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

2015-11-12

导 读:宝宝爬行时,左右肢体交替轮流运动的冲动通过脑桥交叉,从而整个大脑都在活动,特别是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并且运用手眼脚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于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爬行必须统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

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1

●孩子不爬怨家长

“孩子刚过一岁生日,已经学走路了,前天带孩子去体检,一切正常,但因为实际上,现在的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与陈女士的宝宝一样,在发育过程当中没有经历过“爬行”,就直接开始学走路了。“城市家庭一般房间狭小,很多宝宝都只能在床上活动。”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再加上很多父母对孩子呵护有加,担心在地上爬“太凉”或“太脏”或是磕碰着,没有刻意让宝宝学过爬,还有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老是让孩子坐进学步车中,让他们自己学习走路,宝宝根本没有学习爬行的机会。“健康的宝宝只要经 过训练都能独立爬行,有的孩子不会爬,是家长有意无意间剥夺了宝宝学爬的机会。”朱晓华说。

“孩子不会爬,我被医生吵了一顿,回来后心里特难受。”5月15日,读者陈女士给记者打来了电话,她说她的女儿一直很健康,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虽然也听老人说“三翻六坐九爬”的说法,但她认为这些宝宝“技能”都应该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自然学会的,所以并没有在意过宝宝会不会爬,“长大了不就自然会爬了嘛”,但她却没想到儿童保健科的医生会因此而批评她。“现在的孩子都不会爬。”“女孩一般都不会爬就直接学走路。”

●爬行促进脑部发育

“虽然没有数据表明经历过爬的孩子一定比没有经历过的孩子聪明,但爬能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已被医学界公认。”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说,爬行训练可以加强前庭与感觉系统的统合,使身体感觉灵活,促进脑的发育。

朱晓华介绍,宝宝爬行时,左右肢体交替轮流运动的冲动通过脑桥交叉,从而整个大脑都在活动,特别是可以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并且运用手眼脚协调,促进粗细动作技巧,将来有助于书写、阅读和运动技能;爬行必须统合感官信息和手眼脚配合,才能了解周遭环境和前进,这些刺激可发展幼儿的空间概念及距离感,幼儿也可借爬行知道身处何处,以及如何避开障碍物;爬行增进了母子交流,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爬行使宝宝能随自己的意志移动身体,加大了接触面,扩大了宝宝认识世界的范围,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和记忆的训练。

另外,宝宝在爬行时,头颈仰起,胸腹抬高,靠四肢交替轮流抬起,协调地使身体负重,从而锻炼了胸腹、腰背、四肢等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因此,爬行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健体活动,并且为宝宝的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宝宝学爬要点提示

“从医学的观点而言,只要宝宝的其他发育并未落后,就说明宝宝是正常、健康的。”朱晓华说,但是如果父母已经知道爬行对宝宝的好处如此之多,就不可能再被动地等待了,应该积极地、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爬行。

朱晓华说,首先要给宝宝开辟一个适合“摸、爬、滚、打”的场地,这个地点当然不能是狭小的床,而应该是一大片铺有地毯或软垫、除去所有危险物品的空间。在帮助宝宝练习爬行时,先让宝宝趴下,成俯卧位,把头仰起,用手把身体撑起来,家长把宝宝的腿轻轻变弯放在他肚子下面;在宝宝的面前,放一些会动的、有趣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引逗他爬行。

“有些宝宝一开始会出现倒爬现象,家长可以用手在宝宝脚掌上轻轻推一把,帮助宝宝理解如何向前运动。”王晓燕说,有的宝宝爬行时腹部无法离地,家长可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待宝宝四肢肌肉结实,能支撑身体重量时就能渐渐学会爬了。

至于宝宝爬行的姿势,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协调,如踮着脚爬、匍匐爬、横着爬、拖着一条腿侧身爬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肌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动作会变得比较标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律动游戏《热情的非洲》优质课-四川-黄丹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歌唱活动《好汉歌》优质课-四川:李鲁波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鹬蚌相争》优质课-安徽-周瑜

中班歌唱活动《萤火虫》优质课-西安:杨锦纯.rmvb

与“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家长应该让孩子“先爬后走””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少儿英语并非“上班”越早越好
警惕:毁掉孩子的七招
幼儿语言教育的培养误区
孩子“成人化”到底谁的错
宝宝七宗罪父母必须说不!
家庭中“红脸白脸”的弊端
多元智能让学习成为乐趣
莫把早教变成对宝宝的早虐
父母,别拿别人家孩子说话
兴趣班不应是快乐童年的负担
两个母亲分苹果的小故事
兴趣班4误区,你犯了几个?
别老说“不要你了”
让宝宝的听力更灵敏的方法
中土VS西洋育儿观念对对碰
贵族式幼儿园里的拼爹斗富
成为天才的13种“思维工具”
育儿:夫妻应该讲究统一战线
传统vs域外:洋为中用的育儿观
学习英文不必从识字母开始
要让孩子学会输得起
子宫里面的多胞胎世界(图)
不要让孩子替你完成理想
3D电影,儿童不宜?
父母造成孩子成绩差的8宗罪
学步车影响宝宝心智发育
断奶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请告诉孩子你不要太顺从
危机教育让小公主理解生存压力
别为宝宝的错误找理由
你对孩子说善意的谎言吗?
警惕:孩子昵称不宜一直叫
现代教育讲究“穷养”宝宝
80后父母重新热衷娃娃亲
父母对孩子的自恋性伤害
孩子跌倒,不扶就完了吗?
影响孩子成长的10大误区
莫教孩子学唱成人歌曲
透视早教中的“精英教育”
父母在亲子游戏中的6种错
孩子最难以接受的10种教育态度
细数家庭教育的5大误区
向犹太妈妈学习智慧育儿经
血型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
趣谈各血型宝宝的十宗“最”
有趣的各星座BB挨批评反应
规矩与爱成就宝宝未来
家长少跟孩子“斗心眼”
父母4种行为,孩子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