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2015-12-08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具有两重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内部的秩序感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和它们的相对位置;外部的秩序感则指向幼儿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的感知与理解。秩序感的表现形态有安全感、归属感、时空感、格局感、规则意识等。

幼儿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1岁~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岁到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到了5岁之后,由于幼儿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当他们画画时,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当他们搭积木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等。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人生初期出现的秩序敏感期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热爱秩序是幼儿的一个特点。对于幼儿来讲,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般,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快乐意味着一个人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细节方面都能支配。

秩序感是个体生命中对道德发展有奠基作用的早发性情感,是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源泉,是心灵的某种秩序或结构。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和认识外在事物间的规则关系并按照他们所理解的关系来组织和应对周围世界了。这种对外的秩序感为他们发展出道德意识奠定了基础,因为道德即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所建立的各种规则。正是在秩序敏感期,幼儿开始接受外界给予他们的、渗透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标志着幼儿接受道德法则的开始,预示着道德的萌芽。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幼儿在其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的。秩序敏感期同样如此,如果把握得当,也会为开启幼儿的智慧打下基础。在人的思维发展起始阶段,智慧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基本的结构成分———秩序关系,这使得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为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来应付外界事物,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往,使动作慢慢协调起来。秩序感会帮助孩子进行初步的思考和逻辑因果的推演。如果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获得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后的运算阶段才会顺利地形成对比、分类、序列等具体的思维形式。否则,就会为其将来的智力发展埋下隐患。

正确对待幼儿的秩序敏感期

一、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认识。

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应该端正对秩序敏感期的认识,意识到秩序敏感期的存在是与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逾越甚至是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阶段。面对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种种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要试着更多地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孩子产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则性的需求,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在秩序敏感期的“有序愿望”,顺应其秩序感发展的需要;对于原则性的需求,如果不能够满足孩子,就需要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如果成人缺乏应有的细心和耐心,致使孩子宝贵的秩序敏感期没能得到应有的呵护和培育,就会使潜藏于孩子内心深处的、还不完善和成熟的秩序感慢慢沉没于意识的底层,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埋下“祸根”。

二、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

秩序敏感性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一种神奇的能力,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阻碍了这种秩序敏感性的正常发展,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因此,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理解并帮助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这种敏感性,而让孩子的秩序错乱下去,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不利于孩子以后建立规则。

三、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当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无序时,他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某种指令,强烈地希望把物品回复原位。比如,一块肥皂躺在洗漱台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只椅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一个2岁的孩子会突然注意到它,并把它放回原处。只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上的不协调,而更大一些的孩子和大人很少会注意到这一点。

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秩序感也让孩子认识到每样东西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让孩子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在细节上支配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感到平静和快乐。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四、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幼儿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生活习惯以及物品的要求上。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从而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

我们没有能力把握生命的内在秩序,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来时,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不能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然孩子的智能也无从建构。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归位。孩子的东西更要注重摆放有序,家长不要随便去更改它们的位置。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做太大的改变,比如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居室、生活环境等等,尤其是长途旅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不得已,也要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并且为孩子可能的不适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对于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引导他们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这不仅能让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与“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什么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还看
零下10度,幼儿园坚持全天户外
孩子被打,却不敢还手
孩子在园里这些事情很重要
寒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
你知道吗?男孩的安全感来自于妈
猜你喜欢
十一之后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
专家讲堂:调皮宝宝如何管理
世界各国溺爱孩子排行榜
“斗妈”灵感源自心灵伤害
宝宝从出生就开始学语法了?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父母切忌居高临下的爱
家长们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养育孩子切忌越俎代庖
不同性情的孩子有不同带养技巧
严格家教对孩子好还是不好?
专家:让宝宝的好奇心飞一会!
剖腹产宝宝易感统失调
早教几岁开始最好
宝宝七种天赋自测方法
婴儿竟是世上最暴力的人?
美国孩子必须学习的礼貌礼节
有的孩子为什么不敢走路
三个小故事带你认识嫉妒宝宝
一哭就抱的孩子很难带?
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很可怜
专家解密:如何看待宝宝“性早熟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造就聪明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的起床气?
专家答疑:如何培养宝宝自信心?
从宝宝行为看天赋
新生儿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射
彩色环境有利孩子智力发育
婴儿的气质
别再指责轩轩——聊聊婚姻敏感期
戳中泪点!医生儿子写作文称“连
儿童多动症的家庭心理治疗
iPad不宜做幼儿玩具
您允许孩子“虚度光阴”吗?
宠却不惯,爱却不溺
摇小编对话夏克立:我是小公主夏
中国土著屠呦呦问鼎诺奖:教育是
宝宝也会“极度无聊”
喂奶方式影响孩子心理素质
别让平板电脑伤害孩子的眼睛
3种妈妈易致孩子性格缺陷
家长哄宝宝的几种危险方式
克服害羞,让宝宝成为社交小达人
音乐与小宝宝
幼儿早期教育四大误区
适合宝宝的经典音乐宝妈们收货啦
研究发现头大的男孩更内向
输赢不在“起跑线”
新生宝宝不可抱着睡
那些不靠谱的育儿理念,你中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