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宝宝的家长看过来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三岁宝宝的家长看过来

三岁宝宝的家长看过来

2015-12-09

古人有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它确实包含了一个真理,幼年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

两岁是孩子的第一逆反期。那么,三岁宝宝的家长如何施教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建设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家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未来的人生幸福美满。对于美满幸福的定义可以用六个字概括:成功、健康、自在。怎样帮助孩子取得人生的成功呢?进行智力开发是当今家长普遍的尝试。

关于成功,有过这样一个公式:成功=能力+机会。在这里,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的主观条件,机会指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客观条件。

不同的人对于能力可能有不同的定义。总体来讲,一个人的能力是由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两部分组成的。情商是衡量人非智力能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未来成功与命运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

那么,什么是智力呢?智力就是我们观察、认识社会、利用经验和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这种能力家长都比较重视开发,有些人从胎教就开始了。

然而,智商提高了,是不是一定意味着人生的成功呢?

似乎不是这样。

一个运动员技术很好,但如果心理素质不好,临场紧张,承受不了压力及比赛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和挫折,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好成绩。

情商教育与成功人生

人类一直重视智力的发展,并且有了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智商以外,还存在着另一个应该重视的参照元素———情商。

情商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科学家们经过各种测验和考察,证明了情商比智商对人更重要,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整个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包括他的事业。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群儿童分别走进一个空荡荡的大厅,在大厅最显著的位置放了一块软糖。测试老师对每一个将要走进去的孩子说:如果你能坚持到叫你出去的时候还没把软糖吃掉,你就会得到奖励,得到另一块软糖。这样,你将得到两块软糖。如果你等不到老师来就把糖吃掉了,那么你只能得到这一块。

实验开始,孩子们依次走进大厅。有些孩子忍受不了诱惑,把糖吃掉了。还有一些孩子明白只要坚持下来,就能得到两块软糖,于是尽量控制自己,转移注意力,唱歌,蹦蹦跳跳,就是不看那块糖,一直等到老师叫他出来,并得到奖励。

专家们把能够坚持下来得到两块软糖的和不能坚持下来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分为两组,对他们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只得到一块糖的孩子普遍没有得到两块糖的孩子成功。也就是说,凡是小时候缺乏控制力,情商弱一点的孩子,长大以后不管智商如何,在人生中都不太容易成功。这项研究引发了社会对情商教育的重视。

聪明的家长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知道什么做法能够成功,能够得到奖励,在竞赛中能够得分。

许多家长总是过多地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可是孩子把握人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往往被忽略了。家长们把决定一个人婚姻、工作、人际关系、事业的主要部分忽略了,这不是很可惜吗?

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讲过:一生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母亲给我的,叫“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小时候每次跌倒了,妈妈就说,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这个声音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警句,一个格言,成为生命的本能反应。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这种心理逻辑都会起作用。

这就启发我们,人在幼年时特别容易接受简单逻辑、简单说法的暗示,进而会形成一个影响他终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没有必要把家庭教育看得特别复杂,往往家长的一个简单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就能影响孩子一生。

古人有一句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它确实包含了一个真理,幼年的教育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提出明确的口号,重视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开发,重视情商教育。这对于独生子女尤为重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中班歌唱游戏《小猴真淘气》优质课-南京:贾青.rmvb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中班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观摩课(应彩云)

与“三岁宝宝的家长看过来”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三岁宝宝的家长看过来”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父母8绝招调教“新好女孩”
宝宝要独睡,这样安全吗?
育儿父母的抉择:读什么书
孩子听觉信息采集的重要性
五一亲子出游,如何更轻松?
新妈:不要这样哄宝宝睡觉
让孩子变得更聪明的10个要点
春游时节最适合的亲子游戏
80后妈妈的成功早教经验谈
培育孩子倡导的自由的意义
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强势智慧
从生理养育到精神养育
当上爸妈一切都变了
职场妈妈如何才能工作孩子兼顾
给孩子洗澡消除爸爸育儿恐惧
婴儿也需要“性教育”
宝宝学走路时间有差异爸妈别担心
“限时隔离”教育能不能用
养成宝宝准时吃饭的小游戏
父母要抓好孩子的0岁教育
我的孩子该由谁带养?
林达:祝福中国的孩子和家庭
不要错过生活中的1分钟教育
自以为是的新妈妈易犯8错
信力建: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7月18日:温和·元气·狗娃·
《月子:一位父亲的札记》目录
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爸爸抱着孩子喂奶混个面熟
大自然里的早教课堂
智慧引导:BB成长的隐形翅膀
换尿布是爸爸亲子的好机会
中国孩子最需要6种教育
爸爸也能全身心的教育孩子
小儿厌食症怎么办
写给0岁到3岁孩子的父母们
这些不是1岁宝宝的坏习惯
80后父母:在电脑上养孩子
和爸爸做游戏的4个好处
选玩具要根据宝宝的月龄
宝宝谁带跟谁亲吗?
从小就给孩子“世界化”教育
为0-3岁宝宝必做99件事
突破《弟子规》教育的误区
让宝宝爱洗澡的3个妙招
宝宝的内部对话
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
小儿上火认识误区
3岁前宝宝要学的规矩
训练宝宝如厕,有机可循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