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2015-11-13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 “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

孩子在床上咿咿呀呀地唱歌,奇怪的是他一会儿仰面躺着,一会儿俯身趴着,循环往复。

母亲很不解地问:“孩子,你怎么啦?”

孩子回答:“妈妈,我在放唱片呢!”

甚至连小动物也会欣赏音乐,会因旋律起伏——明快或沉郁而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孩子最初的音乐启蒙与小动物凝神静听时的情境有着某种天然的一致性,对声音、节奏和旋律同样着迷。

当母亲柔声倾诉那些爱的话语,哼唱一首动听的儿歌,或者播放一支优美的摇篮曲,那些可爱的孩子就会露出幸福安静的表情,仿佛从人间世界飘入梦中天国。

当孩子熟睡时,安静房间里的钟表嗒嗒声,窗外树叶摩挲的沙沙声,鸟儿的歌唱声,昆虫的呜叫声……即便是梦里,孩子也同样能够感知自然的美妙。这便是音乐对孩子所特有的无形的渗透。

有人说:“凡是幼儿时期错过的,很难在成年岁月中去弥补。”音乐于人的一生正是如此,它能使你在音乐声中领悟到人的情感中的各种细微的变化。而这又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比拟的。绘画是以线条色彩为语言,文学是以词语描述形象、情境做语言的传达工具,而音乐则是以旋律、音符和节奏做其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段,并且往往更能进入人的情感世界。

音乐不仅能够使孩子感受到美好,而且还能促使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调节血液循环和身体各器官的和谐,对记忆、理解、想象能力也都大有帮助。

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音乐的熏陶,会影响到他成年以后的生活、情感、事业诸多方面,他们感到与大自然、社会更加贴近。尽管他不一定是音乐家、哲学家,他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素质和内在气质。

当然,你的孩子也许正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并且在他幼小时期,其音乐天赋即已被唤醒。他们将来会想到:

——这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为我打开了声音世界的大门,并为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音乐以潜移默化的语言让我懂得了生活和人生中很多重要的道理。

——在我混沌未开时,我明白音乐在向我诉说什么。

——当然我也要感谢大自然,因为她每时每刻都在演奏动听的乐曲。

——没有音乐,天知道我现在会做什么。

一些国外专家的研究资料证实,一个人如果接受过早期音乐教育,他不一定就会成为音乐家:而没有接受过早期音乐熏陶,其周围也没有这种音乐环境,那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

我们知道,莫扎特四岁时作曲,六岁就能开独奏音乐会;门德尔松作曲时九岁;亨德尔作曲时十一岁……这些大音乐家的音乐天赋皆得益于幼年时期受到了音乐启蒙。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在物理学上颇有建树,而且其音乐造诣也极深;闻名世界的英国政治家、前首相丘吉尔,在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绘画、音乐上都出类拔萃;另一个英国前首相希思也是兼政治家、音乐家于一身酐伟大人物。在他们自己或别人为他们写的传记中,都曾提到过音乐在他们生活中的位置,尤其是对他们幼年智力启蒙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名乐是他们一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使我们不由得联想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

●音乐一想象一幻想一童话一创作,孩子就是按照这样一条途径发展了他的精神力量。

●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头脑中的一些鲜明的形象。

●音乐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

●音乐可使孩子的情感健康、美好。

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 “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寓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

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歌唱游戏《种子快发牙》优质课-南京:张倩.rmvb

小班语言《甜津津的河水》观摩课(应彩云)

与“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惊讶!6个月的宝宝开始学外语?
孩子会遇到这3个“压力期”
错过黄金阶段宝宝难成大器
别担心!宝宝兴趣多变很正常
小心兴趣班认孩子没了兴趣
家长请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
12句不该跟孩子说的话
孩子该先学拼音?还是汉字?
生气是宝宝专属的情感生活
宝宝不专注妈妈别心急
5大育儿“伪真理”,你用过么?
零岁教育:潜意识的作用
别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
宝宝经常听音乐容貌将会变美
婴儿智力启蒙来源哪里?
王雅明: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
鉴定宝宝智力的五方法
王雅明:真正的蒙氏幼儿园是怎么
14个月宝宝爱咬东西怎么办?
过度挖掘可能把孩子教傻
规划早教平凡中见真知
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
警惕“独二代”的教育误区
中日韩宝宝才艺教育大不同
现有的早教班存在3个误区
外国孩子的“吃苦”教育
养“儿”育“女”一样吗?
教育孩子应采用“三无原则”
面对危险,如何教孩子自救?
千方百计的“奶嘴”告别式
兴趣班为何竟成了“负累班”
谁给“神童”后天扫平路
不要这样教宝宝“分享”!
别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孩子“虚度光阴”是一种罪恶吗?
独立性的教育,告别伺候孩子
早教的期望与焦虑
宝宝也爱面子,请别揭“老底”
孩子,宠或者不宠
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
淘气男孩是好的,调皮女孩是巧的
教育:为什么不能打孩子
童车里的宝宝难“长大”
别用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缺憾
向左或向右,别和孩子较劲儿
早教不能于识字背诗
“十字经”助父母树立威信!
低龄入学是否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新生儿具有5大神奇“本领”
幼儿园发展需不需要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