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2015-11-25

关于因材施教,先讲一个故事

2011年3月5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女子33岁考上研究生毕业因超龄被用人单位拒绝》,下面是我做的内容摘要:

1976年出生的陈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从小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村里没有学校,一直长到10岁,父亲才放心她和弟弟去邻村上学。1995年,陈丽初中毕业时,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老师愿意留她在小学任教。根据当时的制度,任教两年后若表现优异,即有机会转为正式教师,陈丽没有答应。三年后高中毕业,班主任再一次建议陈丽留在乡镇教书,陈丽再一次拒绝。在她眼里,考上大学才能有出息。但当年的高考她却失利了。第二年,陈丽考上了当地电大,又因高额的学费没去。2000年高考,陈丽考取了一所大专院校。两年后,她又面临是否“专升本”的问题。在听到“大专毕业两年后可以考研”的信息后,她因家庭贫困选择了迈出学校大门。之后的两年,陈丽进入一家书店,一边打工,一边为考研作准备。2004年年底,陈丽结婚。此时,她已具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她填报了志愿,过了调剂分数线,却又因怀孕终止了读书的念头。之后4年,她干过个体、学校后勤、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2岁,”陈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打工赚钱、抚养孩子。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什么的,生活也许会好很多。”一天,在跑保险的时候,一位老同学见到她很是惊讶,“你是个‘文人’啊,怎么跑这个?”这让陈丽心中无限感慨。她开始渴望回到校园,成为一名教师,收入虽不算多,却可以安稳度日。而此时的学校早已提高了招考门槛,本科生进学校已经颇为困难,不过对于研究生,学校还是亮着绿灯。“只要考上了,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再说进事业单位什么的也没有问题。”陈丽和丈夫商量。考研成绩下来,陈丽超出学校分数线20多分。2009年,陈丽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知道自己的年龄劣势,加倍努力,提前修学分,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屡获奖学金、科研成果奖,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提前一年毕业的机会。但计划最终没能赶上变化。2010年夏天,陈丽像往常一样关注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时,却发现,当地各事业单位已经将研究生报考年龄降至30岁。“像是一盆兜头浇下的冷水,从里到外凉了个透。”四处打听,结果却是,“政策规定,恐怕极难更改。” “这不公平。”采访中,陈丽一再对记者说,为什么考的时候不限制年龄,却在即将毕业时给她设了这道坎。记者最后总结道:“她志存高远,以33岁‘高龄’考上师范研究生,却最终因超龄被用人单位拒绝。”

这位陈女士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她自己的事情,事业单位报考年龄的这种规定是否公平,我也不清楚。总之我不想评论陈女士做的是对还是错,也不想评论社会对她是否公正,我只想把她的经历作为一个案例,从教育专业角度分析一下陈女士的学习目的取向和对知识的态度,特别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愚以为她的例子是比较典型的,这种人很多。

陈女士的学习目的是什么?为了应试,应试,再应试,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身份)。提高身份做什么?找一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 ? 就是“事业单位”。重要的不是干适合我的工作,而是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个层面去,这正是一般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和“志存高远”的理解。

特别有趣的是陈女士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曾经有两次机会做教师,都被她拒绝了,可是后来她考研究生,还是教育专业。她说:“只要考上了,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再说进事业单位什么的也没有问题。”究其实,到底她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做教师呢?不知道。好像这个问题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不是问题。做教师也行,不做教师也行。可见,研究生学位,对于她来说,确实就是一块“敲门砖”。

作为个人,陈女士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我们无权指责她,可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说,这却可能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人们在受教育的时候,不去了解自我,教育者也不去因材施教,大家都把劲往提高学历上使,最后势必使相当比例的人干的工作与兴趣相脱离,这肯定会影响工作效果,也会降低本人的幸福指数。据我观察,有不少教师其实就不适合做教育工作,如果他们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长大,能够对自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行业中做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这无论对社会还是本人,都是好事。反之,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却往往直到成年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满脑子只懂得考啊考,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然后稀里糊涂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毫无激情地上班下班。这不是很多青年人甚至壮年人的生活写照吗?应试教育是不管个性的,这和当年的科举考试区别不大。事实上当年的学子也有很多根本就不适合做官的,可是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大家来挤独木桥。科举不知毁坏了多少人才。为什么我们科学技术在近代会落后?因为最聪明的人(不管适合不适合)都去做官了。今天情况已经不同了,人们可选择的机会多多了,但是如果满脑子“科举意识”,他还是会身不由己地去挤独木桥,只不过此桥比古代稍宽了一点儿而已。

再看陈女士对知识的态度,也很典型。我们从上面的报道一点儿都看不出陈女士对知识本身有何热爱。她学知识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考试拿证书。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知识,拿到证书以后自然就可以和知识“拜拜”了。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多当年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工作以后,除了不得不做的业务进修以外,就很少看书了。中小学教师普遍如此。这正是应试教育的伟大“成果”。读书如果为的只是应试,无须应试的时候我当然就不读书了,够用就行了,他不可能终生学习。只有那些对知识本身有浓厚兴趣的人,才能摆脱功利目的,以读书为乐。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只有在不强调考试分数的素质教育氛围中才能养成。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差不多都是以知识为乐的人搞出来的。应试教育其实就是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越深入人心,创新型人才越少,培养出的都是“干活”的人。

以单纯提高学历为目的的学习,并非“志存高远”,恰恰相反,是目光短浅,其志向既不高,也不远。造就大批这样的学生,正是教育的失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猫和老鼠》优质课-陕西:郭茜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创造性律动《欢乐恰恰恰》优质课+教师说课-重庆:林朦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与“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还看
猜你喜欢
宝宝怕黑不是“胆小鬼”
宝宝的性格由什么决定
培养宝宝健康心理9个“No”
用美好的语言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教你帮助宝宝战胜恐惧心理
培养孩子的情商请别忽视六大要点
哪些事能让宝宝自己做主?
父母的小动作能给宝宝安全感
暴力教育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宝宝靠自我伤害来释放情绪
关注宝宝性格塑造的关键期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
0岁起培养孩子的人际关系
培养小宝宝过硬的心理素质
宝宝的精神最怕的四种饥饿
宝宝认生是心理发育所致
父母该如何正确对待害羞宝宝
盲目批评会扼杀幼儿的天性
孩子太害羞怎么办?
“话痨”父母培养巧嘴孩子
孩子眼中的世界
帮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
0到3岁是宝宝身心成长地基期
培养孩子自信,从三点做起
父母总是挑错会挫伤孩子
如何消除宝宝的不安全感?
让宝宝内心充满同情心的方法
睡觉爱做梦的宝宝更聪明
怎样养成宝宝乐观向上的心态
正确把握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请把人生七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孩子
勿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言
贪吃是为寻求心理满足感
孩子言行不一,家长该怎么做?
分年龄段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宝宝性格孤僻源自父母教养不当
留心宝宝的嫉妒心理
喜爱哭闹宝宝的心理分析
培养宝宝的坚强性格
11项技巧帮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父母言行误区会让BB变胆小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任性好哭
父母要学会看宝宝的“脸色”
对付逆反期宝宝妈妈需斗智斗勇
宝宝认生,爸爸妈妈知多少
宝宝“吃手”不一定是坏事
培养儿童健康心理“十注意”
关注宝宝成长预防自闭症
打造快乐宝宝的八大宝典
父母11种行为让宝宝自信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