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寄养,谁来解围?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隔代寄养,谁来解围?

隔代寄养,谁来解围?

2015-12-03

人人都说爷爷好,只有孙儿心明了。假日陪着练书法,辛苦几何天知道。

年轻人将孩子寄养在老家或托付给父母,老人安享天伦,儿女专心打拼,这是一举多得还是无可奈何

在城市中,由于年轻父母工作忙、经济条件有限等原因,许多孩子被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养育,这种方式被专家称为“隔代寄养”。调查显示,隔代寄养正成为当今城市年轻父母的主要育儿方式。

比起农村留守儿童,寄养儿童要幸福得多,他们不缺吃少穿,祖辈们给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爱。但是,有关他们的教育、心理健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远远超过了个体家庭。“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对此做了一番调查。

1 替儿养娃甜中有苦

5月31日,太航幼儿园门口,60岁的李师傅在人群中等待着自己的孙子。三年前自从孙子出生,李师傅就和老伴“背井离乡”来到了太原帮忙带孩子。能在儿子家发挥余热,李师傅自然满心欢喜。儿子、媳妇每天早出晚归,经常两头不见太阳,孙子平时的饮食起居都由自己和老伴负责。

说起受累,李师傅觉得很正常,可言谈中分明也能听出一些落寞。老李爱下棋,老家那条街上到处都有棋摊能杀上两盘,来到太原后谁也不认识,每天的休闲活动就是和老伴拉着孙子散散步。

太航幼儿园孙园长介绍,每天来幼儿园接孩子的60%以上都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张淑萍的孙女常住在奶奶家,由于张阿姨老两口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与正常人稍有差异,每天张阿姨的主要任务就是做两样饭,一样给自己和老伴吃,一样给孙女吃。说到养孙女,张阿姨不矫情:吃饱就行了,其他方面没精力考虑。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1621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坦言,目前年轻人将孩子隔代寄养的现象普遍。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因为年事已高,在照看精力旺盛的孩子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为防止意外发生,他们一般不让孩子玩秋千、攀爬之类有风险的游戏。可是一旦孩子生病、出现磕碰,仍然难免遭到儿女的埋怨。2010年,北京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姥爷将外孙哄睡后,自己到客厅小憩,结果3岁的外孙翻越护栏从12层坠亡,孩子的父亲将姥爷告上了法庭。一起意外事件引发了亲情的撕裂,也暴露出了隔代寄养的突出问题养孩子不光是意愿的问题,还有能力的问题,而这个能力既包括身体状况也包括教育能力。

2 生而不养无奈几多

赵佳玉和自己的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本来还想再“疯”几年,可双方的长辈屡屡“逼生”,于是他们的女儿降生了。由于在养育方面没有经验又留恋二人世界,赵佳玉产假一休完,就将孩子交由父母和公婆轮流养育。

有不少人和赵佳玉一样,出于逃避责任把孩子甩给了祖辈,但大多数年轻父母还是迫切地希望能亲自带孩子。29岁的小乔前几天刚把满1岁的儿子送到了父母家,她说:“每天我都特想孩子,一有空就跑回去看,孩子与工作之间我一直在做着权衡。”小乔的老公是一家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每个月的收入不固定,最多时能拿回5000元,少的时候只有1000多元,交完房子月供,再加上日常吃穿用度的开销,每月不是“月光”就是“负翁”。孩子送到父母家后,不光自己有时间出去工作,父母还能补贴一些孩子的花费。

客观地讲,除了工作忙和经济条件有限两大主因,居住条件、老人希望代养孩子、年轻父母缺乏育儿经验等因素也不可忽视。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许多年轻人“裸婚”之后,住着“蜗居”,经常跳槽,自顾不暇,集工作繁忙、住房紧张、收入偏低于一身,再加上贴心放心的保姆难找且贵,所以几番权衡之后,只能选择这种“啃老式”养儿方式。

其实,隔代寄养也并非中国特色。据报道,美国有290万祖父母独立养育孙子孙女,只不过在美国产生隔代寄养的原因,大多出于父母虐待或疏于照顾孩子,以及父母离异、患上艾滋病、犯罪服刑等情况。而在中国当今社会,上班族、离婚的单亲人士、惰性强的年轻父母是造成隔代寄养的主要群体。

3 隔代寄养问题丛生

孩子交给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此一来,年轻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奋力打拼,又可节约保姆费;老一辈含饴弄孙、老有所为;孩子被隔辈亲宠着,也很幸福,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这种一举多得或许只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进行考量的结果。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郑雯,小时候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到11岁上初中。虽然童年也是快乐的,但多年来,她总觉得和父母亲的关系很疏离。在最初回到自己家时,一点归属感都没有,也比较敏感。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父母,无论多累都要让孩子生活在身边,否则会遗憾终生。

隔代寄养会导致哪些问题?调查中,67.0%的人直言会妨碍亲子沟通,59.7%的人认为老人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担心孩子任性叛逆,49.0%的人担心孩子懦弱内向,47.7%的人认为将影响孩子活力……

太原师范学院幼师专业学生金楠表示,溺爱、纵容、包办是许多老人的习惯,长期下去,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养成依赖心理,抗挫力也会差。而在幼年时,当一个孩子选择了某个亲近人的感情,便认同了这个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他会排斥其他人的意见和行为方式。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学者李亚妮通过调查上海144名大学生发现,从婴幼儿时期就由祖父母抚养的人和父母没有形成强烈的亲子依恋,双方信任不足,亲子冲突时有发生。

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冯爱红多年来一直研究社会伦理学,她认为应该关注隔代寄养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传统的观念是母亲承担家务劳动较多,父亲主外。而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观念受到了挑战,现在的年轻妈妈比上一代妈妈隐忍、奉献、吃苦的精神少了许多,在工作中、生活上追求个性独立、男女平等。其实,无论是父亲、母亲在抚养教育子女上都具有同等责任。

针对现在的隔代寄养现象,冯爱红认为要大力发展社会家庭服务业,加强对家庭保姆市场、幼儿园、小学的管理,让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无后顾之忧。同时,对一些有能力、有条件,且愿意带孩子的老人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健康心理、科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实现“三代同赢”的家庭教育模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广西:赵艳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与“隔代寄养,谁来解围?”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隔代寄养,谁来解围?”还看
孩子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教育
必看四句"少年派"对白
八件事孩子不能做太早
挫折给孩子带来的好处
猜你喜欢
适合17-18个月宝宝的游戏
小小破坏王该任其捣乱吗?
音乐教育让宝宝更乖巧
让孩子成为左右脑并重的人
学会了原地跳和踢球
专家释疑家长的早教问题
宝宝吃手的习惯在3岁前改掉
适合21-22个月宝宝的游戏
父母杜绝7种行为育孝顺孩子
宝贝涂鸦的教育建议
教宝宝学走路
妈妈应常对宝宝说这五句话
培养BB健全人格家长注意十戒
教21个月幼儿玩的早教游戏
高智商的宝宝有哪些特点?
孩子爱摔东西家长怎么教?
幼儿眼中的动画世界
父母育儿不必太教条
纠正宝宝坏习惯的60秒法则
玩游戏父母参与才有内涵
什么是宝宝最健脑的运动?
正确对待宝宝的占有欲
1岁以上宝宝仍吃手,6招解决
家庭才是早教最重要的课堂
为你解开宝宝的记忆之谜
早教早得太离谱宝宝会糊涂
发展0-6岁宝宝的记忆力
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个习惯
好方法改变宝宝吸吮手指习惯
哪些家庭更容易出天才宝宝
如何培养23个月幼儿的能力
培养注意力3招“定住”孩子
你是孩子最好的语言老师
小宝宝迷上电脑怎么办?
早期教育让孩子“学”什么?
父母5个行为惯出孩子坏习惯
家有淘小子家长别掉以轻心
家务活能锻炼幼儿精细动作
零岁启智方案:听音乐
小游戏提高孩子模仿能力
培养宝宝睡眠习惯的6大攻略
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坏妈妈”能带好宝宝吗?
用微笑化解孩子的小脾气
溺爱孩子导致七大可怕后果
19~24个月:平衡能力更加好
如何保持宝宝爱画画的兴趣
家长八大不当行为快快NG!
两岁宝宝最适合学画画
适合23-24个月宝宝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