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宝宝分离焦虑症及缓解技巧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了解宝宝分离焦虑症及缓解技巧

了解宝宝分离焦虑症及缓解技巧

2015-12-02

导语:宝宝一离开父母就哭闹,厌食,烦躁,这些情绪的变化看似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不善加引导,很有可能会造成宝宝心理的分离焦虑问题。因此,父母要对宝宝的分离焦虑问题有所了解,并掌握一些技巧帮助宝宝缓解分离焦虑的问题。

宝宝分离焦虑问题需引起重视

分离焦虑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当宝宝与父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分开时,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表现,很多孩子与亲人分离之后,由于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够,都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常常出现抑郁、社交障碍等不良症状。一旦处理不当,将对宝宝日后的人际互动与生活适应造成恶劣影响。因此,父母亲应掌握正确的态度与方法,陪伴宝宝一起走过分离焦虑。

1岁至1岁半是高发期

所谓分离焦虑,就是指孩子离开父母或亲密的照顾者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紧张不安、沮丧、闷闷不乐,或者特别黏人、爱哭、固执,希望照顾者能留在身边。

一般来说,宝宝的分离焦虑在6~8个月时出现,通常在1岁至1岁半时会比较严重,这与宝宝的表达能力增强、探索范围扩大、分离机会增加有关。不过,随着宝宝对父母的存在有安全感、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掌握越来越有信心,分离焦虑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善。

11个技巧应对宝宝的分离焦虑问题

1. 确信分离环境的安全性

如果要安排宝宝独睡,必须先确认睡眠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适。如果要将宝宝托给保姆或托育中心来照顾,也应该先确认替代照顾者不要超过2人以上,而且能经常陪伴在宝宝身旁,另外托育环境的安全也不容忽视。

2. 让宝宝觉得安心才离开

在必须和宝宝分离的情况下,最好给宝宝一点适应的时间,建议父母先陪伴宝宝,直到他比较放松后再离开。当然,如果能预先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就更好的,如果能早早建立起预告与预先熟悉新事物的习惯,就能让宝宝在未来的生活历程中更为顺利。

3. 记得和宝宝说再见

父母要记得在分开时与宝宝说再见,这对宝宝来说是很重要的承诺,也是对大人产生信心的基石。即使已经处在焦虑的分离情绪中,也要记得跟宝宝说再见,因为这是与宝宝建立信任的好机会,千万不要偷偷或强硬地与宝宝分开。

4. 慎选临时照顾者

如果父母要外出一段时间,务必要将宝宝托育给自己和宝宝都信任、都熟悉的临时照顾者,这对于减轻分离焦虑非常重要。

5. 带上喜欢的物品

有些宝宝独爱他自己的玩具,有些宝宝则更依恋自己的小被子。因此,在宝宝与父母短暂分离的时候,不妨让宝宝带着这些能为他带来安定、信任感的物品或玩具,可让宝宝舒服许多。

6. 带上主要照顾者的物品

除了宝宝自己喜爱的物品之外,还可让他带上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几样东西,如钥匙、梳子、包,让宝宝对父母亲存在和归来更有信心。

7. 预告回来的时间

父母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安排说给宝宝听,让宝宝了解父母亲还会再回到他的身边。

8. 尽可能遵守承诺

父母要尽可能遵守自己对宝宝的承诺,即使真的无法施行,也应该及时让宝宝了解自己的状况,以免加重宝宝的分离焦虑。

9. 阅读教育

平时可和宝宝一起阅读与分离焦虑有关的故事,让宝宝在阅读过程中增进对分离的了解和处理方式。

10. 玩躲猫猫游戏

对于年龄较大、已经学习行走的宝宝,父母可和他玩躲猫猫或藏东西的游戏,有助于让宝宝建立物体恒存的概念,明白东西不见了还可以找到、父母离开还会再回来。

11. 玩闹钟游戏

运用游戏让宝宝适应分离,可以用闹钟计时,从1分钟开始,慢慢拉长与宝宝分开的时间,让宝宝逐渐适应分离的情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大班歌唱活动《小红花》优质课-湖南:易婧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BIM BAM》优质课+教师说课-浙江:潘群燕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戏剧表演唱活动《新猴子学样》优质课-安徽-余璐

与“了解宝宝分离焦虑症及缓解技巧”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了解宝宝分离焦虑症及缓解技巧”还看
生后30分钟吸吮乳头好处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来自父爱的影
家教要以“成人”为主要目的
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
如何让孩子在等待中不焦虑
猜你喜欢
如何让宝宝了解自己的性别?
如何让宝宝成为"万人迷"
不要忽略孩子的“傻问题”
预防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观念
外国人眼中“午睡”是奇葩?
盘点全球最具争议的教育方式
多多写信给妹妹暖心解释中秋来源
“幼小衔接”要上学前班?
妈妈,请别来打扰我!
婴儿语言训练5误区
养育快乐宝宝把握10个细节
揭露五个育儿“伪真理”
难管教不只是孩子的问题
家长和孩子不要轻易“算帐”
哪些户外运动能使孩子增高?
孩子智力的八次飞跃有哪些?
美好人生,规划先行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小心玩具太阳镜伤害孩子眼睛
父母批评孩子应该注意什么呢?
幼儿园“奇葩”作业引吐槽家长“
孩子到底能不能“一心二用”?
婴儿真的无忧无虑吗
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
父母的阻止会让孩子跟损友更近
美国父母育儿五原则
做到这7点,才能算是称职的父母
教育孩子千万别大声打骂
宝宝“把尿”知识你懂多少?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入园哭闹多久?
学习德国的“善良教育”
与宝宝交流的神奇瞬间
你不知道的“惩罚”教育
控制孩子体重的错误观念
隔代教育,你担心吗?
父母犯哪些错会让BB"变笨"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甜馨不舍妈妈出差大哭李小璐坦言
借课本教BB学拼音有无必要?
慢跑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
别让早期教育成为心理虐待
7种有效惩罚让宝宝更优秀
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大人的错
笑是宝宝智慧感情发展的标志
不要让孩子过早陷入"竞争"
性早熟造成孩子哪些伤害?
宝宝总摸自己的生殖器怎么办?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
父母怎么搞定爱耍赖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