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父母VS“慢”孩子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急”父母VS“慢”孩子

“急”父母VS“慢”孩子

2015-11-04

检视篇:急惊风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 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会忍不住过去帮忙收。

孩子吃饭拖拖拉拉,会认为妈咪来喂你比较快。

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赶快”、“快一点”!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过程,经常让你等得很不耐烦。

不论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总是主动帮孩子做决定。

超过3个以上符合,请妈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给孩子的时间是否总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不经易脱口而出的催促却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习危机!对于正在学习各种事物的孩子来说,赞美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满意,极可能让孩子出现以下的负面表现:

1.不专心;因为他对去经常在专心学习时被人打扰、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随时随地会被人中断的危机感,因此不容易专心去做事情,会经常表现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态度。

2.不持续:因为不专心,就不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发掘趣味,因此变得对事物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续的问题。

3.不独立:催促的语言经常伴随著不满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他会习惯等大人来帮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错,也会比较没有责任感。

4.不主动:当父母“急”习惯了,通常会变成自己来比较快的结果。于是父母决定了孩子起床、出门、洗澡的时间,因为反正到时候有人会像闹钟般地准时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渐丧失自动自发的能力。

Check 2、家有“慢”孩子?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家中宝贝缺乏实际的生活自理经验。

对于大人的催赶,经常是嘴巴回说“好”,却没有实际付诸行动。

面对较困难、不擅长或不好玩的事会出现逃避、不想做的反应。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若超过3个以上符合,面对家中“慢”孩子,妈咪要多体谅并配合,透过适当的沟通与教养,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谈解决办法之前,家长必须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实孩子大部分是无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占一小部份。

1.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气质属于趋避性比较避的,适应度比较低的孩子,他们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2. 注意力分散度较低:注意力分散度较低的孩子,因为专注于前一件事,无法在接获一个新指令时,马上回神来处理,也会给人慢半拍的感觉。

3.感觉动作失调:由于社会的变迁,目前感觉动作失调的孩子比例不低,清况较轻者常见手脚笨拙,做起事来会有慢吞吞、杂乱无章的现象。

4.缺乏时间观念和次序感:5足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如果家长经常用“限你10分钟内做完”这类指令来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钟到底有多长,因而会让家长觉得他们爱拖延。

5. 缺乏生活自理经验:大人保护过度及父母过度代劳,这类型孩子因为实作经验少,一旦要独立做事时,就容易显得笨手笨脚、慢吞吞。

此外,父母个性太急而主观认定孩子拖拖拉拉;从小让孩子过度自由,孩子习惯不动手不动脑做事,造成凡事懒散、拖延的不良习惯;或者孩子对该做的事缺乏兴趣或觉得困难,只要遇到没兴趣的事就用“拖”来逃避;这些情况则属于有意拖延。

学习篇:急慢之间的教养哲学

“急”父母必修“慢”教学

你也是一天当中多次说著“快一点”这类催促语言的父母吗?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需要催促孩子?催促往往是时间紧迫的意思,是孩子的时间不够,还是大人的时间不够?而且孩子有因为你的催促而快一点,或者更快学会一件事了吗?如果没有,为何还要不厌其烦的继续催赶呢?

换句话对孩子说吧!“慢慢来,我等你。”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也请家长实际试著这么做。放慢你的思绪与脚步,给孩子多一点学习与玩乐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与实践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及无价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与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有他自己独特的特质,我们称之为“气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对孩子的敏感度,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先天气质,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没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他先天就是所谓的“慢郎中”;或许他的大脑思考比别人要多一些时间,或许他在思考时会比别人想得更多,或许他需要一定成度的喘息才能做出反应,这些都需要父母的了解与包容。

此外,孩子有个别差异,发展快慢各有不同,而根据0~6岁婴幼儿发展历程来看孩子大约在2岁前后,是独立自主性最强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比较自我,会很想自己把事情做好,例如想自己穿鞋、穿衣服等,此时父母若不给机会或是足够的时间学习与练习,那么孩子日后可能会干脆要你帮他穿,因为你总是嫌他做得慢、做得不好。

事有轻重缓急,若是在有时间性的情况下,像是上学、搭高铁、看表演等事情,就要事先提醒他避免迟到;而若非紧急事件,例如吃饭、洗澡等,不妨就让孩子自在轻松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促他,让他自己选择完成的时间。和孩子之间维持良好的互动,不要让亲子关系因催赶、怒骂变得紧张兮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山童》优质课-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小班歌唱游戏《两只小鸟》优质课-安徽-陈晨

中班语言《小老鼠上灯台》优质课(吴佳英)(评比一等奖)

大班歌唱活动《放风筝》优质课-湖南:沈莉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小班律动游戏《毛毛虫变蝴蝶》优质课-江苏-魏云

中班语言《小猫的生日》优质课(执教:谢海连)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大班律动游戏《山狗和臭鼬》优质课-南京-徐佳佳

与““急”父母VS“慢”孩子”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急”父母VS“慢”孩子”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中国孩子最常见的13种烦恼
2岁宝宝为啥不喜欢一起玩
切记家长绝不能说的四句话!
要温和对待孩子大声尖叫
学才艺,好奇和热情最重要
父母不该说的6大关键词
3岁男孩只喜欢妈妈正常吗
父母错误心态毒害宝宝心灵
完美父母容易教出自卑孩子
新生儿身心特点科学早教
奶爸心声:BB的天赋就是玩
宝宝百岁必做哪些事?
3个月婴儿已能察觉他人情绪
孩子自己“造词”正常吗?
莫把童趣当做宝宝才艺之路的祭品
警惕伤害孩子身心10种溺爱形式
孩子学习艺术的4大误区
带孩子上班双赢的职场早教
让宝宝更好的独坐和扶站
育儿课堂:少夸孩子你真棒
教育BB抓住10个最佳时机
养育出色女儿父母各不同
溺爱可让孩子发育成低能儿
解读儿童学习动力消退的原因
教育孩子的2大难点
一岁前的孩子每月学个动作
三种“早教错误”有益宝宝
“太吵”的玩具让孩子变笨
正话反说要讲技巧
周末请让你的孩子喘口气儿
越早会撒谎执行力越强
电子儿童,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新妈妈要学会适当忽视孩子
咀嚼训练游戏:吃硬东西
新生儿太听话有可能智力低下
父母是孩子未来的设计师
数学启蒙给宝宝数数123
一父亲的独门育儿经
教育孩子时,请控制你的废话
父母最爱做10大“蠢事”排行榜
拒绝孩子时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孩子遭遇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感悟郑渊洁的瘸腿信鸽获奖
“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教育孩子也得学点辩证法
最容易伤害宝宝自信的口头禅
新生儿该多抱还是多躺躺?
德国人的传统:继承父辈玩具
贵族运动能培养孩子贵族气质?
细数2岁孩子4大怪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