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_智力开发-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智力开发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2015-11-25

关于因材施教,先讲一个故事

2011年3月5日《齐鲁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女子33岁考上研究生毕业因超龄被用人单位拒绝》,下面是我做的内容摘要:

1976年出生的陈丽与千千万万的农村孩子一样,从小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村里没有学校,一直长到10岁,父亲才放心她和弟弟去邻村上学。1995年,陈丽初中毕业时,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第一,老师愿意留她在小学任教。根据当时的制度,任教两年后若表现优异,即有机会转为正式教师,陈丽没有答应。三年后高中毕业,班主任再一次建议陈丽留在乡镇教书,陈丽再一次拒绝。在她眼里,考上大学才能有出息。但当年的高考她却失利了。第二年,陈丽考上了当地电大,又因高额的学费没去。2000年高考,陈丽考取了一所大专院校。两年后,她又面临是否“专升本”的问题。在听到“大专毕业两年后可以考研”的信息后,她因家庭贫困选择了迈出学校大门。之后的两年,陈丽进入一家书店,一边打工,一边为考研作准备。2004年年底,陈丽结婚。此时,她已具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她填报了志愿,过了调剂分数线,却又因怀孕终止了读书的念头。之后4年,她干过个体、学校后勤、保险推销员等,无一长久。“这样一晃就到了32岁,”陈丽说,“那些年我的想法就是打工赚钱、抚养孩子。现在和以前的同学说起这些,我怨自己走了弯路,如果当时有人能指导一下,学一门技术什么的,生活也许会好很多。”一天,在跑保险的时候,一位老同学见到她很是惊讶,“你是个‘文人’啊,怎么跑这个?”这让陈丽心中无限感慨。她开始渴望回到校园,成为一名教师,收入虽不算多,却可以安稳度日。而此时的学校早已提高了招考门槛,本科生进学校已经颇为困难,不过对于研究生,学校还是亮着绿灯。“只要考上了,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再说进事业单位什么的也没有问题。”陈丽和丈夫商量。考研成绩下来,陈丽超出学校分数线20多分。2009年,陈丽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知道自己的年龄劣势,加倍努力,提前修学分,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屡获奖学金、科研成果奖,终于为自己赢得了提前一年毕业的机会。但计划最终没能赶上变化。2010年夏天,陈丽像往常一样关注事业单位招考信息时,却发现,当地各事业单位已经将研究生报考年龄降至30岁。“像是一盆兜头浇下的冷水,从里到外凉了个透。”四处打听,结果却是,“政策规定,恐怕极难更改。” “这不公平。”采访中,陈丽一再对记者说,为什么考的时候不限制年龄,却在即将毕业时给她设了这道坎。记者最后总结道:“她志存高远,以33岁‘高龄’考上师范研究生,却最终因超龄被用人单位拒绝。”

这位陈女士人生道路的选择,是她自己的事情,事业单位报考年龄的这种规定是否公平,我也不清楚。总之我不想评论陈女士做的是对还是错,也不想评论社会对她是否公正,我只想把她的经历作为一个案例,从教育专业角度分析一下陈女士的学习目的取向和对知识的态度,特别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愚以为她的例子是比较典型的,这种人很多。

陈女士的学习目的是什么?为了应试,应试,再应试,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身份)。提高身份做什么?找一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 ? 就是“事业单位”。重要的不是干适合我的工作,而是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个层面去,这正是一般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和“志存高远”的理解。

特别有趣的是陈女士对教师职业的态度。曾经有两次机会做教师,都被她拒绝了,可是后来她考研究生,还是教育专业。她说:“只要考上了,回来至少可以当老师,再说进事业单位什么的也没有问题。”究其实,到底她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做教师呢?不知道。好像这个问题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不是问题。做教师也行,不做教师也行。可见,研究生学位,对于她来说,确实就是一块“敲门砖”。

作为个人,陈女士的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我们无权指责她,可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说,这却可能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人们在受教育的时候,不去了解自我,教育者也不去因材施教,大家都把劲往提高学历上使,最后势必使相当比例的人干的工作与兴趣相脱离,这肯定会影响工作效果,也会降低本人的幸福指数。据我观察,有不少教师其实就不适合做教育工作,如果他们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中长大,能够对自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们完全可以在其他行业中做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这无论对社会还是本人,都是好事。反之,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却往往直到成年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满脑子只懂得考啊考,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然后稀里糊涂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毫无激情地上班下班。这不是很多青年人甚至壮年人的生活写照吗?应试教育是不管个性的,这和当年的科举考试区别不大。事实上当年的学子也有很多根本就不适合做官的,可是没有别的出路,只好大家来挤独木桥。科举不知毁坏了多少人才。为什么我们科学技术在近代会落后?因为最聪明的人(不管适合不适合)都去做官了。今天情况已经不同了,人们可选择的机会多多了,但是如果满脑子“科举意识”,他还是会身不由己地去挤独木桥,只不过此桥比古代稍宽了一点儿而已。

再看陈女士对知识的态度,也很典型。我们从上面的报道一点儿都看不出陈女士对知识本身有何热爱。她学知识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考试拿证书。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知识,拿到证书以后自然就可以和知识“拜拜”了。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多当年考试分数很高的学生,工作以后,除了不得不做的业务进修以外,就很少看书了。中小学教师普遍如此。这正是应试教育的伟大“成果”。读书如果为的只是应试,无须应试的时候我当然就不读书了,够用就行了,他不可能终生学习。只有那些对知识本身有浓厚兴趣的人,才能摆脱功利目的,以读书为乐。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只有在不强调考试分数的素质教育氛围中才能养成。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差不多都是以知识为乐的人搞出来的。应试教育其实就是目光短浅的功利主义教育,这种教育越深入人心,创新型人才越少,培养出的都是“干活”的人。

以单纯提高学历为目的的学习,并非“志存高远”,恰恰相反,是目光短浅,其志向既不高,也不远。造就大批这样的学生,正是教育的失败。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快乐身体演奏会》优质课-重庆-王舒娜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阅读《一步一步走啊走》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狡猾的狐狸在哪里》优质课-南京:成媛

大班歌唱活动《大鹿》优质课-河北:周白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与“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相关文章
巧用积木训练宝宝的逻辑思维
宝宝学说话5招启蒙
怎样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幼儿益智故事推荐:剪胡须的小花
看过“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还看
提升孩子记忆能力的三大方法
让孩子们学画画的六大好处
100首让孩子聪明又伶俐的绕口
幼儿学数学的好处
小孩早期智力开发心得归纳
猜你喜欢
做到这几点让宝宝远离运动伤害
3个小练习改变家里的“暴脾气”
拟给宝宝的读书进阶计划
教你如何与胎宝宝做“胎教操”
父母近视真的会遗传给孩子吗?
请远离这8件伤害孩子心灵的小事
孕妈妈可以和宝宝做的游戏
《新编少儿百科全书》出版:用孩
适合孕妇听的音乐有哪些
0-1岁宝宝手部动作发展参照表
别减掉孩子想象的翅膀
孕妈妈一定要避开的心理雷区
宝宝睡眠决定智商?
可提高孩子智商的3种刺激
一定要纠正孩子的三大坏习惯
养成用眼好习惯预防近视
每个孩子天生的7种天赋,别错过
如何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针对0-
贵人语话迟?——别错过语言敏感
家有小画童必看:如何指导孩子画
4招帮孩子戒掉手机瘾
暑假儿童学习跆拳道4点须注意
准妈必读的胎教小故事
孕期千万别做这些危险的事情!
合理晒娃才能愉快玩耍
3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2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让你的孩子远离这6类危险的“爱
五一北京周边亲子游走起妥妥的
这8件事别急着太早让孩子学
孩子身高问题为人父母应该知道的
0至3岁宝宝发育图谱家长必知
孩子害怕上幼儿园的6种行为不可
4个月宝宝适合玩什么玩具
教你鉴定孩子的智商高不高
幼儿园学会这些影响孩子一生的幸
亲子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
聪明孩子具备的6大特征
因人施教看你的宝宝适合学啥?
宝宝不爱吃辅食?教你4招轻松搞
想要宝宝颜值高孕妈坚持这样做
家长如何提升孩子的语感?
盘点那些微言耸听的育儿常识
别让教育埋没了宝宝天赋
11个月宝宝早教游戏
你好,睡前故事
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
孩子什么时候用筷子好如何教孩子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绘本5岁前
兴趣班咋成了孩子的兴趣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