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

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

2015-11-05

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宝宝:自己手里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别人的东西却总想要,如果得不到就哭闹不止。这种表现成为“宝宝独占症”,若不及时加以有效引导,将导致宝宝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不关心他人的负向性格特征,家长应该给予注意。

宝宝为什么独占

◆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父母的过分宽容,娇纵,使宝宝从小逐渐形成了独占习惯。比如有的父母买回东西对宝宝说“宝宝,我给你买好吃的了”,这个“买给你”的概念一旦形成,买来的东西在宝宝看来就是自己的,什么好东西都是“我的”、“我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独占行为。

◆ 与家长的行为有关:2~3岁的宝宝模仿性强,经常模仿家长做事情。有的家庭比较强调秩序,严格区分家人的私有物品,严格区分宝宝的日用品,不允许别人使用。有些父母自己就不愿与别人分享合作,这些做法都可以影响到宝宝的行为,墙画宝宝对“我的”概念的理解,认为“我”的东西只能“我”来支配、我来使用,不愿与别人分享,慢慢养成了独占行为。

帮助宝宝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宝宝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简历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宝宝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的观念。

不强求宝宝“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父母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宝宝不愿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比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逐渐培养“分享”习惯

◆ 宝宝已经行程所有权的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爱注意了。宝宝的这种独占心里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宝宝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同时,强调宝宝“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专家忠告:以身作则要做好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才能有效的纠正宝宝的独占行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不要有补偿感。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在童年时代吃过不少苦,现在就不应再让宝宝吃苦,殊不知,这是造成宝宝任性、独占的根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综合《方格子老虎》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蛤蟆历险记》优质课-江苏:陈晓萍

大班说唱活动《RAP说“羊”》优质课+教师说课-广州-王园乐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大班综合活动《百家姓》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歌唱活动《魔仙的指法》优质课-浙江:施陈颖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歌唱活动《酸酸葡萄》优质课-湖南:张梦翎

与“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如何对待宝宝的独占行为?”还看
猜你喜欢
怎样与固执的孩子沟通
教你治疗宝宝脱水的小妙招
盘点《家有儿女》中的教子误区
育儿和种树是一样的道理
聪明父母惩罚孩子的学问
85后父母的草根育儿经
做好家长的四十条建议
学会给不到2岁的宝宝讲道理
照料新生儿20个贴心做法
抓好孩子的零岁教育
1-3岁宝宝各阶段发育特点
孩子,在“问题”中成长
一岁半前BB能力和猩猩差不多
0-1岁宝宝亲子早教游戏指导
自由的早教让孩子轻松成长
早期阅读,从胎教开始
宝宝爬行的作用
宝宝洗手除菌最好选择肥皂
测试轻松鉴别宝宝“对眼儿”
“古代”家长VS“现代”孩子
孩子的天赋如何关注和培养
给父母一张关于BB成长的地图
把孩子给爸爸照看是最佳选择
给孩子选塑料拼图别太鲜艳
教育,不能让“情感”走开
呵护小宝宝眼睛的五大行动
宝宝发烧了怎么办?
一岁半前上亲子班等于白上
学习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要懂得教育布白艺术
孩子的教育首先从母亲开始
宝宝转奶的原则和方法
冬季不宜给小宝宝穿开裆裤
令人惊讶的新生儿原始反射
姜片煮水给孩子泡脚治鼻塞
培养逻辑思维塑造天才宝宝
孩子感冒急需个性化护理
让早期阅读有成效的6原则
家长对发烧的11个误解
3要点助你选择家庭早教套装
诗人沈睿写给天天的满月贺信
怎样安排孩子的大小便训练
四游戏帮助孩子提升平衡力
父母应更加重视生活式早教
父母需掌握哪些教育智慧?
凡事都要“从娃娃抓起”?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三件礼物
迎接孩子的一岁
如何判断宝贝体重是否达标?
孩子早教需注意“因龄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