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

2015-12-04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产生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专家介绍,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经验,又极其要求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 ,不厌其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反抗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中的孩子,随着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事实上,逆反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常论据不足;喜欢怀疑,却又缺乏科学依据;喜欢发现见解,但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却又容易片面。家长知道了“ 心理断乳” 期孩子的这些特点,对待他们就更应避免简单粗暴,也不能用“哄骗”的方法来对待他们。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这样一来,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 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

专家建议,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俗话说 :“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这话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与“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别和逆反期的孩子较劲”还看
怎么编出孩子想听的故事?
这7件事千万别做,会毁掉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2岁,请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只需讲这八
孩子,有人打你,你要打他!
猜你喜欢
父母吵架孩子被吓出抽动症
BB“难养”要看气质选方法
孩子撒谎可能是在发求助信号
培养BB开朗性格注意8大细节
如何科学选择早教音乐
夸奖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父母要不要统一战线?
婴儿过早加辅食影响发育
中国父母的育儿误区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
宝宝扔摔玩具也是学习
中外妈妈育儿方式比较
在BB面前“裸奔”的利与弊
中国父母倾向美国子女教育方式
婴儿感受周围环境能力表现
走出小儿智力开发教育误区
伊顿蒙台梭利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注重提高孩子“体商”
关于教育孩子的疑问
让孩子吃苦受累的好处有哪些?
孩子3岁前教育不要全丢给母亲
孩子颈椎受伤症状
“独一代”不会育儿愁煞祖父母
宝宝性启蒙要从0岁开始
父母越无私孩子就会越自私
孩子上早教要防被“忽悠”
蒙台梭利的故事
别忽略宝宝体商培养敏感期
儿童智力认识的三大误区
专家:宝宝爬行,其实没那么难
让1岁的宝宝疯狂爱上英语
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聪明孩子为什么学习差?
职场妈妈育儿有八“忌”
最利孩子成长的早教有哪些?
多关注孩子用爱构筑城堡
宝宝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
警惕2岁孩子被双语扰乱思维
宝宝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BB的“爱”不可替代的小日子
5个特征说明孩子被宠坏了请立即
最易伤害BB智力的三个失误
“限时隔离”的教育能不能用
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
美国孩子的能力是如何培养的
论“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与错
三个月的BB会“吃醋”
世界名人与蒙台梭利
该不该“穷养儿子富养女”
教育女孩父母易犯哪些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