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

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

2015-11-13

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母爱,安抚玩具同样不能。但是,母爱却能通过物品传递到宝宝心里,尤其当妈妈不能陪在宝宝身边时,安抚物品就是宝宝自我安抚的好陪伴。

——妈咪Jane(亲子专家)

宝宝很依恋他的小熊,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有的妈妈觉得这样宝宝总是长不大;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恋物便不"恋人"了;还有的妈妈视此为一种不正常行为……对宝宝的恋物行为,妈妈们到底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采取何种措施?

宝宝恋物,自有因果

宝宝恋物是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对新生婴儿及成长中的幼儿的安抚就是对宝宝生理和心理的双份体贴和呵护。

1.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

处在婴幼儿时期的宝宝,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需求或安抚情绪。如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宝宝会吸奶嘴、手指;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宝宝喜欢抚摸棉被角、毛绒玩具等。

2.妈妈替代物

宝宝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能得到妈妈的陪伴,此时他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从中获得安慰。安抚物与妈妈不同的是,宝宝能控制它,决定何时需要。有了它,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就能减少对妈妈的依赖,宝宝正在用积极的方法尝试独立。

依恋物品,自有选择

1.乳房、安抚奶嘴

乳房可以给宝宝温暖舒适的身体感受,同样跟安抚奶嘴一样,也可以让宝宝产生陪伴感和安全感。

2.指头、玩具或拳头

指头、玩具或拳头可以作为当宝宝要寻求自我掌控时的安抚物体,以此来寻求心理上的安全感。

3.毛毯

这上面有宝宝熟悉的味道,能带来温暖的触觉联想,而且摩搓毛毯的声音又能联想到妈妈的轻柔细语。

4.柔软物品

毛巾、被子、枕头、玩偶、手套等的触感能传达出令人心安的讯息。

5.照顾者的身体

主要照顾者的身上部位也常成为宝宝一再光顾的地方,如耳朵、手、头发等。

依恋时期,存在差异

1.乳房的依恋——约至2岁

2岁前的孩子对于妈妈的乳房更多的是依恋,体验到了身体的温暖舒适和妈妈对他的爱,从而获得了对环境基本的信任,建立了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乳房成了妈妈的象征,这是婴儿依恋妈妈乳房的重要原因。

2.奶嘴、奶瓶的依恋——3岁之后需戒除

长时间咬奶嘴、奶瓶,将影响宝宝上下腭的咬合度、牙齿发展以及语言学习。当进入语言能力发展期之后,最好尽快戒除。

3.玩偶的依恋——方式正确则不必强行戒除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外界事物吸引力的增强,宝宝对玩偶的依恋也会逐渐减弱。如果只是闲暇时间,以正常的方式表达对玩偶的喜爱,家长则不必强迫宝宝远离玩偶。但如果宝宝坚持随身携带玩偶,否则就拒绝出门或上学,甚至为此在学校与同学争吵、阻碍人际关系发展时,请家长及时介入,帮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

恋物情结,应对有招

1.避免强制戒除

宝宝恋物并不是病态,而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现,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暗示,促使他和父母对着干,结果适得其反。

2.保证依恋物卫生安全

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可给予充填物,6个月以上的充填物必须无小挂饰,以免孩子咬下吞入腹中。到了一定的年龄,宝宝自然会慢慢地告别他们从小依赖的"小毛巾"、"小毯子"。

3.严重时心理干预

那些对安全物过于依恋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许洗,谁也不能碰,可能严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预。

TIPS :注重小细节

1.小布块随身带。让小宝宝将依恋的小布块带在身上,尤其适合已上幼儿园的宝宝。

2.多买一件。不论是毛巾、小棉被还是小枕头,当发现宝宝有特别依恋的现象时,不妨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买一件,方便替换清洗,维持基本的卫生清洁。

3.多找替代品。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如果喜欢的东西太多,宝宝的恋物习惯就难以维持,也就更难对某一件物品保持强烈的依恋。

温馨提醒:勿要过分黏母

1.恋物容易满足

其实"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就如安抚奶嘴会帮助宝宝渡过吮吸期。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婴儿时期得到的满足越多,孩子长大成人后越有自信,越乐观,也越愿意接受各种挑战。

2.过分恋母会得"病"

恋母严重会导致"母源病",那些被母亲过分保护过分爱抚的孩子,除了胆小、内向、娇气以外,还容易患上感冒、哮喘或是尿床的毛病。这些毛病不仅需要用药物治疗,而且持续时间也会很长。(文:黄静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与“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解析宝宝的“恋物”情结”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九类妈妈最不受孩子欢迎
会毁掉孩子自尊的做法
培养“出色宝宝”十个秘籍
哪些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出类拔萃?
父母谨防5大育儿“伪真理”
三岁前,宝宝最需要什么?
隔代育儿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家长应该放手教育孩子
孩子的早期教育环境
宝宝不会玩,父母怎么看?
好父母成“祸害”
家长教育孩子10戒
零打骂十大法宝养育优秀宝宝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5个小游戏教孩子学会聆听
“带”宝宝变成“抢”宝宝?
早期教育的“三忌”
如何避免父母可能犯的8大错
请不要对4岁前的孩子说反话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9种问题父母最易毁掉孩子
父母各司其职BB拥有健康人格
如何看待中国的隔代教育
早期教育的误区
爸爸给女儿这6种礼物最可贵
五个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勤快
对付BB最有招的5大星座辣妈
父母资格测试:你够完美吗?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育儿经
孩子需要睡多久,精确到小时
宝宝夜惊需要如何调理
“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
优秀父母家教妙招面面观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美国幼儿教育政策遭“吐槽”
别让“苹果”变成“毒苹果”
早期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早期教育的三个重点
医教结合才是科学的早教
如何带双胞胎宝宝?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孩子观
家长教育孩子要点到为止
教好孩子夫妻该怎样合作
如何教宝宝抵制诱惑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图
你家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了吗
胎教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父亲对孩子成长有啥特殊作用
七成父母“爱错”孩子
新年送宝宝10件“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