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父母VS“慢”孩子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急”父母VS“慢”孩子

“急”父母VS“慢”孩子

2015-11-04

检视篇:急惊风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 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会忍不住过去帮忙收。

孩子吃饭拖拖拉拉,会认为妈咪来喂你比较快。

每天都在对孩子说“赶快”、“快一点”!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过程,经常让你等得很不耐烦。

不论吃什么、穿什么、买什么…,总是主动帮孩子做决定。

超过3个以上符合,请妈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给孩子的时间是否总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不经易脱口而出的催促却可能造成孩子的学习危机!对于正在学习各种事物的孩子来说,赞美是他们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满意,极可能让孩子出现以下的负面表现:

1.不专心;因为他对去经常在专心学习时被人打扰、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随时随地会被人中断的危机感,因此不容易专心去做事情,会经常表现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态度。

2.不持续:因为不专心,就不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发掘趣味,因此变得对事物没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续的问题。

3.不独立:催促的语言经常伴随著不满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他会习惯等大人来帮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错,也会比较没有责任感。

4.不主动:当父母“急”习惯了,通常会变成自己来比较快的结果。于是父母决定了孩子起床、出门、洗澡的时间,因为反正到时候有人会像闹钟般地准时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渐丧失自动自发的能力。

Check 2、家有“慢”孩子?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家中宝贝缺乏实际的生活自理经验。

对于大人的催赶,经常是嘴巴回说“好”,却没有实际付诸行动。

面对较困难、不擅长或不好玩的事会出现逃避、不想做的反应。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若超过3个以上符合,面对家中“慢”孩子,妈咪要多体谅并配合,透过适当的沟通与教养,亲子关系会更和谐。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谈解决办法之前,家长必须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实孩子大部分是无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占一小部份。

1.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气质属于趋避性比较避的,适应度比较低的孩子,他们接收到一个新事物或新指令时,都需要时间调适一下才能进入状况。

2. 注意力分散度较低:注意力分散度较低的孩子,因为专注于前一件事,无法在接获一个新指令时,马上回神来处理,也会给人慢半拍的感觉。

3.感觉动作失调:由于社会的变迁,目前感觉动作失调的孩子比例不低,清况较轻者常见手脚笨拙,做起事来会有慢吞吞、杂乱无章的现象。

4.缺乏时间观念和次序感:5足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如果家长经常用“限你10分钟内做完”这类指令来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钟到底有多长,因而会让家长觉得他们爱拖延。

5. 缺乏生活自理经验:大人保护过度及父母过度代劳,这类型孩子因为实作经验少,一旦要独立做事时,就容易显得笨手笨脚、慢吞吞。

此外,父母个性太急而主观认定孩子拖拖拉拉;从小让孩子过度自由,孩子习惯不动手不动脑做事,造成凡事懒散、拖延的不良习惯;或者孩子对该做的事缺乏兴趣或觉得困难,只要遇到没兴趣的事就用“拖”来逃避;这些情况则属于有意拖延。

学习篇:急慢之间的教养哲学

“急”父母必修“慢”教学

你也是一天当中多次说著“快一点”这类催促语言的父母吗?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会需要催促孩子?催促往往是时间紧迫的意思,是孩子的时间不够,还是大人的时间不够?而且孩子有因为你的催促而快一点,或者更快学会一件事了吗?如果没有,为何还要不厌其烦的继续催赶呢?

换句话对孩子说吧!“慢慢来,我等你。”这句话说起来不难,也请家长实际试著这么做。放慢你的思绪与脚步,给孩子多一点学习与玩乐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与实践慢工出细活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及无价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先天气质与个别差异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有他自己独特的特质,我们称之为“气质”。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对孩子的敏感度,要从细微处去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先天气质,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没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他先天就是所谓的“慢郎中”;或许他的大脑思考比别人要多一些时间,或许他在思考时会比别人想得更多,或许他需要一定成度的喘息才能做出反应,这些都需要父母的了解与包容。

此外,孩子有个别差异,发展快慢各有不同,而根据0~6岁婴幼儿发展历程来看孩子大约在2岁前后,是独立自主性最强的时期。这时期的孩子比较自我,会很想自己把事情做好,例如想自己穿鞋、穿衣服等,此时父母若不给机会或是足够的时间学习与练习,那么孩子日后可能会干脆要你帮他穿,因为你总是嫌他做得慢、做得不好。

事有轻重缓急,若是在有时间性的情况下,像是上学、搭高铁、看表演等事情,就要事先提醒他避免迟到;而若非紧急事件,例如吃饭、洗澡等,不妨就让孩子自在轻松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促他,让他自己选择完成的时间。和孩子之间维持良好的互动,不要让亲子关系因催赶、怒骂变得紧张兮兮。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韵律活动《小兔和树精灵》优质课-林琅

小班律动游戏《虫虫飞》优质课-江苏-朱莉

大班律动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优质课-河南-吴婷婷

大班律动游戏《浴缸里的国王》优质课-安徽-卢婉婷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中班歌唱活动《吹泡泡》优质课-湖南:秦枫.rmvb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综合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优质课(蒋静)

大班律动游戏《功夫熊猫》优质课-四川:赵鑫

大班舞蹈欣赏《美丽的小孔雀》优质课-福建-陈冠灵

与““急”父母VS“慢”孩子”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急”父母VS“慢”孩子”还看
婴儿过早教育易患自闭症
孩子爱动≠多动症
关于二胎,父母如何公平对待两个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需警惕
文静宝宝≠没有多动症是真的吗?
猜你喜欢
新生儿父母的5个必修课
宝宝光脚玩耍的两大好处
冬季如何与宝宝做游戏
如何通过眼神来了解宝宝的心思
爸爸育儿测试
塑造孩子好性格的六秘诀
如何让宝宝学会上厕所?
谨防新生儿的八种条件反射受阻
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四大误区
一个手指捉迷藏的亲子游戏
六种需及早培养的性格
困扰新生儿睡眠的8大原因
新生儿训练方案
不要浪费孩子最初的六个月
利用客厅跟宝宝做亲子游戏
几种常见的新生儿特征常识
帮助婴儿倾听奇妙世界
父母要学会听懂宝宝的“童话”
0-6个月婴儿睡眠习惯的培养
妈妈在宝宝成长的各个阶段
生活式早教,让家人成为老师
幼儿教育越早越好
十种做法让宝宝拥有乐观品质
培养宝宝好性格从小事做起
婴幼儿早教引起多方关注
爬出健康宝宝
早教的四大规律
亲吻——母婴的语言交流
帮助宝宝交朋友的小游戏
从玩玩具看宝宝的性格
积极促进婴儿交往能力
儿童早教切忌求贵求洋
让孩子们幸福一生的教育
婴儿游泳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趣说嗅觉与母婴交流的关系
哪些因素会影响BB的创造力
让宝宝秉持她天然的个性!
家长必知宝宝学步期的关键问题
新生儿可以听懂妈妈的话
新生儿抚摸的正确顺序
孩子变笨,只因父母的3个错误
新生儿的15种“异常”不用理
测测您是哪一类型的妈妈
新父母如何与宝宝感情交流
父母与婴儿间的神秘色彩
专家解密小宝宝的五种性格
家长的态度影响宝宝性格
父母类型对宝宝性格的影响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中国人的“早教”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