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_行为/心理-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行为/心理 >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

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

2015-09-21

如果你想要求暴力小孩的妈妈让她的孩子别再欺负你的孩子,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什么?

不要与她接触

这是芝加哥地区的育儿教育专家们的建议。曾经是教师的克里斯蒂克拉克,现在通过她的商业机构提供育儿讨论会和上门咨询服务。她看到许多出于善意的父母们在这个问题上经常犯错误。她说:无法忍受自己孩子被欺负的妈妈们认为她们可以用平静、温和的方式来接触对方的家长。她们总是认为只要向暴力孩子的妈妈传达了这样的信息,那些妈妈就会对其孩子的行为做必要的纠正。这种方式在理想的世界里确实会有效。但现实生活中,会适得其反。

那为何不通过与其他理性的成年人展开有意义的对话来处理呢?

兰德尔现居威尔米特市,他曾在FoxNews,CNN和WTTW的今夜芝加哥节目中谈到过欺负弱小的情况。他比喻道:不幸的是,苹果不会从很远的树上掉到你前面。他说:喜欢欺负别人的孩子是在家里学会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的,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克拉克和兰德尔都认为,除了导致同样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从而吓坏他们的孩子之外,家长们并不能通过开展妈妈之间(或者爸爸之间)的交流而加深了解。

克拉克说:暴力具有向后传递的特性。它从一代人传到下一代,又从下一代人传到下下一代。一个孩子喜欢暴力是因为他的父亲是个暴徒,而他父亲之所以是个暴徒又是因为他祖父也是个暴徒。

克拉克永远不会忘记在一所郊外的私立学校发生的一次危机:一位母亲决定就她儿子所遭受的折磨与另一位母亲进行交谈。而另一位母亲突然爆发了,尖叫着吐出一些肮脏粗俗的词语,为满走廊的学生做了一个极其恶劣的行为榜样。那一学年因这次暴力事件,造成那两名同学退学,一些老师被辞退。

零忍耐原则

在研究出怎样做才能减少暴君之前,克拉克和兰德尔认为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克拉克认为,不要教你的儿子或女儿去还击,那样会让问题持续下去。可通过训练军士的方法来指导你的孩子如何去应对。兰德尔也认为还击的方法在现在是不实用的。由于被欺负的孩子们大多都在体能上处于弱势,而且不像欺负他们的孩子那样具有侵略性,所以告诉孩子去还击通常都是错误的。他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向欺负我的人还击,这确实有效。但是今天的社会与以往不同了,打架是不被提倡的。现在的学校都提出了零忍耐原则,还击可能会导致你被开除。

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克拉克认为,最好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如何解决暴力问题。她建议,家长应该更多地以咨询者而不是教育者的身份来参与话题的讨论。关键在于帮助孩子们发现他们所需要的交往技能,以此来摆脱烦恼的同伴。

克拉克说:父母一定不希望自己像直升机一样突然降落在孩子的面前,给他这样的信息你太没用了,需要我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机构里的一名老师,克拉克发起了一项会话课程,通过询问诸如你为何会觉得有些孩子令你不愉快这类的问题来使孩子们自己作出决定。

克拉克建立了精选笑话数据库,目的是抚平那些由于被人欺负而行为古怪孩子的伤痛。她建议孩子们用冷酷、平静地的心态注视镜子中的自己,以及背诵一些应答来对付那些批评的话语,例如感谢你的分享或我从来没这样想过。对身体上的侵犯如肘击或推挤,可以回答这样做不好和你真的想这样做吗?说完坚决地走开。如果侵犯变得越来越暴力的话,那就是法律问题了,兰德尔说。如果一个人收到了恐吓电话或邮件,那就应该联系警方。这种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折磨和犯罪性攻击。

他说:许多关于儿童侵犯的定义已经违背了法律。我宁愿看到第三方来与家长们交谈,他们可以是老师、校长或警察。

生活的技能

克拉克说,不管孩子是否成为受害者,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将需要一些技巧来抵御侵犯者。他们可能不得不忍耐来自配偶、上司或同事的欺压。

专家建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与暴力小孩家长的谈判上。应把精力放在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提高能力和自信上,以便他们长大能战胜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

克拉克说:不要去激怒一个暴徒,而要帮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暴力做好准备。应教给孩子能使他们受用终生的技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大班歌唱活动《三个和尚》优质课-成都:陈思颖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面对陌生人》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刘世杰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春天在哪里》优质课-江苏南京:周海燕

大班歌唱活动《数字歌》优质课-山东:杜巧妮

大班律动游戏《小羊羊演唱会》优质课-广州-陈向群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的小兔》优质课-安徽:徐玲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与“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相关文章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拼不了
给孩子一块棉花糖,就能看出孩子
孩子心里的爸爸多重要?99%的
你不蹲下,孩子永远长不大!
没事让娃多笑笑,宝宝心情好,据
看过“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还看
主要看气质?亲,其实孩子的气质
好妈妈传授批评孩子的技巧
帮宝宝顺利度过“口欲期”
单亲家庭孩子的7大心理问题
如何让宝宝整夜安睡
猜你喜欢
小心!家里危害宝宝的三种东西
日本幼儿园里的性教育:充分利用
不同国家的孩子,不同的成长方式
母爱最伟大,每个妈妈都有超能力
隔代教育:外婆抚养出来的美国总
闯关!史上最强悍5关绕口令
不做“低头族”父母,亲子关系更
陪伴宝宝成长是一个甜蜜的过程
乳房的故事:一位85后超级奶爸
周玥赟: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
50条绝招教你打造漂亮女儿
早教,从“模仿”开始
德国:宝宝学外语,最好2岁开始
老舍教子八法:“不以儿童为玩物
石岚:唯有“爱”与“陪伴”,换
如何培养宝宝学习国学的兴趣
乐活·视野:日本孩子10岁前一
探索·解读:为孩子的创意解锁
且行且谨慎:海外生子可享受的福
杨澜谈育儿: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
小故事大道理:培养孩子很简单,
德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乐活·视野:五岁孩子携勇气,登
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对的起跑线
高温来袭避免宝宝中暑有绝招
美国“带孩子上班日”,了解职场
韩国:周末带孩子到乡间寻找快乐
灌注爱的土壤培养宝宝好人格
不可思议德国妈妈的放养教育
乐活·视野:华德福,幼儿教育四
创意照片:你会这样给孩子拍照吗
爱的依恋——“亲密育儿法”让父
乐活·视野:全港10大最贵直资
你经常对孩子说的词都有哪些?
家庭教育中需注意的“三应三忌”
穷养富养,都不如好好教养
“双语宝宝”养成记4个误区别触
中国父母的反思:孩子,我不欠你
雨季来临!如何带宝宝安全出行?
探索·解读:活的出色,生命何妨
无痕教育,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总统也“抠门”:奥巴马这样教女
日本家庭作业:每天拥抱妈妈三分
从AA制看中西方教育:没有人替
让我的爱陪你一起成长
伟大的母亲,操劳的一生
探索·解读:孩子,我把作文变简
教养·学习:十招让子女开心快乐
小心!这些花草有毒,孩子千万别
韩式“自然育儿法”:玩泥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