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

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

2015-12-07

抑郁症的发病与情感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因七情过度所伤,因此在疾病的缓解期要充分做好心理治疗,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压力。

儿童本来是天真烂漫的,可是现在的不少儿童却根本烂漫不起来。为什么呢?

有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孩子,平时活泼可爱,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她的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而且还整天闷闷不乐的,记性很差,话也变少了,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她的父母想尽办法也问不出什么,前几天竟然留下遗书,幸亏被母亲及时发现才免于不测。

这其实就是患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现在,儿童患抑郁症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孩子患了儿童抑郁症,这对一些家长来说一定会感到困惑。一个小孩怎么也会得大人才会有的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儿童和成人,近些年来这种心理疾病还有明显低龄化的趋向。而重症抑郁潜在的最大危险就是自杀行为。

一般来说,患抑郁症的儿童主要是由于家长给予的压力太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由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孩子在承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学习压力的同时,在学习成绩问题上,只要家长感到不满意,孩子就会时常遭到指责和责骂。所以,处在这样家庭环境下的儿童是很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其次,家庭环境不良、父母之间过多的争吵,家庭缺少温暖,同样可以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还有父母离异、亲人丧失、突发的意外事件、师生和同学关系问题等,也均可对儿童的弱小心灵构成伤害,导致儿童发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儿童抑郁的症状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种是身体不舒服,例如恶心呕吐、厌食、腹部不适等,这是精神症状躯体化的缘故;第二种是急性抑郁反应,大多是受了突然出现的严重精神刺激后表现出惊恐、绝望、伤心流泪、失眠、夜惊多噩梦等,急性抑郁反应病程不长,容易恢复;第三种是慢性抑郁反应,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少语、郁郁寡欢,甚至流露出“没有劲”、“不开心”等消极的情绪。

抑郁症患儿大多具有胆小、敏感、固执、任性、安全意识淡薄,主观性、依赖性强,忍耐性、灵活性差、以自我为中心和情绪不稳定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感到很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因而表现出情绪的不愉快、兴趣的减少、自我评价过低、言语减少、动作迟缓、行为的退缩、激惹性增高、好发脾气、恐惧不安、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的企图,同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和躯体不适感。儿童抑郁症一般起病较急,持续时间短,恢复良好。儿童抑郁症不一定和成年人的表现一样,儿童的表达方式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因而有许多特殊行为,如行为易冲动、不被父母所理解;孤独寂寞,整天沉湎于遐想或虚幻的世界里。当他们的幻想过于离奇时就有可能是抑郁情绪障碍的表现。

儿童抑郁症重在预防,家长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不要歧视孩子,要多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加开导,避免专制的家长作风,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想办法耐心地解决或合理地解释,使孩子满意。让孩子能从内心深处感到父母是他最亲近的人,仍然一直在关心他们。这样,孩子的忧郁心境就会得到改善和缓解。

(2)不要对孩子管得太死,而是要和孩子成为朋友。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喜欢在同代人中寻找欢乐,寻求共处。他们往往对父母过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环境,尽量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他们与同龄儿童的交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多思考、多接触、多交流,多鼓励他们。

中医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虽然肝、脾、心三个脏腑皆有相关,但各有侧重。肝气郁结多与气、血、火相关,而食、湿、痰主要关系于脾,心则多表现为虚证,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也有一些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症候。抑郁症初病在气,久病及血,故气滞血瘀的症候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抑郁症日久不愈,往往损及脾、肾,造成阳气不振、精神衰退症候。

从中医来说,抑郁症应大致属于郁病的范畴。在《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中说:“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这句话或许说出郁病的根结。“脏气弱”是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思虑过深”,这个思虑就像是佛家讲的“妄念”,是一些虚妄的,不合适宜的念头,而这又是最消耗人能量的。

在《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中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变病多端,古今这个“变”是有不同的。西医学的介入,绝大多数患者长期、大量服用西医的抗抑郁的药物,无异于饮鸩止渴。像三环类抗抑郁剂,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多是作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像是镇痛剂,头脑不感觉痛了,而引起疼痛的因素尚在,长期吃抗抑郁药,对孩子的身心伤害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家里有抑郁症的孩子,那么在护理时,家长首先就要从改变自己不良的养育方式开始做起,注意为孩子营造一个亲密、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还要做到理解和接纳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不快,适时进行疏导,以鼓励为主,切忌责备。耐心的教育引导,帮助孩子克制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平时还要注意多和孩子做些游戏,多带孩子到公园玩耍,以此来改善孩子的不良心境,帮助孩子尽快找回丢失的快乐。只要我们家长能够和孩子在心理上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孩子就一定会渡过危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大班律动活动《魔术师圆舞曲》优质课-浙江:吴燕飞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与“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大人抑郁 孩子更抑郁”还看
宝宝犯错教你10招巧妙惩罚
孩子学英文重在沟通先行
把BB谎言变成智慧的四策略
如何有效让BB听话又有主见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猜你喜欢
父母过度关切孩子不善交往
睡觉爱做梦的宝宝更聪明
英国:母亲童年经历影响孩子智力
宝宝健康心理家长须注意8个“不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害羞宝宝
贪吃是为寻求心理满足感
儿时常被体罚心理易扭曲
宝宝性格孤僻源自父母教养不当
正确把握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勿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言
父母要学会看宝宝的“脸色”
培养孩子的情商请别忽视六大要点
怎样给学龄前孩子们立"规矩"
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
请把人生七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孩子
培养宝宝健康心理9个“No”
“话痨”父母培养巧嘴孩子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11项技巧帮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如何对付幼儿三大常见情绪
孩子怕生的主要原因
宝宝的精神最怕的四种饥饿
颜色喜好可预测孩子性格
越出格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培养小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孩子性格孤僻的表现及引导
孩子太害羞怎么办?
让宝宝内心充满同情心的方法
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感
用爱和智慧唤醒封闭的孩子
孩子言行不一,家长该怎么做?
打造快乐宝宝的八大宝典
宝宝靠自我伤害来释放情绪
如何帮助宝宝克服恐惧?
对付逆反期宝宝妈妈需斗智斗勇
宝宝怕黑不是“胆小鬼”
孩子闹脾气父母如何应对
盲目批评会扼杀幼儿的天性
如何看待孩子胆小的毛病
怎样养成宝宝乐观向上的心态
孩子眼中的世界
妙招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三步骤让任性孩子变乖
喜爱哭闹宝宝的心理分析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留心宝宝的嫉妒心理
孩子恋上父母的床是妈妈的错
如何教孩子抗拒诱惑
父母要谨防早教“跑偏”
0岁起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