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

2015-11-12

导读:心里学家们发现,难以抚养的婴儿约占婴儿总出生率的10%左右,他们在睡眠和饮食习惯方面担当不规律,对新环境很难适应,对环境情绪反应强烈,容易表现出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声哭叫,暴怒等,是让爸爸妈妈头疼的宝宝。

对这类难以抚养的宝宝的成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但父母的抚养方式可能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宝宝哭闹不休,脾气大,比起人家的孩子不是个乖宝宝……如果你的宝宝很难缠,又没有其他身体上的不适,你会带宝宝去看心理医生吗?相信很多家长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实婴儿也存在心理问题。笔者经过归纳,发现这些难缠宝宝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母爱缺乏型

吴女士有一爱女叫兰兰(化名),3个月大,人家这么大的孩子总是吃了就睡,可她总是哭闹不止,即使在喂饱后也是如此,初为人母的吴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她和老公也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一个月前来心理门诊咨询,经过心理医生的询问,原来这位年轻的母亲因为工作关系无法亲自照顾孩子,便在孩子未满月就为其找了个小保姆负责照料,而自己因忙于工作,无暇和孩子亲近,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而保姆对孩子只是简单的生活上的护理,并未对孩子付出更多的关爱。

症断:经医生分析,孩子患的是母爱缺乏综合症,其哭闹是对父母对自己忽视的抗议。

对策:对这类孩子的处理是父母增加和孩子的接触,寄予孩子足够母爱和关心,让孩子有被爱和安全的感觉。听从了心理医生的建议后,吴女士调整了工作安排,增加了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晚上也让孩子和自己一同共寝。一个月后,孩子的无休止哭闹便停止了。

第二类:溺爱型

琼的女儿10个月大,平时由外婆带,但却特别粘自己,脾气也很大,如果不立刻满足她的需要,她会尖声大叫,若有人阻碍她做什么,她就会用手乱抓打人。琼为此很苦恼,于是前来找心理医生为她排忧解难。

症断:心理医生经过询问了解到,孩子由外婆抚养,采用的是溺爱式喂养方法,往往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要;加上父母平时因为没有照顾孩子,心中存有愧疚感,所以无形中也会成为溺爱孩子的共犯。

孩子的尖声喊叫和乱抓打人是被外婆和父母强化出来的,导致最后大人都被孩子控制住了。

对策:心理医生给琼的建议是:尽量自己带孩子,如果做不到,也要让外婆对孩子有原则,一,要给孩子制定规矩:二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三如果她尖声大叫、打人就不要满足需求,安静下来的时候再满足她。两个月后,琼打电话给心理医生,说孩子现在已经好多了。

第三类:病后失宠型

珍的儿子快1岁了,乖巧伶俐,但近一段时间,孩子一放在床上睡觉就哭闹,夜间一定得让妈妈抱着才能睡觉,弄得父母心烦意乱、疲惫不堪。

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以为孩子身体不舒服,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儿科去检查,验尿、验血,做心电图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医生说孩子身体没问题,于是推荐到心理门诊咨询。

症断:来到心理门诊后,心理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最近的情况,原来孩子在两个月前曾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呵护:一不舒服便抱在怀里哄逗,或举起来摇晃;对其要求也是百依百顺,那怕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去满足。待孩子病愈后,孩子便不愿躺在床上,只要将之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

不仅如此,对其需要如有一点怠慢或不满足便大喊大叫,又抓又踢。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也是被父母在其生病期间强化出来的。

对策:消除这种哭闹行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行为消退法,并去除相应的强化因素,如多余的注意和过多的怀抱和摇晃等。孩子的哭闹往往是孩子获得父母注意和关注的手段,或是控制父母的手段,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关注或满足,孩子的哭闹就会被强化。

反之就会被弱化,以后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或控制父母了。解决的方法是,父母定时把孩子放在床上,即使哭闹也坚决不予理会。不过父母要忍住心疼才行,否则孩子一哭闹,他们就舍不得、受不了,继续强行溺爱孩子,如此孩子的哭闹便永远没有消除的可能。

按照心理医生的建议,珍每晚把儿子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一个星期后,来电话说,孩子第一天哭闹了一小时:第二天哭闹时间就明显缩短了,只哭了二十分钟;第三天便不怎么哭了,一周后就不再哭闹了。孩子的哭闹行为得到了矫正。

◎心理医生的抚养建议

从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大都来自父母不当的抚养方式。3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在养育方式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敏感的父母,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因为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解除他的不适或痛苦会给孩子带来信任感、安全感和被爱感:

二、尽量自己带孩子,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自己的父母亲抚养,因为父爱和母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需品,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

三、要做一个权威民主式的父母,不要做溺爱、忽略和专制式的父母,既要给孩子合理的原则,又要给他无条件的爱,二者缺一不可;

四、父母要学一点儿童心理学知识,以使自己能顺应孩子的心理规律科学地养育孩子,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因自己的不当养育方式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歌唱活动《公主的舞会》优质课-西安:赵凯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大班歌唱活动《我是猫》优质课-浙江:沈颖洁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与“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爱哭闹宝宝的心理解读”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亲子阅读可先唱儿歌再读书
纽曼博士谈宝宝如何阅读
儿童阅读化“死记”为“活学”
让宝宝温暖过冬的实用建议
和孩子一起阅读童书
让1-3岁宝宝即兴认字技巧
新妈妈如何和宝宝玩耍
激发孩子持久的阅读兴趣
父母要大声为新生宝宝读书
如何让宝宝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如何让宝宝成为阅读高手
小宝宝撕书也是种学习
家长必备早期阅读知识
婴儿家庭需慎用电蚊香
每天朗读可改变孩子的一生
四月大宝宝应开始早期阅读
勿小儿急性喉炎当感冒
如何培养1岁宝宝的书香气质
BB听故事坐不住巧妈有巧技
让宝宝爱看书挑选很重要
对抗给小宝宝讲故事的4烦恼
阅读应随孩子年龄水涨船高
给孩子讲故事能改善注意力
冬季干燥婴幼儿皮肤易受打击
幼儿早期识字别闯4误区
阅读兴趣应从“玩”书开始
儿童阅读图画书的5个环节
睡前10分钟亲子共读
零岁开始培养爱学习的习惯
1~3岁宝宝早期阅读攻略
又有多少父母懂得早期阅读
如何念故事书给宝宝听
从出生每天给宝宝朗读15分钟
宝宝冬天穿太多易中暑
亲子共读的4大技巧
民间妙法巧治宝宝感冒
不同年龄段阅读方式不一样
引导宝宝阅读的正确方法
早期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开启宝宝的阅读人生
宝宝认字应趁早
强迫阅读会得到相反效果
父母念书给宝宝听有诀窍
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改造“微环境”宝宝好睡眠
美国:多阅读的宝宝聪明
培养阅读兴趣二步骤三原则
宝宝更喜欢爸爸陪伴阅读?
预防儿童肥胖的3个关键时期
六个育儿坏习惯新妈不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