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_学前教育-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学前教育 >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

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

2015-09-18

如何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环境?让很多妈妈纠结与困惑。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我的拼音读不好,字不认识,写得也不好。我成了全班最差的了,怕老师批评我。”近日,一名妈妈在天涯论坛上发帖《孩子上一年级,每天哭着去上学》,帖子一经刊登便收获了超10万的点击量,“幼小衔接”的话题在网上迅速引起了热议。

幼小衔接到底应该侧重于教学知识,还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环境?这让很多妈妈纠结与困惑。

银鹰二幼的沈园长认为,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到了小学就变成了应试教育,“现在是小学要衔接幼儿园”。而福田小学校长张丕发则表示,幼儿园应该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期望值也要适应孩子的发展。

■妈妈的困惑

“顺其自然地成长,到底错在哪?”

“本以为让小孩自然成长是好事,没想到上了小学一年级却有各种不适应。”开学两个多月,黄女士已经被老师请去“谈话”三次了。据老师反映,黄女士的儿子上课喜欢乱动,一节课45分钟,只能安分地坐上5分钟,随后就开始东张西望,玩文具、玩课本,甚至还和同桌讲悄悄话,这使老师们头疼不已。

除了多动的毛病外,黄女士的儿子还常常拿错课本。“上数学课拿的是语文课本,上语文课却拿的英语课本。”黄女士觉得很苦恼,因为带错课本,儿子常常被身边的同学嘲笑,让儿子倍感压力。

黄女士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类似的“不适应”还有很多。“有的孩子因为喝水太多,常常一堂课就要上几次厕所。”黄女士说,由于上课时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些小孩不敢去厕所,只能憋着,“回到家就嗷嗷大哭”。

“其实我当初就是想给儿子一个自然的成长空间。”黄女士认为,小孩在小学前就应该释放天性,让他做感兴趣的事情,而他不感兴趣的、不愿意学的,她也不会逼他,“我也曾试着教他认认字,但他总是不愿意,我也就算了”。

“现在觉得挺迷茫的。”黄女士很疑惑: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到底错在哪里?不过,疑惑归疑惑,她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考虑,“现在就要尽快让儿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其他什么兴趣发展都没时间考虑了”。

“我也想女儿开心点,但考试考不好我也急!”

和黄女士的情况不同,宁女士的烦恼则来自于自己的不适应。她告诉记者,女儿上学后,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把孩子的事丢给家长。“比如作业啊,还有学校各种活动的准备工作,都要求家长协助完成。”宁女士觉得很无奈,每天还没有下班,她就会接到老师发来的短信,告诉自己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而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她根本不用这么操心。

宁女士还感到很着急,“我女儿的拼音学得不是很好,老师教得很快,一般三个月就教完了。”为了让女儿能跟上进度,宁女士只能花钱请老师补课。对于这么早就让女儿补课的安排,宁女士也感到很无奈,“我想她过得开心点,但如果每次考试都考不好,我也着急啊”。

宁女士说,虽然在幼儿园时,老师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但她还是觉得不够。“现在的幼儿园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短时间内大多数学校都不在意。”宁女士表示,孩子的能力培养,变得更依赖于家庭。

宁女士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在幼儿园阶段就培养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开心地过每一天就好了,但整个氛围还是重分数多过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女儿上大班后,每天都有作业,并要求家长监督完成,“有些幼儿园,大班教得比小学还难”。

“其实,都是想得太美好了。”宁女士感到了现实的无奈,“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的目的就是上大学,(孩子)真的很可怜”。

■幼儿园做法

从行为习惯上适应小学环境

彭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大班,但她对儿子适应小学环境充满了信心,这都源于她在开学初参加的一次家长会。

“家长会时,老师特别强调,其他幼儿园在大班时可能会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但我们的老师认为,提前培养小孩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彭女士对这个做法相当认同。

“老师的想法是对的,小学一年级和在幼儿园的学习进度以及方法上,会有不一样的地方,状态也不一样。”彭女士认为,小学注重于知识的教授,而幼儿园则更多的是保育的功能,“吃喝拉撒都是幼儿园管”。

然而到了小学后,小孩更需要自我管理。“比如要控制好喝水的量,不会一节课没上完就想上厕所,衣服湿了要会自己换,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发言前要先举手,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彭女士看来,幼儿园不应该一味地学英语和数学,而应更注重小孩行为习惯的培养。

记者联系了彭女士儿子所在的莲花北幼儿园,该幼儿园的何老师表示,他们经常和小学老师有沟通,发现很多小孩上小学后适应不了,反而影响学习。对此,他们决定在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比如,培养小孩的倾听能力,让他们养成专心做完一件事的习惯,也让他们意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在何老师看来,幼小衔接是融入到幼儿园各个阶段的,“比如刚开始会让他们懂得自理,学会自己吃饭、添衣服、换衣服,还有喝水上厕所,放学时会自己整理书包再背回家”。

在让孩子学会自理的前提下,何老师会将学习型的内容融入到操作性的游戏中,“我们每天都有学习区的活动,但这种学习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教授知识。”何老师认为,孩子握笔的姿势,坐的时候离纸多远,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在第二学期,我们还会组织小孩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环境,感受小学生的变化,培养他们上小学的愿望。”何老师说,随后他们还会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这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形成任务意识。

■他山之石

“幼小衔接”在国外

■幼儿园园长观点

“小学教育也要适应幼儿园发展”

对于很多幼儿园而言,幼小衔接的侧重点大都放在了幼儿园的教育适应小学上。但在银鹰二幼的沈园长看来,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到了小学就变成了应试教育,“过去提倡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但我觉得现在是小学要衔接幼儿园”。

从幼儿园到小学,有两个方面的情况有所改变。首先是学习环境的改变,“过去在幼儿园,自主空间很大,且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但上了小学,课堂的人数变多了,且更注重纪律。”沈园长认为,环境的改变会让很多小孩感觉静不下来。

“第二个就是拼音的学习。”沈园长告诉记者,小学一年级基本上是用一到三个月就完成拼音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点大。

针对这两点转变,银鹰二幼也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和活动计划,“其实幼小衔接从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了,将读写坐姿等习惯的培养融入到入园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重点。”但为了适应小学一年级的教学,银鹰二幼也会在大班下学期开始教拼音,“但主要是字母的拼写,加上简单的品读,声母韵母的练下来,到学校适应起来会快一点”。

但即使从幼儿园就开始为小学做准备,沈园长依然觉得幼小衔接上会有很大的不适应。“幼儿园是一个自主的环境,鼓励学生自立、自主、大方、自信,让孩子从小学会表达自我,学会自立和自理。”但到了小学阶段,提倡自主表达变成了注重考试结果,提倡自理自立变成了依靠家长监督。

“渐渐地,孩子的事情变成了家长的事,独立能力的培养被淡化了,很多小孩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反而依赖家长。”在沈园长看来,幼儿园注重素质培养,以培养小孩表达自己、记录自己以及培养责任心等为主要任务,但到了小学后,作业多了压力大了,检验孩子的标准,渐渐变成了只看学习结果,而不看过程,“反正作业做完了,考试考好了就行”。

为了保证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学校会对此进行跟进,最重要的做法就是让家长一同监督,“学校一个班级有很多孩子,只跟孩子交代会遗漏,学校便会发短信给家长,告诉他们放学有什么作业”,沈园长表示,这让家长的责任更大了。

“有些家长不懂幼儿教育,会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要求幼儿园改变教学方式,以学习知识的倾向来满足家长的需求。”沈园长认为,小学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极其不适应幼儿园的素质教育,“过去说幼儿园衔接小学,现在是小学要和幼儿园衔接”。

美国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英国

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比如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在课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

日本

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五大领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小学校长观点

“家长的期望值要适应小孩的发展”

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却又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幼小衔接到底应该侧重于行为习惯还是教授知识,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纠结。福田小学校长张丕发认为,幼儿园应该侧重于培养小孩的学习习惯,家长压力太大是由于其期望值太高,应该摆正心态,“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

在张丕发看来,幼儿园和小学在管理方式、课程体系以及儿童本身的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幼儿园会提供吃的,还有午休,但小学就没有。”在课程体系上,幼儿园根据幼教的需要做安排,“规范的幼儿园都不会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但小学毕竟有教育计划和课堂目标,各门课都会按计划进行教授,这是小孩踏入一年级需要适应的。

由于教育方式的差异,孩子在心理上也需要适应。“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不是正规的、有计划性的教育,目的性不强。”张丕发认为,幼儿园的特点是教和养,但养为先,让小孩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培养初步的兴趣。

“但小学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要执行国家意志,很正规。”张丕发解释道,小学的每个学科都是在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考察,需要在一定的课程目标和教育计划下进行,且每节课严格规定时间,对孩子有更强的约束力。

对于有些孩子上学后学习跟不上,张丕发认为,不能全部归根于小孩没有提前学习。“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状态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是因为不适应,也有的孩子是碰到困难不能逾越而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其分析,克服困难。”

在学习的适应上,张丕发认为幼儿园要起到提前培养学习习惯的作用。“提前教育孩子,反而使得孩子上学后学习兴趣下降,学习习惯不好,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此外,家长的期望值太高,也是导致家长感觉小孩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任何人都不能被绝对化地进行对比,按照一个标准来衡量每个人是不科学的。”张丕发认为,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其他人攀比,应该面对现实,让孩子在个人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成长。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张丕发认为,如果家长理解老师的工作,就不会对要监督孩子学习有怨言。“就像把教育完全推给家长也是不对的,家长也不能把教育完全推给老师,老师也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双方要密切配合,多互动交流。”

在张丕发看来,每个孩子都有最佳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需要家长和老师来引导。“如果孩子在某个方面兴趣很浓,则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进行强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中班健康《球儿滚滚》优质课(潘浩瀚)

中班语言《小兔怕怕》优质课(祝晓隽)

中班活动《玩管子》优质课(上海:袁晶晶)

大班歌唱活动《如今幼儿园新事多》优质课-安徽:梁晓静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综合活动《爱的印记》优质课(蒋静).avi

大班打击乐活动《玛丽波尔卡》优质课+教师说课-江苏:陆燕

《珍爱生命 预防踩踏》幼儿安全教育-中原区保利百合幼儿园-刘华

大班律动游戏《遇见舞》优质课-南京-易娟

中班美术《海底世界》优质课(宋玲).rmvb

与“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相关文章
幼儿园群出群规,你怎么看?
怎么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如何给宝宝选择早期阅读书籍?
家庭教育谨记以下“十戒”
儿童安全无小事,家长教育要及时
看过“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还看
气质培养,让孩子优雅起来!
世界各国溺爱孩子排行榜
戳中泪点!医生儿子写作文称“连
如何避免孩子的起床气?
不同阶段,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
猜你喜欢
从小培养理财观念才是聪明妈妈
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怎样让孩子充满积极性?
你知道吗?坏孩子骂出来
早教到底有什么具体作用?
家长为什么要重视早教?
早期识字不等同于早期教育
父母怎样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早期教育:音乐早教须知7件事
注意:这些容易让宝宝受伤的游戏
爱阅读女孩的大梦想
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怎么培养孩子的爱心
早期教育不一定要去早教机构
早期教育的原则
早期教育:玩与学习的完美结合
“暴力”宝宝有原因,家长需弄清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大影响
“读书”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进行连续性的教育
早期教育:职场妈妈怎么做?
怎样的早期教育对宝宝好?
从小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的美德
怎样选择早教机构
对宝宝来说游戏是一种学习方式
4岁前宝宝的教育方法
1岁宝宝的早期教育
阅读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家里的大红花激励制度
几类孩子的教育方法
怎样回答问题宝宝的尴尬问题
父母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所要扮演的
中国最需教育是爸爸
别替孩子看世界
早期教育:3到6岁儿童阅读的书
让孩子远离懒惰
幼儿早期教育到底应该学什么?
早期教育,这样做才有效果
培养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
早期教育:能构建宝宝的潜意识板
对待孩子要少批评多夸奖
是“教育”孩子,不是“强迫”孩
四种方法让你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好
抓住早教关键期
培养艺术宝宝:绘画
早期教育避免三个误区
一岁以内的宝宝适合阅读什么书籍
聪明的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你知道吗?早期教育的八个误区
早期教育:自然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