却又束手无策。并非所有采用包办的被动式教育的家庭都必然酿成悲剧,但这种形式的确在不同程度上妨碍和压抑孩子,那么,引导式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呢?

被动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的区别

现在仍有很多父母认为:“我是父母,我就应该教孩子。” 但父母毕竟不是老师,即使想教孩子,孩子也不一定听话。我主办的家庭教育辅导班里,有很多父母都对我这么说过:“我家孩子不管怎么教育都不爱学习。”如果我说:“即使父母不教,孩子自己也能领悟。”他们就会说:“不可能,我不教的话,孩子根本什么也做不了。”很多父母认为,只要父母管教得好,孩子就能变好。

引导式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会避免这些,因为它的前提是相信孩子自己的潜能,它只是发现和运用潜能,孩子在这个过程得到的不是压抑,而是尊重和激励。其实每个人都一样,只要有学习的欲望,别人不说也能主动学习。这种欲望就是我们要引导出来的。引导孩子学习的欲望就是妈妈该做的事情。有的妈妈说:要是我不说的话,“都是因为我督促他才学的,他自己才不会主动学习呢。”其实这不过是孩子因为害怕妈妈或是不想挨骂才变得乖一点而已,这种变化不可能延续很长时间。如果孩子没有打心眼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他不爱学习的本性是改不了的。

妈妈是最好的辅导员

“培养能力的行为”叫做引导式教育,实施这种教育的人叫做辅导员。人只要满足以下几个欲望就能自主行动起来。比如,“我能行”——自信心,“我做得对”——确信自己等。引导这些欲望和能力,把人引领到成功之路上的人就是辅导员。

孩子们都拥有比父母的期待还要高的可能性。作为母亲,你应该成为引领他成功的辅导员。这就好比运动员和教练的关系。运动员为了突破记录不断地练习,教练也希望运动员能取得好成绩,但不能因此就背着运动员跑步。教练背着运动员跑,很可能两个人都倒下。即使是教练背着运动员跑步取得了好成绩,运动员也不会高兴,因为这不是他自己的成绩。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人们才会感到喜悦。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钓鱼的朋友。我以他的事情为例,讲一讲作为辅导员的父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我这个朋友有个儿子,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去钓鱼。孩子喜欢玩爸爸钓上来的各种鱼,慢慢地对鱼产生了兴趣,向爸爸提了很多问题。时间长了,爸爸已经回答不上孩子的提问了,所以干脆买了一些书,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学习有关鱼的知识。就这样,孩子逐渐掌握了很多关于鱼的知识,周围的人们也经常问他一些有关鱼的问题:“喂,鱼博士,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孩子更加喜欢学习鱼类知识了。

为了刺激孩子的学习热情,我的这位朋友送给他的孩子一套高中生物书,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孩子居然顺利地读完了其他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书。小小的他自然而然地想着将来要当鱼类专家,后来他果然顺利地考上了水产大学。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身为辅导员的父母该怎么对待孩子。

首先,他带孩子去钓鱼,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当孩子对鱼感兴趣的时候不说“太脏(危险)了,不要摸”等来阻止孩子,而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并不认为是件麻烦事,都给予回答。

买书,与孩子一起学习。

肯定孩子的成绩,并为他呐喊助威。

买来更具提高价值的书,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

后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说:“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才,只是经常跟爸爸去钓鱼,就对鱼产生了兴趣。如果是爸爸一早就让我当鱼博士的话,就不一定是现在这样了。”

“发现孩子的可能性,关注他,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 就是这种作为辅导员的接近方法使得孩子的才华开花结果。妈妈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所以也应该是最好的辅导员。但一定要记住,主人公是孩子,妈妈的作用就是培养他不怕困难、顽强生活下去的意志,让孩子独立起来。别忘了,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替他走完人生之路。

支持他还是帮助他

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有“支持”和“帮助”两种,我们通过下面的假设来看一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在路边发现一个人倒在苹果树下,树上结满了果子,但那个人似乎没有力气摘到苹果。如果你不管,他可能会被饿死。那么,你该怎么做?

你首先是摘苹果给他吃。像他这样没有力气或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克服困难的人,我们替他做事情叫做“帮助”。得到了你的帮助,那个人终于脱离了危险,恢复了健康。但以后你该怎么做?继续给他送苹果或食物吗?在某一个瞬间,他会不会反感继续依赖你呢?或者习惯于这种依赖他人的生活,只等着你拿食物给他?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你的帮助,他就无法继续活下去。

但是,有一天你有事情,无法继续“帮助”他怎么办?他只能挨饿。我们谁也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只要他自己能够行动就再也不需要别人“帮助”了,应该让他学会摘苹果,让他能够独立生活下去。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告诉他怎么摘苹果,并看着他摘苹果,在他需要的时候帮一下忙,这样他就能自己摘苹果吃了。这就是辅导员该做的“支持”,即支持他独立生活。

请你反省一下,实际生活中你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帮助”型还是“支持”型?当然,孩子在婴儿时期绝对需要“帮助”, 而且当孩子第一次做某种事情的时候也需要“帮助”。但一直都“帮助”吗?妈妈的角色就是作为辅导员“支持”孩子独立。妈妈应该以“我的孩子有很大的潜力,有很多可能性”的态度对待孩子,引出孩子自身拥有的能力和热情,并让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不是指使孩子“该这么做”、“该那么做”。

引导式教育的三原则

原则1: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说的是引导式教育对人的评判,这里的“无限”可以理解为“数不胜数”。但人总是习惯性低估自身的能力,常常认为“我不可能做到”——这是不敢挑战——或者“以后有时间再做吧”,用这样的理由来拖延时间。辅导员相信对方的各种可能性,并激励着对方。每次看着一个把“我不行,我没有自信”当做口头禅的人自从接受引导式教育以后,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的样子,我都惊讶于人类无限的可能性。

原则2:答案不在辅导员那里,而在自己身上。这里的“答案”是指对方的“可能性和能力”,也就是说,“相信对方能做好”。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就认为是拥有正确答案的父母或老师来指导孩子。人从小就开始跟大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巧,掌握生活的方法,没有得到教育就无法成长。但只是接受指导的人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要想充分发掘孩子所拥有的可能性,就必须以孩子自身的“愿望”为前提。人只要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即使没有人指挥也能主动行动起来;一个人没有想做事的愿望,即使是派给他再优秀的指导者也是没有用的。

原则3:辅导员的作用就是帮助他人找出答案。辅导员该做的不是指示对方该怎么做,而是帮助对方拥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并付诸行动。这里的关键就是孩子自己能做到多少。

如果把以上三个原则应用到家庭教育中去,就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 所有的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 答案不在父母那里,而在孩子身上。

★ 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找出答案。

本书就是以这三个原则为中心,讲解在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妈妈和孩子怎样形成和谐关系。

引导式教育的基本态度

辅导员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呢?让我们了解一下辅导员的信念吧。

第一,辅导员相信孩子自己拥有前进的能力。他们认为,即使是不做指示或命令,孩子们也能自己行动起来。

曾经向我咨询过的幸子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女儿学钢琴,但怎么练习都没能提高技艺。幸子总是指示孩子:“为什么不练?”“吃饭之前练不行吗?”“星期天不是有很多时间吗?”

有一天,幸子发现女儿的钢琴教科书上画了一只小猫,小猫旁边还画了小圆圈。她问女儿为什么画那些东西,女儿回答说:“我一个人练习太单调了,但是有小猫看着就开心多了,如果弹得好,我就在小猫旁边画个小圆圈。”这是幸子的女儿自己想出来的开开心心弹钢琴的方法。当时,她觉得孩子也不容易,就夸了一句:“这想法真不错。” 她经常问孩子:

从那以后,“怎样才能觉得弹钢琴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呢”或“弹钢琴有什么好处”等,还夸奖孩子的优点。现在幸子的女儿能主动跟妈妈说:“妈妈,我能弹这首曲子。”

幸子非常自信地说:“即使是妈妈没有命令孩子,她也能自己向前发展。孩子的成长方法只能向孩子请教。”毕竟大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第二,杜绝指责和抱怨,要建设性地看待问题。我当主持人的时候,曾经采访过少年棒球队。每当孩子挥击不中时,坐席上的教练和父母就异口同声地大喊:“干什么!好好打!” 孩子吓得表情都僵硬了,再一次挥动球棒仍然没能击中。坐席上的父母和教练又开始大声喊了:“你这傻瓜,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孩子的表情更加僵硬了,挥击连连失败。

站在指导孩子的立场上,父母或教师有责任引导出孩子想做某件事情的热情。但命令、指示或责骂的方法都无法引导出孩子自身拥有的愿望和能力。

前面我们讲到的培养出鱼博士的那位爸爸就是忠实地履行引导式教育的典范。这位爸爸注重儿子的才能,支持他学习的同时,还教会了他生活常识和社交礼仪。

为了培养儿子的学习习惯,孩子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每天晚饭以后都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学习。他说:“孩子还没养成学习习惯时,不能光靠孩子的自律,毕竟玩比学习轻松得多。”这样孩子学习时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直接问爸爸。如果孩子解决了难题,他也跟孩子一起高兴:“连这样难的题也能做呀!真了不起。”这样的鼓励培养了孩子的挑战意识。他就是把被动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配合得比较好的典型。这样一来,孩子成绩提高了,对学习有信心了,也就喜欢学习了。上了高年级以后,孩子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就开始让孩子独自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他为了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说,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让孩子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家看新闻的时候,如果出现地名就让孩子在地图上找出那个地方,这些都能让孩子非常自然地应用到所学的知识。这样引导兴趣的结果,孩子终于成为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品也好的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与“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如何点燃孩子的热情”还看
幼小衔接: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进行
幼儿园开学季,幼教专家送爸妈一
母亲逼4岁女儿每天拿刀做菜原因
儿童多动症的饮食调整
幼儿园宝宝冬季穿衣指南
猜你喜欢
早教几岁开始最好
专家:让宝宝的好奇心飞一会!
新生宝宝不可抱着睡
“斗妈”灵感源自心灵伤害
宝宝也会“极度无聊”
养育孩子切忌越俎代庖
专家答疑:如何培养宝宝自信心?
您允许孩子“虚度光阴”吗?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幼儿早期教育四大误区
专家讲堂:调皮宝宝如何管理
宝宝七种天赋自测方法
介绍老师爸爸的育儿心得
一哭就抱的孩子很难带?
新生儿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
婴儿竟是世上最暴力的人?
研究发现头大的男孩更内向
世界各国溺爱孩子排行榜
彩色环境有利孩子智力发育
输赢不在“起跑线”
美国孩子必须学习的礼貌礼节
适合宝宝的经典音乐宝妈们收货啦
剖腹产宝宝易感统失调
宠却不惯,爱却不溺
儿童多动症的家庭心理治疗
音乐与小宝宝
别让平板电脑伤害孩子的眼睛
严格家教对孩子好还是不好?
家长哄宝宝的几种危险方式
克服害羞,让宝宝成为社交小达人
宝宝从出生就开始学语法了?
婴儿的气质
iPad不宜做幼儿玩具
家长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三个小故事带你认识嫉妒宝宝
3种妈妈易致孩子性格缺陷
戳中泪点!医生儿子写作文称“连
摇小编对话夏克立:我是小公主夏
有的孩子为什么不敢走路
不同性情的孩子有不同带养技巧
父母切忌居高临下的爱
导致孩子低能的N个因素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
胎教造就“语言神童”是忽悠
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很可怜
喂奶方式影响孩子心理素质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造就聪明宝宝
专家解密:如何看待宝宝“性早熟
教育孩子可以“偷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