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_教育早知道-查字典幼儿网

幼儿教育 > 早教 >教育早知道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

2015-09-17

动辄发火的孩子在增加

1966年秋,日本引入了《斯伯克博士育儿经》(本杰明斯伯克著),其中一个章节身体的接触和心灵的纽带,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于是在日本skinship这个英文词典里没有的和式英语被创造出来,大家开始实践基于父母的爱和身体接触的孩子中心育儿法。

从那以后经过了40年,育儿问题越来越成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在继续增加,而且趋于低龄化,现在即使在1到2岁的幼儿中也能看到很多动不动就发火的孩子。在日本过去30年中,家庭内暴力、校内暴力不断上演,家庭瓦解、学校教育荒废,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存在的缘故。

现在,不去学校、不上学、闷在家中、欺负他人以及虐待儿童等严重的问题几乎淹没了家庭和学校教育,这些都是孩子中心育儿法养育出来的孩子身上的问题。动辄发火的孩子不仅在日本,以美国为主,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同样发生着由他们引发的校园暴力以及过激暴力行为。

在日本,当初动辄发火的孩子们到了生育年龄,变成了动辄发火的父母,在家庭中滑向虐待儿童的危险。动辄发火的孩子在传向第二代。

放弃了孩子中心主义的国家

孩子中心育儿法到底错在哪里呢?

我想在第一部就澄清这个问题。用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信息来验证(演绎),也会发现这一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了解其真相,你就会充分理解今后怎样育儿才不会失败。我相信这一点。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认知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提供的很多依据,认识到了孩子中心主义育儿方式的错误,反省之余,从1997年开始另谋他途,那就是教育第一线的零宽容方式。(参考第十八章)同时,美国家庭内的孩子中心育儿法也改变了方向。到现在过了10多年,再没有产生大量的高风险孩子,教育第一线也恢复了平静,学校教育质量也得到改善。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担任首相时,也曾强烈批判孩子中心主义,认为它是教育荒废的根本原因,她设立了教育水准局,以此纠正教育偏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0年前走偏的瑞典也采取了各种对策,现在都得到了改善。数年前一直为校园暴力所困的德国也在采取紧急的对应措施。

可以肯定的是,许多国家都收到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传达的信息,从幼儿阶段就纠正了孩子中心育儿法,所以他们的动辄发火儿童在锐减。

日本的对策不进反退

日本还在拘泥于孩子中心育儿法,甚至还大力推介这种育儿方式,母子必读手册上也是如此。所以在家庭中,育儿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来说是件严酷的劳动。

与此同时,学校教育的状况更是一味恶化,校园暴力持续增加,原因在于孩子们的忍耐力低下,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利用手机暗地欺负同学的事情也在增加。

对于突发的是谁都行的冲动杀人案件,以及因为琐碎理由就杀害父母的案件,日本一直没有具体的解决对策。

日本的判断失误带来错误的决策。日本错将原因归于学校教育不好,2000年4月开始改原有的填充式教育(重视死记硬背译者注)为轻松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译者注),降低了教育水准,试图解决问题。在之前,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曾实行阶段性的教育课程变更和削减,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这些到底都是预测失误。教育水准的降低只会使孩子的学习能力下降,在问题的解决方面根本于事无补。

于是,人们又将原因转向家庭教育,变本加厉地追捧孩子中心主义。借此东风,社会上推荐的孩子中心主义的育儿书泛滥成灾,现在书店里的育儿书有9成以上都是那种书。2000年以后这种倾向愈加明显,甚至出现了畅销书。

不幸正在于此,这使原来的难题更加难以解决。很多父母都认为正确的育儿方针就是让孩子想怎样就怎样,这就等同于放任自流。随后,动辄发火的孩子越来越低龄化,最终连1到2岁的幼儿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到底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原因在于孩子自身

后进生,校园暴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自身。学校的填充式教育、偏差值教育等都不是原因。教育困难的原因其实在于孩子,教育困难就是孩子自己的困难。

踏实不下来,不听老师的话,没有同情心,没有合作精神,不体贴人,不守规则,自私任性,动辄生气,暴力,没有耐性,不能忍耐和坚持,没有包容性,容易厌倦,没有干劲,缺乏自我抑制力,也就是说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所有这些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高风险孩子所抱有的这些性格缺陷,多多少少也存在于很多普通孩子的身上。这些现实的问题是造成教育困难的最大原因。

为什么必须得学习啊?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为什么不能杀人啊?为了反抗大人,孩子们会反问为什么,为什么。乍看像是蛮有哲理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连常识性的价值观都不能共享的结果是,这些孩子的共鸣能力很差。就是说,他们不能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感情、心情以及思想,不能产生共鸣。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是说教就可以理解事情的状态。

孩子、社会、学校、家庭都走向不幸?

过去30年中,日本孩子的品性越来越坏。同时,教育的质量也变得越来越坏。

现在新上班的年轻人身上有很多缺点,比如水平低、放纵自己、自私任性、自我中心、协调性差、没有责任感、不体贴人、没有耐性、粗暴、易怒、言语不慎、冷漠、不能融入企业、很快辞职等等,不胜枚举,企业也觉得很头疼。这些性格都是高风险孩子的共同特征。

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为学生质量的恶劣而烦恼。稍微严厉指导一下就会被控权利侵犯,而学生自己又毫无学习意愿,简直不知道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来上大学。

不仅如此,学生入学时就没有什么学习能力,教师连普通的讲义也进行不下去的大学并不少见。比如,数学连简单的分数乘除都不会,只好花半年时间先补习初高中的东西,然后再开始大学的讲义。特别是国语和英文的水平低下,几乎惨不忍睹,不会的字,只好拿同音字来代替,论文写得也是一塌糊涂。

大学的教授说这是高中教育不合格的缘故;高中的老师说这是初中教育不好的缘故;初中老师说这是因为小学教育不好;当然,小学老师会说这是幼儿园或托儿所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班级崩溃(指课堂秩序混乱,导致无法上课译者注),小1问题(指小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好好上课译者注)。但是,离震源最近的幼儿园的老师们只能三缄其口。因为前边的震中是不能碰的圣地,那就是家庭那些不好惹的孩子监护人。

如果孩子父母说:你们自己的责任干吗要转嫁给父母!那所有的教师都得后退三步,无言以对。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文化部译者注)也对这个问题保持沉默,一味地把责任推到教师身上。

其实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特别是错误的孩子中心育儿法。学校只不过成了二次受害者。而企业则是三次受害者。

家庭、学校、社会,从更广更远的角度看的话,大家都很不幸。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将终身背负不幸的包袱。

教育如果短见必定失败。三岁之前的养育方式给孩子的一生带来影响。

当务之急

日本在改革教育之前,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先要站在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的立场,然后改善它。否则无论怎样尝试教育改革或重建,无论怎样施行道德教育,无论怎样强调家庭的管教,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后续部队还在不断生成。

首先要纠正日本式孩子中心主义指导下的育儿方式,改善孕育出不适合教育的性格群的育儿法,切断持续增加的高风险孩子的后续部队。如果不这么做,无论怎么进行教育改革最终都会从根源上崩溃。

照现在这样下去的话,会有更多的无秩序班级和小1问题,以及校内暴力增加,班级崩溃也会持续增加,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困难状况波及全国,变得更不好收拾。

这种状况下,班主任对班级状况的调整改善已经无济于事了。

因为正如预测那样,现在由幼儿期向学龄前过渡的暴戾孩子的预备军,也就是高风险孩子正在增加。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已经经历的事,10年以后正在德国、日本上演。

既然孩子中心育儿法造就了这么多高风险孩子让我们的教育进行得非常困难,那么就拒绝这种育儿方法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学前视频

更多

小班思维《好玩的洞洞》优质课(吴佳瑛).DAT

大班歌唱活动《快乐农场》优质课-陕西:陈娜

中班绘本活动《晚上》观摩课(应彩云)

大班律动游戏《香草咪咪》优质课-江苏-

大班歌唱活动《冬天的花儿》优质课-女教师

大班律动游戏《疯狂的小鸟》优质课-成都:徐艳

小班歌唱活动《手拉手》优质课-福建-马凌芳

大班律动游戏《跳花绳》优质课-广东-黄振箐

大班歌唱活动《勇敢的小企鹅》优质课-深圳:石波

大班律动游戏《救回蛋宝宝》优质课-安徽:李静

与“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相关文章
生活中提高婴儿智能的小游戏
1岁前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到的事
家长如何教宝宝学说话?
父母的早期教育要注意哪几个问题
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知道多少?
看过“怎样避免养出高风险的孩子?”还看
为什么宝宝睡觉老踢被子
宝宝发音不准确该怎么办
训练宝宝的专注力有巧招
正确引导闹情绪的婴儿
高热常有哪些原因呢?如何护理高
猜你喜欢
破解宝宝心中八个“小秘密”
3岁前幼儿不宜学习“多种语言”
打造美丽宝宝的小窍门
帮孩子给玩具安个新家
父母11种行为让BB自信全无
"喜羊羊""光头强"等BB喜爱
如何激发2岁宝宝的好奇心
新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次?
不被妈妈爱的孩子(图)
自卑妈对孩子有三危害
“单独二胎”孩子争宠问题不容忽
孩子为啥不喜欢我选的玩具(图)
为什么男孩女孩喜欢不同玩具
儿童玩具的四大隐患
影响孩子一生的15个细节
别给1岁宝宝买电动玩具
宝宝早教的几种方法
识别个别亲子园“伪早教”
孩子生命中不能够承受的痛
幼小衔接:教为先?养为先?
不要吝啬给予宝宝的爱
3-4岁孩子共同游戏特点
养育男孩和女孩有何差异?
我们的未来掌握在孩子手上
选购玩具八项注意
宝宝“恋物”是不是病态?
亲子:不要讲儿语或重叠语
因为爱
1岁前的孩子也会有压力
不要盲目阻止宝宝上窜下跳
如何为孩子选择音乐和歌曲
如何帮助宝宝说话更流利
孩子为什么过分的“乖”?
做一个讲故事的妈妈更酷
孩子“性格”也会慢慢长大
像妈妈一样关爱玩具娃娃
怎样改变宝宝“窝里横”的坏习惯
启发孩子像书中的人物一样
六种育儿错误毁孩子一生
婴儿敲敲打打“有名堂”
1~2岁宝宝的音乐游戏
当代小艺术家闪亮登场!
怎样与暴力妈妈交涉
0-1岁的儿童应该玩什么?
笑包含宝宝的健康以及智慧
不参加早教班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阅读,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不同血型宝宝的智力培养方略
对待孩子绘画十大忌
十二星座宝宝梦想之“最”