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

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

2015-12-09

在初期的家庭教育中妈妈占了主导地位,妈妈的性格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展。如果妈妈太好强或是控制欲太强,孩子容易缺乏主见,这对他们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请妈妈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进入好强的误区,这对孩子的未来没有帮助只有妨碍。

孩子突然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如果你家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那妈妈们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是不是因为你的能干,导致孩子没有主见?

现在有很多做事干练、事业成功的母亲,常常会苛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而母亲的这种苛求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关专家就此表示,孩子突然出现忽悲忽喜的奇怪行为,做什么事都没有主见,甚至连自己想吃什么都没有个准主意。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抑郁症,需要长 期治疗。专家分析说,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自己在工作中做事强硬干练,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因此,她们苛求孩子也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 遭到母亲的责骂,这种“强势”的情绪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育。

约束多让孩子失去自我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母亲的言行,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相当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确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所欠缺的一种技能。

很多母亲把培养子女当成了自我实现的途径,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人才, 她们常把自己的价值依附于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们的成功,子女失败是她们的失败。 所以,很多妈妈不得不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 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没有自我。

过分苛求事与愿违

“现实生活中,妈妈强势的现象很严重,后果也很可怕。”儿童心理专家介绍,可以说,严厉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只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击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过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 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 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恋母情结伤害孩子

“我们在临床发现, 很多这样强势母亲的家庭里,父亲的角色极少被提起,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入了过多的关爱,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亲,因此孩子已经6、7岁了甚 至更大还和母亲同床共眠,甚至在一个被子里。”心理学专家表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无的。父母虽然都爱孩子,但无意中忽略了父亲的 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失了一个认同的对象。

事实上母亲强势,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 因为从实际的交谈中,我们常常发现母亲更离不开孩子,母亲会因为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而将儿子作为“替代配偶”,作为情感的依托的惟一对象,这同样也是强势母亲对孩子带来的心灵上的伤害。

父亲作用别被忽视

“要注意的是这个“强势”的程度,如果是将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强行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我认为这个关系就有些畸形了。”专家坦言,这种 决策过程不应忽视父亲的作用,只有双方积极地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教育问题,夫妻双方共同商量,才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选 择。就孩子上培训班这一事而言,对于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训班,上什么样的班等决定,都应由家庭成员包括子女共同商议得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大班阅读活动《喜欢钟表的国王》优质课(蒋静).avi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与“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妈妈太好强是BB没主见的真凶”还看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李嘉欣重培养儿子EQ和责任感
猜你喜欢
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
孩子“照书养”对不对?
父母吵架孩子被吓出抽动症
培养BB开朗性格注意8大细节
夸奖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
哄宝宝睡觉的错误方法
宝宝性启蒙要从0岁开始
聪明孩子为什么学习差?
父母不要扼杀孩子的善心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蒙台梭利的故事
婴儿感受周围环境能力表现
最利孩子成长的早教有哪些?
专家:宝宝爬行,其实没那么难
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关于教育孩子的疑问
提醒:三岁内孩子不要学乐器
孩子撒谎可能是在发求助信号
说教不如行为训练更有效
BB“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美国孩子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蒙特梭利教育法
多关注孩子用爱构筑城堡
BB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父母越无私孩子就会越自私
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限时隔离”的教育能不能用
三个月的BB会“吃醋”
“独一代”不会育儿愁煞祖父母
该不该“穷养儿子富养女”
婴儿多种语言教育更聪明
孩子颈椎受伤症状
职场妈妈育儿有八“忌”
让婴儿多倾听大千世界
走出小儿智力开发教育误区
在BB面前“裸奔”的利与弊
好奇心强的孩子独立早
婴儿过早加辅食影响发育
如何科学选择早教音乐
老外看中国养育孩子怪事多
教育女孩父母易犯哪些错误?
孩子3岁前教育不要全丢给母亲
最易伤害BB智力的三个失误
向上比较会把孩子变被动
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
警惕2岁孩子被双语扰乱思维
中国父母倾向美国子女教育方式
孩子的屁股别乱打
中国父母的育儿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