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

2015-11-13

【导读】很多小孩都爱吃手,家长们对这个坏习惯常常深恶痛绝,巴不得立刻就给孩子纠正过来。可无论好说歹说,或者在手指上抹黄连水等苦味剂,甚至不惜打骂孩子,干预措施却未必能见效。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吃手是孩子用以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会随着长大而逐渐戒除,顺其自然就好?

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1

很多小孩都爱吃手,家长们对这个坏习惯常常深恶痛绝,巴不得立刻就给孩子纠正过来。可无论好说歹说,或者在手指上抹黄连水等苦味剂,甚至不惜打骂孩子,干预措施却未必能见效。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吃手是孩子用以探索世界的一种方法,会随着长大而逐渐戒除,顺其自然就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指出,1岁前的婴儿吃手是正常生理现象,可不少孩子过了1岁还有吃手习惯,就应该找找原因。“缺铁、缺锌或许是常见的问题,但更要警惕的是潜在的心理问题,尤其对于2岁以上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精神压力大养成吃手癖好。”

很正常:

婴儿通过吃手来探知世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说,三四个月的婴儿开始吃手指,说明他们的智力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只会盲目挥舞小手的新生儿,发育到能自行控制手的活动,小婴儿克服了许多困难,做了许多尝试。对他们来说,能把手指准确地放进嘴巴里,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吃手指也对婴儿的心理发育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能够稳定他们自身的情绪,保持他们学习的好奇心,因为婴儿期的孩子都是通过口腔来探知世界的。如果父母在三个月内开始阻断孩子吃手,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长大以后容易变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胆小。

不正常:

1岁以上的幼儿吃手要找原因

孩子到了1岁以后,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生活内容的丰富,已经不再需要通过吃手指这个单一的办法来达到探索世界的目的。此时,如果小孩还是喜欢吃手,家长就应该好好找原因。要提醒的是,吃手常是孩子排遣压力、对抗孤独的方法,而家长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只会关注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专家指出,孩子吃手可以反映几种心理:当父母或看护人很少和孩子肌肤相亲,很少陪孩子说话、做游戏,孩子饥饿、患病时不能得到及时的抚慰,吃手是宝宝的一种自慰方法;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看护人经常更换,或家长经常训斥打骂宝宝,家庭关系紧张等等,在较大心理压力下,孩子会通过吃手来排遣内心的压力;如果孩子常独自在家里玩玩具、看电视,接触不到同龄的伙伴和新鲜事物,不免会感到寂寞,孤独和乏味,孩子会用吃手来排遣孤单和寂寞。当孩子紧张焦虑时、饥饿时、无聊时或模仿其他孩子偶尔吃手时,爸爸妈妈见了就严厉训斥,令孩子更紧张,反而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吃手。强调:

不能粗暴手段纠正吃手习惯

要帮孩子改掉吃手的习惯,首先应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乏就要及时补充。如果身体健康,就要考虑是压力大造成了心理问题,可从如下方面予以纠正:多搂抱、多陪伴孩子,仔细分辨孩子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孩子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轻快的儿歌,让孩子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当孩子吃手时,可以给孩子一块磨牙饼干,让他的小嘴啃啃,或来个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换一下小手(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洁和消毒)。可以让宝宝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为宝宝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不让他一个人闲着,他就想不起来吃手了。

如果宝宝满2岁了还吃手,家长就应当带着宝宝一起咨询医生,和医生一起分析宝宝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纠正,轻的可指导爸爸妈妈满足宝宝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为矫治方法。在矫治过程中,妈妈爸爸的态度要和蔼,语言动作要轻柔,千万不要采用打骂、讥笑、恐吓等方法,最好跟孩子讲道理,如吃手很脏,手上还会留下难看的疤痕等等。如果孩子听从劝告,把手放下不吃了,要及时表扬他。同时,家长要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在提出孩子不能干什么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应该干什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中班综合《有趣的鼻子》优质课(吴佳瑛)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律动游戏《饼干和酸奶枪》优质课-南京:陈静奋).rmvb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小班语言《小乌龟看爷爷》优质公开课

与“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警惕!2岁小孩吃手可能是心理问题”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十点
家长如何矫正孩子的任性?
1-3岁宝宝的人际交往特征
婴儿"偏心"怎么回事
美国父母这样培养BB幽默感
宝宝六个月大可以学什么?
心理发育过程
幼儿学乐器多大最合适?
孩子怕生的主要原因
3种行为危害儿童心理发育
教给孩子交朋友的7大秘诀
每天给孩子三个拥抱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为胆小害羞的宝宝“壮胆”
妙招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亲子不应忽略“心理抚养”
宝宝健康心理家长须注意8个“不
越出格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开启宝宝社交能力的5个策略
英国:母亲童年经历影响孩子智力
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
孩子恋上父母的床是妈妈的错
对待闹脾气宝宝的策略
婴儿情绪,家长你知道多少?
7-8个月宝宝都有哪些心理特征
宝宝怕生妈妈该如何应对
父母过度关切孩子不善交往
让孩子克服怯生的游戏
父母怎样调教个性软弱的孩子?
父母要谨防早教“跑偏”
必知:7个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父母离家早孩子心理健康差
绝不能迁就宝宝的4种坏习惯
孩子有自卑心理怎么办?
请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家教过严孩子易患强迫症
新生儿的心理卫生
可培养宝宝自控力的四类游戏
缓解叛逆期亲子冲突
7招培养孩子乐观开朗性格
孩子闹脾气父母如何应对
如何与家里的犟孩子好好相处?
宝宝未爬先走有隐忧家长需注意
宝宝学爬行你需要知道的5个问题
父母该怎样对待幼儿教育?
破解宝宝的8种难搞行为
巧施妙招让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耐心
宝宝逆反心理的处理方法
婴儿心理特点
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