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父母VS“慢”孩子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急”父母VS“慢”孩子

“急”父母VS“慢”孩子

2015-11-04

检视篇:急惊风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 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会忍不住过去帮忙收。

孩子吃饭拖拖拉拉,会认为妈咪来喂你比较快。

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赶快”、“快一点”!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过程,经常让你等得很不耐烦。

不论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总是主动帮孩子做决定。

超过3个以上符合,请妈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给孩子的时间是否总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不经易脱口而出的催促却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习危机!对于正在学习各种事物的孩子来说,赞美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满意,极可能让孩子出现以下的负面表现:

1.不专心;因为他对去经常在专心学习时被人打扰、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随时随地会被人中断的危机感,因此不容易专心去做事情,会经常表现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态度。

2.不持续:因为不专心,就不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发掘趣味,因此变得对事物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续的问题。

3.不独立:催促的语言经常伴随著不满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他会习惯等大人来帮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错,也会比较没有责任感。

4.不主动:当父母“急”习惯了,通常会变成自己来比较快的结果。于是父母决定了孩子起床、出门、洗澡的时间,因为反正到时候有人会像闹钟般地准时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渐丧失自动自发的能力。

Check 2、家有“慢”孩子?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家中宝贝缺乏实际的生活自理经验。

对于大人的催赶,经常是嘴巴回说“好”,却没有实际付诸行动。

面对较困难、不擅长或不好玩的事会出现逃避、不想做的反应。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若超过3个以上符合,面对家中“慢”孩子,妈咪要多体谅并配合,透过适当的沟通与教养,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谈解决办法之前,家长必须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实孩子大部分是无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占一小部份。

1.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气质属于趋避性比较避的,适应度比较低的孩子,他们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2. 注意力分散度较低:注意力分散度较低的孩子,因为专注于前一件事,无法在接获一个新指令时,马上回神来处理,也会给人慢半拍的感觉。

3.感觉动作失调:由于社会的变迁,目前感觉动作失调的孩子比例不低,清况较轻者常见手脚笨拙,做起事来会有慢吞吞、杂乱无章的现象。

4.缺乏时间观念和次序感:5足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如果家长经常用“限你10分钟内做完”这类指令来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钟到底有多长,因而会让家长觉得他们爱拖延。

5. 缺乏生活自理经验:大人保护过度及父母过度代劳,这类型孩子因为实作经验少,一旦要独立做事时,就容易显得笨手笨脚、慢吞吞。

此外,父母个性太急而主观认定孩子拖拖拉拉;从小让孩子过度自由,孩子习惯不动手不动脑做事,造成凡事懒散、拖延的不良习惯;或者孩子对该做的事缺乏兴趣或觉得困难,只要遇到没兴趣的事就用“拖”来逃避;这些情况则属于有意拖延。

学习篇:急慢之间的教养哲学

“急”父母必修“慢”教学

你也是一天当中多次说著“快一点”这类催促语言的父母吗?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需要催促孩子?催促往往是时间紧迫的意思,是孩子的时间不够,还是大人的时间不够?而且孩子有因为你的催促而快一点,或者更快学会一件事了吗?如果没有,为何还要不厌其烦的继续催赶呢?

换句话对孩子说吧!“慢慢来,我等你。”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也请家长实际试著这么做。放慢你的思绪与脚步,给孩子多一点学习与玩乐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与实践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及无价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与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有他自己独特的特质,我们称之为“气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对孩子的敏感度,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先天气质,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没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他先天就是所谓的“慢郎中”;或许他的大脑思考比别人要多一些时间,或许他在思考时会比别人想得更多,或许他需要一定成度的喘息才能做出反应,这些都需要父母的了解与包容。

此外,孩子有个别差异,发展快慢各有不同,而根据0~6岁婴幼儿发展历程来看孩子大约在2岁前后,是独立自主性最强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比较自我,会很想自己把事情做好,例如想自己穿鞋、穿衣服等,此时父母若不给机会或是足够的时间学习与练习,那么孩子日后可能会干脆要你帮他穿,因为你总是嫌他做得慢、做得不好。

事有轻重缓急,若是在有时间性的情况下,像是上学、搭高铁、看表演等事情,就要事先提醒他避免迟到;而若非紧急事件,例如吃饭、洗澡等,不妨就让孩子自在轻松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促他,让他自己选择完成的时间。和孩子之间维持良好的互动,不要让亲子关系因催赶、怒骂变得紧张兮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亲子歌唱游戏《小雨和小草》优质课-南京-吴蕾蕾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律动游戏《赵州桥》优质课-河北-任高荣

大班歌唱活动《烫火锅》优质课-重庆:杨翠兰

大班歌唱活动《百叶龙》优质课-浙江:吴茜岚

中班说唱活动《水果总动员》优质课-游万玲.rmvb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与““急”父母VS“慢”孩子”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急”父母VS“慢”孩子”还看
1岁前给宝宝6个成长把把关
儿童绘画训练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孩子学绘画可培养四种能力
如何稳定学龄前儿童的冲动情绪
千万不要让人这样逗孩子
猜你喜欢
1-3岁宝宝独立意识培养6要点
奖赏教育滥用容易惯坏孩子
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坏事
宝宝第一次犯错误要怎么做?
“故意忽视”是一种有效教育孩子
婴幼儿的模仿行为是怎样发展变化
父母怎样使宝宝听从要求
怎样让宝宝学会谦让
孩子非故意犯错怎么办?
解读宝宝的面部表情
什么情况下会让宝宝产生焦虑行为
宝宝拥有好习惯将一生受益
怎样预防宝宝乳牙被蛀?
父母该说与不该说的四句话
教宝宝学本领要循序渐进
揭晓宝宝发育的4大坏习惯
宝宝摔出来的5种心态
宝宝的情绪,父母该如何管理
爱“破坏”不是宝宝的错
父母如何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变脸游戏帮宝宝戒除乱扔东西
理性对待宝宝的10大“坏习惯”
宝宝为何总是把书倒着看?
正确对待“爱淘气”的宝宝
美国家长这样培养孩子幽默感
小宝宝必备的六种黄金性格
听到孩子说脏话该怎么办?
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学习教育任性宝宝的几大秘诀
运动教育从何时开始
爱打人的孩子如何“修理”
孩子喜欢重复地丢东西怎么回事?
会给宝宝带来的有哪些恐惧行为
宝宝睡觉黑白颠倒怎样纠正
宝宝令人头疼的8大行为是否要制
新生儿感觉训练
如何“降服”家里的淘气包
2岁以下宝宝看电视有害无益?
不要无意伤害孩子对你的依恋
如何促进婴儿人际交往的发展
如何锻炼宝宝身体协调能力
父母眼中的“坏行为”如何引导
害羞儿童在行为表现上有哪些特征
3岁前幼儿养育策略各不同
正确刺激BB听觉获最佳发展
男宝宝的“男子汉”教育法
美国家庭让孩子从小爱劳动
宝贝养成饮食好习惯13招
纠正吐口水坏习惯
宝宝浅睡促智力深睡长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