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

2015-11-09

行为现象爱咬人

典型表现

孩子喜欢咬人,有时候甚至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下口。

成因

孩子咬人的原因多种多样,对策也应有所区别,下面就分不同情况进行介绍:

1长牙

原因:长牙期的宝宝往往由于乳牙萌出时刺激牙床而出现牙痒现象。而孩子的20颗乳牙一般在2岁到2岁半出齐,所以,如果2岁半以内的孩子出现了咬人现象,父母应该优先考虑是否在长牙。

对策:给孩子提供一些稍硬的食物供他们咀嚼,借以缓解出牙期的不适,减少孩子的咬人冲动。

2口腔敏感期没有充分发展

原因:孩子在1岁之前往往要经历一个口腔敏感期,喜欢把拿到手的东西塞进嘴巴里进行探索行为。但有的成人怕这样不卫生,看到孩子用嘴巴咬东西就会制止,以致孩子的口腔探索欲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出现滞后或补偿的现象,其表现之一就是喜欢咬人。

对策:给孩子提供不同质地、硬度、味道、形状的干净东西,供他撕咬和品尝,以补偿孩子错失的探索机会。但也有时候,孩子觉得皮肤之外的东西“不解渴”,若果真如此,我们也不妨牺牲一下,拿洗净的胳膊等痛觉不明显的部位让他咬几次,不要担心孩子会上瘾,就像孙瑞雪老师所说:“咬皮肤似乎能很快满足这一敏感期,并让孩子迅速度过去。然后,儿童会出现高度的宁静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3用咬人来表达爱意

原因:2岁以后的孩子,尽管交往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交往技能却没有相应地发展,以至于把咬人作为表达爱意的方式,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被爸爸妈妈亲吻的小朋友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被采用,因为小家伙被爸爸妈妈亲吻时感觉很好,于是便模仿着去亲吻别人,但由于尚不懂得如何把握“亲吻”的度,结果把牙齿也用上了。

对策: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相信,随着孩子交往技能的发展,用咬人来表达爱意的行为会渐渐消失;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妨通过积极引导或避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示范,让孩子放弃或忘记这种表达方式。比如,跟孩子在一起时,尽量别再用亲吻来表达爱意,以免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模仿,并对孩子表达爱意的方式进行指导。

4好奇心作怪

原因:孩子好奇心很强,连他人的表情都可以进入他们的探究之列,如果哪天小家伙无意中基于其他原因咬了别人,碰巧发现被咬者的应激反应很好玩,就很可能恋上这种捣鬼的感觉,借以观察千变万化的表情。

对策:既然孩子是因为好奇而咬人,就不妨拿更新奇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这个方法不奏效,就索性严肃地告诉孩子:“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咬的!”并果断地用行动制止,很可能开始孩子会不听劝告,甚至会哭闹地坚持,但重复几次后,孩子就会接受“人不是用来咬的”这个“探究结果”。

5无聊或发泄情绪

原因:像大人一样,孩子也有无聊或郁闷的时候,由于幼小的他们尚未掌握理性的宣泄渠道,咬人有时候就成了发泄的方式。

对策:可以通过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来最大限度地避免孩子的消极情绪,进而减少孩子的咬人机会。当然,如果孩子仍然有因情绪而咬人的情况,在上述转移注意力、劝导等处理办法无效时,就耐心倾听孩子哭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歌唱活动《大灰熊》优质课-浙江-张雪琴

中班歌唱活动《找鸟窝》优质课-河南:李玉阁.rmvb

大班综合《像狼一样嚎叫》观摩课(应彩云)

《室内游戏-采蘑菇》幼儿园小班,皇海波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大班综合活动《奥运地图》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综合活动《花婆婆》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小丑当大厨》优质课-成都-叶娇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与“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破解常见行为现象--爱咬人”还看
引起宝宝睡觉磨牙的原因?
该不该用妈妈3年换孩子30年?
预防宝宝磨牙的五大对策
孩子放学,你早接还是晚接,竟会
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猜你喜欢
会毁掉孩子自尊的做法
家长教育孩子要点到为止
维多利亚曝育儿经为小编素颜(图
隔代育儿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别让“苹果”变成“毒苹果”
家长应该放手教育孩子
9种问题父母最易毁掉孩子
你家宝贝受了表扬的伤了吗
宝宝不会玩,父母怎么看?
如何避免父母可能犯的8大错
专家:家长别放大孩子的过错
家长教育孩子10戒
七成父母“爱错”孩子
零打骂十大法宝养育优秀宝宝
五个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勤快
孩子需要睡多久,精确到小时
早期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对付BB最有招的5大星座辣妈
爸爸给女儿这6种礼物最可贵
育儿专家:如何训练宝宝自己尿尿
优秀父母家教妙招面面观
哪些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出类拔萃?
三岁前,宝宝最需要什么?
九类妈妈最不受孩子欢迎
早期教育的“三忌”
如何带双胞胎宝宝?
早期教育有助于开发智力
请不要对4岁前的孩子说反话
宝宝夜惊需要如何调理
父母谨防5大育儿“伪真理”
如何教宝宝抵制诱惑
“破坏大王”的六大理由
宝宝早期教育的三个重点
让孩子快乐成长的育儿经
新年送宝宝10件“礼物”
早期教育的误区
培养“出色宝宝”十个秘籍
医教结合才是科学的早教
早期教育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孩子观
孩子的早期教育环境
对孩子教育错误还不如不教育
好父母成“祸害”
教好孩子夫妻该怎样合作
父母资格测试:你够完美吗?
“带”宝宝变成“抢”宝宝?
美国幼儿教育政策遭“吐槽”
父母各司其职BB拥有健康人格
胎教也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
5个小游戏教孩子学会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