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

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

2015-11-13

害怕和恐惧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绝大多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动物。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宝宝为什么会恐惧这些在成人看来非常安全的事物?让我们透过胆小的表面,探寻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恐惧事件之一:怕较大的噪音

这么响的声音,一定是很可怕的东西发出来的

恐惧背后:

婴儿在早期会比较害怕听到噪音。如果听到打雷声、鞭炮声、警笛声等,婴儿会被惊醒甚至哭泣。这是因为1-6 个月的婴儿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婴儿因为噪音刺激而哭泣时,父母应马上抱起他(她),给予足够的安抚,而且要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继续强化。当宝宝长大一些后,为了消除宝宝对较大噪音的恐惧,可以一一给宝宝解释各种较大强度的声音,如雷声、汽车警报声等等,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宝宝,鼓励他,并不时让宝宝接触这些声音,消除因为陌生感而引发的恐惧。

恐惧事件之二:怕打针

那冰凉的、尖尖的东西会咬我,咬得好疼啊!

恐惧背后:

对宝宝而言,打针算是一件最实实在在的痛苦事。那小小的针头戳进皮肤的一刹那,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放声大哭。从此他只要一看到针管、针头,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都会感到无比恐惧。其实这种恐惧的根源一方面来源于肉体的疼痛,一方面来源于对冰冷的针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惧。

赶走恐惧:

宝宝害怕疼痛害怕打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父母可以适当减少宝宝的这种恐惧。比如可以买一套医生的玩具送给宝宝,玩具里有听诊器、体温计、针头、针管,然后告诉宝宝,当他心爱的玩具娃娃生病时,他可以自己动手给娃娃量体温,听心跳,打针。让宝宝在游戏中接受和熟悉这些医疗器械,减少因陌生而加剧疼痛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三:分离焦虑

妈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

恐惧背后:

妈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时候,壮壮正跟姥姥玩得高兴呢,所以妈咪悄悄地出门,他居然一点都没有哭闹。等他想起要找妈咪才发现她突然不见了,壮壮好一阵哭闹,最后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怀里睡着了。从此,壮壮每天都把妈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准备出门,壮壮一双小手便铁钩似地揪着妈咪的衣服,死活不肯松手。

赶走恐惧:

在宝贝分离焦虑开始形成之前就开始训练他学习适应和妈咪之间短暂的分离,每次妈咪离开时都要教他和妈咪道别。每次外出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宝贝,妈咪要去哪,并以宝贝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比如到下一次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坚持这样做。和宝贝玩分离的游戏,在跟宝贝告别时给他一个喜爱的玩具,给他一些他感兴趣的许诺等等,让这些带给他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与妈咪分离给他带来的恐惧感。

恐惧事件之四:怕陌生人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非要抱我亲我,他一定是想把我从妈咪手里抢走吧?

恐惧背后:

当当在家活泼调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个不停。这个在家活跃非凡的小家伙,出了门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赶紧把头藏妈咪怀里,双手紧紧地拽着妈咪的衣服,生怕被抢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脑袋,他哇一声就哭了。家里来个客人,他一定拽着妈咪不松手,碰到长得强悍点的叔叔,他还吓得不停地哭闹,不把人哭走绝不善罢甘休。

赶走恐惧:

怕生是大多数宝贝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一般到2岁左右,这种现象会得到缓解直至最后消失。对待怕生的宝贝,千万要尊重他的选择。他不想让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强他。父母可以将宝贝抱在怀里,在他离陌生人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让他慢慢适应那些陌生的面孔,一点点地接受陌生人。平时可以多带宝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动跟邻居朋友打个招呼,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陌生人,帮助他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恐惧事件之五:怕动物

小狗快走开,别靠近我,你会咬我,会吃掉我的

恐惧背后:

对动物的恐惧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宝宝可能因为成长经历中有过被动物玩具或真实动物伤害的经历,所以会特别害怕某一种动物或几种动物。而有的宝宝则是因为被父母平日的恐吓宝宝不乖乖吃饭就会被隔壁的猫咪叼走等产生对动物的恐惧。这时的宝宝正处于智力迅速发育阶段,思维很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他们看来,可爱而友善的小动物随时可能变成吃人的怪兽,他们在面对动物时会有种威胁感。

赶走恐惧:

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胁恐吓宝宝的话,避免让宝宝遐想出动物的凶残。其次,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小动物的绒毛玩具,比如小狗、小猫等,让宝宝先接触玩具,然后再接触活生生的小动物。等宝宝胆子大些后,可以和宝宝一起尝试给小动物喂食,观察小动物玩耍、睡觉等习性,在宝宝感觉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让他试着去抚摸(不要强迫,如果宝宝不愿意不必勉强)。还可以买一些关于动物的碟片和宝宝一起欣赏,说不定从此会激发宝宝对小动物的热爱和兴趣哦。

恐惧事件之六:怕黑

别丢下我一个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了,黑暗里有什么?会不会有凶猛的野兽,可怕的怪物?

恐惧背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宝宝怕黑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三岁前的宝宝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即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这种心理现象的负面表现就是宝宝会对黑暗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惧怕。他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于是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经常在黑暗中出现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情节或形象与现实生活混淆。再加上有的父母采用了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手段,如宝宝不听话,晚上就让鬼怪捉去等威吓的语言吓唬宝宝,甚至把宝宝关在黑房间里作为惩罚的手段,结果导致宝宝对黑暗产生恐惧。

赶走恐惧:

如果宝宝怕黑的程度很深,父母就在晚上陪伴在宝宝身边,直到他睡着,并在宝宝的房间里亮一盏小灯。等宝宝稍微胆大一点了,父母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害怕的心理。比如晚上领着宝宝在黑暗的房间里做找东西游戏,这样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忘记黑暗带给他的恐惧,让他在黑暗中逐渐壮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小青蛙捉迷藏》优质课-南京-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观摩课(应彩云)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亲子游戏《青蛙与蛇》优质课+教师说课-湖南-莫念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中班综合《谁的本领大》优质课(执教者:刘玉英)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与“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最让宝宝感到恐惧的六件事”还看
育儿新知:总穿粉衣裳小心女宝得
教你培养春节礼貌好宝宝
别让坏习惯影响孩子长高
让宝宝顺利穿衣指南
让宝宝吃饭不再难的必杀技
猜你喜欢
蒙特梭利教育法
妈妈的“哄骗”高招
向上比较会把孩子变被动
蒙特梭利对世界的贡献
怎样解除儿童的厌学
夸奖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孩子“照书养”对不对?
学校类型对儿童学习成绩有什么影
聪明孩子为什么学习差?
儿童考试紧张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提醒:三岁内孩子不要学乐器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要
蒙特梭利给父母的话
蒙特梭利感官训练
孩子的屁股别乱打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
打屁股会导致孩子智商低
孩子颈椎受伤症状
好奇心强的孩子独立早
让婴儿多倾听大千世界
怎样让宝宝的好奇更富成效?
老外看中国养育孩子怪事多
父母10宗罪将“扼杀”孩子
矫正丢三落四的招数
婴儿多种语言教育更聪明
蒙特梭利方法论(一)——设计环
软弱宝宝的强大训练法
蒙氏早期感官训练的学习三阶段
专家:宝宝爬行,其实没那么难
蒙特梭利教具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几个阶段
灵活变通,教育孩子更轻松
班杜拉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要点是什
蒙特梭利的儿童观
解开心结看电视
说教不如行为训练更有效
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影响
哄宝宝睡觉的错误方法
导致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是什么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如何预防儿童沉湎在幻想之中
蒙特梭利方法论(三)──教具
我家宝宝要自虐?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如何对待儿童上课走神
如何培养宝宝的隐私意识
蒙特梭利九大发现
HR儿童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有什么
父母不要扼杀孩子的善心
在BB面前“裸奔”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